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there存現(xiàn)句中的動詞均屬非賓格動詞,不能給其賓語賦格,而DP(以下簡稱DP)的合理存在又說明其通過格檢驗。本文基于這一格賦值問題,針對格傳遞說的不足,引入部分格說,試圖更好地了解DP的格位問題。
關鍵詞: 英語存現(xiàn)句;無定名詞短語;格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4-0174-01
1、引言
There存現(xiàn)句是英語存現(xiàn)句的一種,一直是各種學派語言學家感興趣的語言現(xiàn)象,多年來引起了諸多學者的關注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對there的解釋、名詞組的格、存現(xiàn)動詞與動詞后名詞組的數(shù)一致等問題。學者們(顧陽,1997;韓景泉,2001;潘海華、韓景泉,2006;唐玉柱,2001等)對存現(xiàn)句中的動詞為非賓格動詞達成了一致,但對動詞后名詞組的格位指派問題存在分歧。本文就其中一個基本問題,即there存現(xiàn)句中DP如何被賦格進行探討,有助于更加正確地認識英語存現(xiàn)句。本文首先概述there英語存現(xiàn)句的定義和顯著的結構特征,其次重點探討there存現(xiàn)句中DP是如何通過格鑒別式的。
2、英語存現(xiàn)句
存現(xiàn)句是表達事物存在的句子,由于事物的存在包括事物的產生、發(fā)展和消失,因此但凡表達事物的產生、發(fā)展和消失的句子都被視為存現(xiàn)句。英語存現(xiàn)句最典型的結構是: There + VP +NP(+PP)。there為句法主語,其后的名詞短語為語義主語。謂語動詞是不及物動詞,即所謂的非賓格動詞,如be,live,happen, appear,occur,come,go,lie等,其中be的使用頻率最高。VP后的名詞短語多為不定指,所指稱的人或事物往往是需要傳達的新信息。PP所表達的時間/處所往往是有定的,在受話人可以辨識的范圍內。
本文主要探討的英語存現(xiàn)句,是以非重讀的“there”為引導詞或形式主語,其謂語動詞采用be動詞或其他一些表存在意義的動詞(張紹杰,于飛,2004)。按照生成語法中對there的界定,there只是語音部分,其作為一個虛詞填充主語的位置,不具備結構格特征。顧陽(1997)認為there存現(xiàn)句有以下顯著特點:第一,動詞VP一般不及物動詞中的非賓格動詞,其特性之一就是不能給其賓語賦格;第二,名詞組NP雖然出現(xiàn)在動詞的右邊,可是它們在人稱和數(shù)量上卻跟動詞相呼應;第三,名詞組都為無定名詞組,具有指稱不確定性,即所謂經過存在量化的名詞組。
3、DP的格定位
根據(jù)GB框架下的格理論,所有作為論元的名詞性詞組都必須被賦予格,即通過格鑒別式(NP Case Filter)。英語存現(xiàn)句中的動詞通常為非賓格動詞,只帶一個內論元,沒有外論元,被假定無賦格能力。那么動詞后作為存現(xiàn)對象的DP是如何被賦格的呢? 該問題主要有以下解釋。
3.1 格傳遞說
格傳遞說的主要依據(jù)是非賓格假說和Burzio定律(Burzio’s Generalization):一個動詞的賦格能力與其外論元的存在與否有關。一個沒有外論元的動詞不能賦ACC格;一個不能賦ACC格的動詞必無外論元。即并非所有的動詞都能賦格,動詞賦格是有條件的,沒有外論元的動詞不能分配賓格;不能分配賓格的動詞沒有外論元(Liliane Haegeman,1991)。
喬姆斯基認為there是虛主語(expletive),沒有實際的語義內容,只是為了滿足“擴充的投射原則”(即句子必須有主語)的要求。there填入之后,句子的實際主語(即DP)與there形成了一個語鏈(chain)。存現(xiàn)句中的NP并非直接從動詞那里獲得格,而是AGR首先將格分配給動詞前的主語DP ( PRO ) ,PRO和動詞后的NP形成語鏈,將格位從PRO處傳至動詞后的DP(熊仲儒,2002)。從而使DP通過這一語鏈獲得主格,滿足了格鑒別式。假使認同“格傳遞”的存在,名詞詞組便可毫無限制地出現(xiàn)在存現(xiàn)動詞之后,其格均可通過there“傳遞”來得到以滿足“格鑒別式”(潘海華、韓景泉,2006)。然而存現(xiàn)動詞后的名詞詞組須為不定指,如果使用定指的名詞詞組,句子便不合格:
(1)* There are the three pigs escaping.
3.2 直接賦格說
直接賦格說持不同觀點,認為DP可以直接從謂語動詞處得到格。觀察一些形態(tài)豐富的語言,在眾多不同形式的詞形變化中,賓格不是動詞后的名詞組所能接受的唯一的一種語法格。如芬蘭語中的動詞后的名詞組有兩種形式,一為賓格,一為部分格。所以,非賓格動詞只是不能分配結構格,但仍然有分配固有格的能力。存現(xiàn)句中的不定名詞短語除了能接受賓格外,還獲得了部分格,而并非結構格。動詞一般可以給賓語指派兩個格位,一個為結構格,另一個為固有格。固有格表示部分和不定的格位,因此能接受部分格的只能是表示部分量化意義的無定NP。這就是為什么存現(xiàn)句中不可出現(xiàn)有定指的或表全部的全稱量化名詞組(張智義,倪傳斌:2012),如:
(2) a. * There are all the men in the room.
b. * There is every book on the table.
4、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重新解釋了英語存現(xiàn)句的定義和結構特征,就存現(xiàn)動詞后無定名詞組的格這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針對格傳遞說的不足,引入直接賦格說,有助于正確統(tǒng)一認識存現(xiàn)句結構DP格定位的本質。
參考文獻
[1]、Haegeman,Liliane.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M].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1991.
[2]、顧陽.關于存現(xiàn)結構的理論探討[J]. 現(xiàn)代外語,1997(3).
[3]、韓景泉.英漢語存現(xiàn)句的生成語法研究[J]. 現(xiàn)代外語,2001(2).
[4]、馬玉蕾,王振華.英語存現(xiàn)句的認知理據(jù)分析[J].外語教學,2009(1)
[5]、唐玉柱,存現(xiàn)句中的there[J]. 現(xiàn)代外語,2001(1).
[6]、張紹杰,于飛.英語存在句信息傳遞再探索-兼與谷化琳先生商榷[J].外國語,2004(2).
[7]、張智義,倪傳斌.英語存現(xiàn)句定指效應及結構推到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
[8]、潘海華,韓景泉. 虛詞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關理論問題[J]. 當代語言學,2006(1).
[9]、熊仲儒. 存現(xiàn)句與格理論的發(fā)展[J]. 現(xiàn)代外語,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