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幾年的英語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英語的語感對英語教學和英語的運用起著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語感呢?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jīng)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jīng)驗和體會。
關(guān)鍵詞 英語;語感;語言
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樂的人要有良好的樂感一樣,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就是語感在起作用。不同個體由于語言感覺能力和語言實踐量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因此有些人能從別人的語音、語調(diào)、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等準確把握別人要表達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義。雖然語感隨著語言實踐的積累必然會產(chǎn)生,但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yōu)化。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呢?
一、注重朗讀、背誦、培養(yǎng)語感
古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漢語的方法。英語學習同樣如此。朗讀、背誦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讀,多背誦,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和背誦這一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晨讀,要求學生多讀多背誦,特別要學生注意語音、語調(diào)、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意味和敏感來。朗讀和背誦的材料以教材為主,適當選一些膾炙人口的英語故事、新聞報道、詩歌、諺語等讓學生朗讀和背誦,以提高朗讀興趣,促進語感形成。
二、加強閱讀訓練,提高語感
多閱讀是學生增加接觸語料、接受信息、活躍思維、增長智力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強語感的好方法。加強閱讀訓練應重視以下兩點:
立足教材,堅持課文整體教學。課文整體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感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它可以避免學生在理解文章時斷章取義。通過整體教學,一遍一遍地感知,逐層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意義,通過不同層次的感悟性閱讀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整體思維的語感能力。老師要鼓勵學生,和學生在一起通過教材所涉及到的閱讀策略知識和技巧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比較,深化與鞏固語感技能為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遷移和轉(zhuǎn)化奠定基礎。
超越教材,擴大學生閱讀面。超越教材是指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通過增加閱讀量,增加學生感知語言的機會。人腦就像一個用來容納知識的容器,輸入的語言信息越多,經(jīng)過大量的積累和鞏固,輸出的語言就會越來越順利,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可適當要求學生閱讀文學名著,讓學生接觸真實語言,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為實際交流奠定基礎。
三、創(chuàng)設 情境,熏陶語感
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英語氛圍中學習。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師范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言行會積極效仿。在課堂上形成一定的英語氛圍,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有些課堂用語學生剛接觸時理解困難些,此時,教師可用身勢幫助他們理解,必要時也可用母語稍加解釋。教學中師生可用英語回答。進行雙向英語交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要發(fā)揮音像手段的先導作用。在學習語言的過程 中,第一信號 給學生的烙印是最深刻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能以身示范更好,多數(shù)教師的發(fā)音還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學生先聽到純熟而圓潤自如的英語發(fā)音,無疑給學習新知識起到先導作用。義務教育中學英語發(fā)行了配套的錄音,教師要積極主動地使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盡可能給學生多聽,通過聲情并茂的情景對話,使學生如臨其境,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語感。
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應盡量不以母語為中介,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英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nèi)涵和外延。教師應該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給出的語境應該盡力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理解作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五、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的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chǎn)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漢語式的英語是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chǎn)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們就不能做到確切理解和正確表達思想。
總之,語感是難以明狀又是作用實在的,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語感的訓練應該貫穿英語教學與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只要有意識的對學生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隨著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語感培養(yǎng)會越來越得到人的重視,并會在英語學習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