摘要 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各門學科注重落實的能力目標。本文從觀念轉變、材料選取、實踐活動、評價導向入手論述如何對農村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有助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促進智力、發(fā)展思維,有助于學生良好氣質的形成。而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邊遠農村,教師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視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全面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
在農村,教師們遵循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理念,也曾十分注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但僅停留在“聽話、說話”的層次上,忽略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弱化了口頭語言表情達意、交流信息、相互溝通的工具性。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口語交際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交際社會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已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標,可以說這個目標的提出既向教師和學生發(fā)出新的挑戰(zhàn),又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的交往情緒為基礎,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改變教學觀念,重視口語交際
重視口語交際,是訓練聽說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語言這一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聽、說、讀、寫不經過日積月累的訓練,而要嫻熟的運用它無疑于水中望月,鏡中探花。因此,農村小學口語交際須真正在教學中把它當作一回事來落實,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還課堂于學生。要真正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出發(fā),不要流于形式被考試的指揮棒所桎梏。學生在日常交往中,不但要會聽,會說,還得講究語言修養(yǎng)。口語交際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體,這也就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必須著眼整體,追求一種綜合效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走向民主,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蔽ㄓ兄匾暱谡Z交際方能使學生有話可說。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從而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日積月累,天長日久,必能聞其聲無不出口有辭,觀其文無不筆下有文。
二、憑借語文教材,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教材是農村小學生主要的知識來源,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教材中語言因素也十分豐富,為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形式。因而,農村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來加強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谡Z訓練設計要密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循序漸進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以及引導理解教材時可采用提問、復述、討論、爭辯、評價等多種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充分挖掘教材,做到“熟能通其竅,精能盡其妙”。營造雙向互動的口語實踐氛圍,調動師與生,生與生的雙向互動活動,做到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學生始終在輕松快樂的學習中提高口語交能力。
三、依托實踐活動,強化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在農村,除了課堂,學生們一般都不會使用普通話,而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加強課外閱讀,隨時捕捉生活現(xiàn)象,提供說話機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我們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外,還需要挖掘多方資源,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在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口語訓練,
活動是孩子的天性,班級、學校等經常開展活動,抓住活動的機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如學校開展的大型活動:國旗下的講話、“小喇叭廣播”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少先隊擴隊儀式等,都是很好的強化口語交際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利用語文活動課和課余活動時間,組織一些模擬社會交際活動。如模擬在“旅游”活動中當小導游,向“海內外游客”介紹李氏文化的淵源;模擬“餐廳”等服務活動中當服務員等。這些模擬活動,必然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這些模擬活動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打下基礎。
四、借助評價導向,提升口語交際品味
科學的評價,是學生進步的階梯,農村的小學生更需要肯定與鼓勵。口語交際過程中的評價,無論是形成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無論是學生的自我評價,還是學生間的相互評價,都必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興趣和情感,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在此基礎上,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不斷提升學生口語交際的品味。
口語交際能力在現(xiàn)代知識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在資源匱乏的農村,作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則是任道而重遠。只要教師在思想上樹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觀念,鼓勵學生做到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讓學生表現(xiàn)出積極的、充滿自信的交流狀態(tài),并找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練,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