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作為人類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美。禮貌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講究禮貌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反映,也是言語交際中的普遍現(xiàn)象。禮貌原則是語用學研究的重要部分,課堂教學這一特殊的交際模式也同樣需要禮貌語言。新時代教育倡導師生平等、和諧相處,教師遵循禮貌原則有助于改善師生關(guān)系,推動課堂教學。本文以禮貌原則為理論基礎(chǔ),說明了禮貌的教師話語將會給教學過程、學習環(huán)境、師生關(guān)系等帶來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禮貌原則;教師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劉小云(1986.4-),女,山西呂梁人,山東省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4-0106-01
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禮貌語言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禮貌語言是成功交際的潤滑劑。在英語課堂中,語言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使用禮貌用語,這是對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的要求。
1、關(guān)于禮貌的理論
Grice在1967年首先提出了“合作原則”,解釋了人們的會話含義的產(chǎn)生和理解。但是,沒有解釋為什么人們有時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拐彎抹角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甚至說反話,讓聽者去領(lǐng)會。 Grice在他的“合作原則” 中并沒有對此現(xiàn)象給出相應的解答。英國學者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對“合作原則”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他模仿Grice劃分“合作原則”的范疇,把“禮貌原則”分為六條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1】。
2、禮貌原則與教師課堂話語
在我國,課堂是英語學習的主要場合。禮貌用語與課堂教學也有著密切的練習。首先,教師話語作為課堂教學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學生的英語習得,及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師話語本身還起到目的語使用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遵循禮貌原則,使用禮貌的、尊敬對方的語言,必然能夠使師生關(guān)系更加平等,課堂氣氛融洽然。使用禮貌語言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禮貌意識。教師的課堂話語大致可以分為課堂啟動語和結(jié)束語、課堂組織語、課堂提問和教師反饋四種類型。
2.1 課堂啟動語和結(jié)束語
上課開始,師生之間經(jīng)常要遵循客套性的禮貌招呼:“Good morning, my lovely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Mrs Li!”。如果是在節(jié)日或假期后上課,教師通常會問:“How was your holiday?”或以聊天的形式和學生談話“I think your vocation is really delightful, isn’t it?”一句句關(guān)切的問候語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這里的課堂啟動語遵循了禮貌原則。課堂結(jié)束時,師生之間互道:“Goodbye!”, “See you tomorrow”也是使用禮貌語的表現(xiàn)。
2.2 課堂組織語
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常說:
Last week, we had learned that…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會說:
Today, we have a new lesson to learn.
放棄使用第二人稱you,采用第一人稱復數(shù)形式we體現(xiàn)教師遵循了一致準則:盡量減少雙方分歧,增加雙方一致。表明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進而縮短了師生距離,拉近了師生關(guān)系。
在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最好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如:
You two sit together.
這樣的話語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為了表示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教師最好請學生自由分組,同時適當給予建議,如:
Maybe you can have a discussion with him.
這樣有利于減少雙方的分歧,增加雙方的一致。一致準則有利于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完成課堂任務(wù)。
2.3 課堂提問
提問是課堂中頻繁使用的話語形式。為了核實學生是否理解所講內(nèi)容,多數(shù)教師會問:
Are you clear?
這種問法會給學生帶來一定壓力。相反,Have I made myself clear?表明教師把自己置于客體位置,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謙遜準則和慷慨準則。
課堂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師生的配合,比較成功的鼓勵話語有:
Peter, will you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us?
此外,教師等待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長短也可以體現(xiàn)出禮貌原則。如果學生一時回答不上問題,教師應該允許學生 “沉默期”的存在,這體現(xiàn)了得體原則。如果延長等待時間,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度增加,而且回答的準確性也增加。
2.4 教師反饋
教師進行反饋時,應該遵循贊譽準則,多采用積極的反饋,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常見的積極反饋有:
Good job!
Well done!
That’s a good idea!
但是,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學生的回答都能令老師滿意。此時,教師不應該毫不留情地說:“No!”然后公布正確答案,這樣違反了贊譽準則和同情準則,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是老師道德素養(yǎng)低下的體現(xiàn)。相反,教師可以這樣說:
Maybe you are right, but I think... is better, isn t it?
即使教師不得不明確指出學生的錯誤,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至于讓學生難看,老師也要采取一些面子補償措施,維持學生的面子,如:
Don’ t be nervous. It’s a little bit difficult.
當然,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用語還有其他情況,如課文講解,維持課堂秩序,向?qū)W生表達謝意或道歉,等等。
3、結(jié)語
本文列舉的四種課堂話語類型只是課堂用語中比較典型的話語類型。我們可以看出禮貌、得體的教師話語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等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禮貌、得體的課堂話語不僅可以改善師生關(guān)系,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指引學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學會使用禮貌原則,提高學生禮貌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
注釋:
【1】徐婷,禮貌原則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的應用,外語藝術(shù)教育研究,2008(1)
參考文獻:
[1]、何自然(1988),《語用學概論》,p 87-92, 湖南教育出版社,長沙
[2]、何自然(1997),《語用學與英語學習》,p 107-111,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3]、徐英,外語課堂教師禮貌情況調(diào)查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
[4]、徐婷,禮貌原則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的應用,外語藝術(shù)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