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英語語言的核心和精華,英語習語承載著西方強烈的民族和文化色彩。但是,由于中西方人們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使中國學生在翻譯英語習語時遇到不小的困難。文章主要針對如何將不同特點的英語習語譯成漢語以及在英語習語漢譯過程中應該注意和避免哪些問題進行簡要地探討。
關鍵詞:英語習語;漢譯方法;注意問題
作者簡介:張蕊(1985-),女,吉林省松原人,吉林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4-0152-02
英語習語作為英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反復使用而約定俗成、具有固定結構和完整意義的短語或短句。英語習語的分類比較廣泛,包括比喻性詞組、諺語、俚語、典故等。作為英語的精華,英語習語承載著濃厚的英美民族文化色彩,具有音節(jié)優(yōu)美、生動形象、寓意深刻的特點。然而,正是因為英語習語具有西方強烈的地方、民族、文化和宗教色彩,使得中國學生在理解和翻譯英語習語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如何透徹地理解英語習語的意思并將其準確無誤地漢譯過來呢?根據(jù)英語習語各自不同的特點,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翻譯方法:
一、直譯法
直譯法,顧名思義,就是在目的語言允許范圍內,將原文的語言形式和文化內涵在譯文中忠實再現(xiàn)的一種翻譯方法。在將英語習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英漢習語的形式、結構、表達方式以及表達的內容都極其相似或者完全一樣。這時我們便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將其譯成在漢語中的對等語,使翻譯既能完整地再現(xiàn)原文的表達方式,又能很好地體現(xiàn)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化特色。例如:
1. Walls have ears.隔墻有耳。
2. 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
3. A 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
4.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5.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濃于水。
二、意譯法
與直譯法相對應的意譯法,就是當原文無法直譯時,通過理解原文后進行一些必要的轉化,用目的語將原文的意思恰當準確地表達出來的一種翻譯方法。由于漢、英民族地理位置、風俗習慣、生活環(huán)境、宗教信仰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在許多情況下是有差別的,有時甚至是完全不一致的。如果都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就不能把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準確地反映出來,更會引起譯語讀者的誤解。所以,恰當?shù)夭捎靡庾g法來翻譯英語的部分習語,能加深中國學生對英語習語的深刻理解。當然,在采用意譯法翻譯時,我們需要恪守忠實、通順的原則,避免出現(xiàn)與所翻譯的英語習語相脫節(jié)、相違背的現(xiàn)象。以下是在翻譯英語習語時分別采用直譯法和意譯法進行翻譯的幾個例子:
1、You are a lucky dog.
這句話如果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即譯為“你是一只幸運的狗”。如此翻譯,只會引起中國學生的誤解和困惑。因為在漢語中與狗相關的習語大多含有貶義的意味,而英語中常用狗的形象來形容人的行為,并無貶義的成分。所以這句話如果意譯成“你是一個幸運兒”更能被中國學生理解和接受。
2、Let sleeping dogs lie.
這句話如果直譯的話,即譯為“讓睡著的狗躺著”。如此翻譯,會讓我們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句話究竟要表達什么意思。而我們如果采用意譯法,將其譯為“莫惹是非”的話就變得容易理解和明白了。
3、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這句話如果直譯成“她是嘴里叼著銀匙出生的”,就會讓我們覺得平淡無奇、呆板晦澀。如果意譯為“她出生在富貴人家”則更為貼切自然,易于接受。
三、漢語同義習語套用法
除了上述的直譯法和意譯法,我們有時還采用套用漢語同義習語的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主要適用于這樣的一些英語習語,即在翻譯時,我們可以在漢語中找到與其形式和內容基本符合,意義和修辭色彩基本一致的同義習語。當然,在采用這種翻譯方法時要注意盡量使用規(guī)范的、約定俗成的漢語習語,避免按自己的理解生搬硬套和濫用習語。以下是采用套用漢語同義習語的例子:
1、Hang by a hair.千鈞一發(fā)。
2、Castle in the air.空中樓閣。
3、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
4、Call a spade a spade.直言不諱。
5、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
以上我們簡要介紹了翻譯英語習語的三種基本方法:直譯法、意譯法和漢語同義習語套用法。但在實際翻譯過程中,這些翻譯方法還遠遠不能解決所有的英語習語在漢譯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了能將英語習語譯成漢語的過程簡單化,做到翻譯英語習語時駕輕就熟,我們在翻譯英語習語時還應該注意和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1、避免在將英語習語譯成漢語時生搬硬套漢語的習慣性說法。雖然英語和漢語在某種程度上有相似之處,但畢竟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在很大程度上均具有各自鮮明的民族、地方、文化和宗教色彩。在將英語習語譯成漢語時,我們必須保留英語習語自身的特色,避免將漢語中具有鮮明民族文化色彩的習語作為英語習語的譯文。以下舉出兩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1)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原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改譯:一人不及二人智。
(2) 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原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改譯:貓兒不在家,老鼠鬧翻天。
以上兩個例子的第一種譯法均包含濃厚鮮明的漢語民族文化色彩,這種強加漢語習語特色的譯法既沒有忠實原文的內容,還可能造成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引起的矛盾沖突。改譯后的譯文不但保留了英語習語本來的意思,還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沖突的產生。
2、注意了解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所包含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中西方不同的風俗習慣上。例如:中國人歷來喜歡龍這種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圖騰,認為它是神的化身,具有神奇、強大的力量。與中國人恰恰相反,西方人則認為龍是一種不吉祥而且兇狠無比的怪獸。再比如,西方人都喜歡喂養(yǎng)寵物,尤其對狗的感情更為強烈。他們喜歡狗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狗忠實、可愛,還因為狗可以看家、狩獵。所以在英語中帶“狗”的習語大多是褒義的。例如a top dog(地位高、左右全局的人),a sea dog(有經驗、老練的水手)等。中國人同樣也很喜歡狗,但在漢語中與“狗”相關的習語大多是貶義的。例如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習俗差異的存在,我們必須在英語習語的漢譯過程中深入了解兩種習語的不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將英語習語漢譯時譯得準確無誤。
3、避免在翻譯英語習語時出現(xiàn)“望文生義”的現(xiàn)象。在翻譯英語習語時,如果譯者只是對習語中單詞的意思一知半解,只是按照單詞的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往往會與原來英語習語的意思大相徑庭或截然相反,甚至鬧出笑話。例如Give me a hand這句話如果譯者單單從其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很容易譯成“給我一只手”。然而我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并非如此?!敖o我一只手”的譯法是不正確的,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正確的譯文應該是“幫我一下忙”。類似的習語短語還有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紅茶”,pull one’s leg不是“扯某人的后腿”而是“開某人的玩笑”等。所以,在將英語習語譯成漢語時,要求譯者全面掌握習語中出現(xiàn)的單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和引申義是必要的。
英語習語作為英語語言的核心和精華,是人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它不僅具有生動形象、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點,同時還承載著西方的歷史和文明。研究英語習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英語語言和文化。當然,翻譯英語習語并非易事,要想準確無誤地將英語習語漢譯過來更是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本著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加強文化熏陶的原則,不斷地進行練習,一定會提高我們翻譯英語習語的技能。
參考文獻:
[1]、 段寒,謝丹平.淺析英語習語特點及其文化背景[J].邢臺學院學報,2008,6.
[2]、 關長清.對英語習語的審美鑒賞[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5.
[3]、 劉世平.淺論英語習語的特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3.
[4]、 尚麗娟.論英語習語的學習策略[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8,4.
[5]、 曾于芳.由英語習語、諺語看中英文化差異[J].成都大學學報,2008,1.
[6]、 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2.
[7]、 朱燕,陳美蓮.英語習語的歷史形成及其變異性[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