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什么時候起開始實施?國家設置了哪些相應機構以確保該計劃的順利實施?
答:《細則》從2012年6月14日起開始實施。營養(yǎng)改善計劃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實行地方為主,分級負責,各部門、各方面協同推進的管理體制,政府起主導作用。為了實施營養(yǎng)改善計劃,國家設置了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部署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育部,簡稱“全國學生營養(yǎng)辦”,負責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日常實施工作。
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由教育部、中宣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公安部、監(jiān)察部、財政部、農業(yè)部、衛(wèi)生部、審計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組成。
問:營養(yǎng)改善計劃對供餐有哪些要求?試點縣的學校如何確定供餐模式?
答:供餐的形式應以完整的午餐為主,無法提供午餐的學??梢赃x擇加餐或課間餐。供餐的食品必須符合有關食品安全標準和營養(yǎng)要求,確保食品新鮮安全。供餐食品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飲料等替代。
供餐食譜應參照有關營養(yǎng)標準,結合學生營養(yǎng)健康狀況、當地飲食習慣和食物實際供應情況,科學制定供餐食譜,做到搭配合理、營養(yǎng)均衡。
試點縣的學校應根據不同情況確定供餐模式,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企業(yè)(單位)供餐模式為輔。對一些暫時不具備食堂供餐和企業(yè)(單位)供餐條件的偏遠學校和教學點,可實行家庭(個人)托餐。試點地區(qū)應加快學校食堂(伙房)的建設與改造,在一定過渡期內,逐步以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問:如何建設、管理學校食堂?食堂的從業(yè)人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食堂應由學校自主經營,統一管理,封閉運營,不得由校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滿,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滿的,給予一定的過渡期,由學校收回管理。由社會投資建設、管理的學校食堂,經當地政府與投資者充分協商達成一致后,可由政府購買收回,交由學校管理。
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為農村學校食堂配備合格的工作人員,從業(yè)人員必須具備相關條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定期接受業(yè)務技能培訓。
問:在食品采購、貯存、加工、配送等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答:食品采購。應制定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招標制度,凡進入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要通過公開招標、集中采購、定點采購的方式確定供貨商。應制定食品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供貨商評議制度,不得采購不合格食品。
食品貯存。食品貯存場所要符合衛(wèi)生安全標準,配備必要的食品儲藏保鮮設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庫管理制度和庫存盤點制度;食品貯存應當分類、分架安全管理;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及時清理變質和過期的食品。
食品烹飪。需要熟制烹飪的食品應燒熟煮透,烹飪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于70℃。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制作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嚴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
食品配送。供餐企業(yè)(單位)必須具備送餐條件和資質。送餐車輛及用具必須清潔衛(wèi)生。運輸過程中食品的中心溫度應保持在60℃以上。
另外,《細則》還規(guī)定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須留樣。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并放置于專用冷藏設施中冷藏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