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教版新課程高中語文在寫作教學上有了較大的改革,形成了由“表達交流” “閱讀欣賞”和“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的寫作練習的有機整體。其中的“表達與交流”部分是寫作教材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在編排方面的改革突出了寫作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學寫作文,教師在教授作文時能有了些抓手。但是,看似完備的教材,在實際的運用中仍然存在著可操作性不強等一些不足。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寫作專題
作者簡介:黃宗圓,女,漢族,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4-0095-02
人教版新課程高中語文在寫作教學上有了較大的改革,形成了由“表達交流” “閱讀欣賞”和“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的寫作練習的有機整體。其中的“表達交流”是寫作教材的核心部分,以專題的形式呈現(xiàn)。每一個專題都包含了“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三大板塊。“話題探討”板塊主要解決學生“學什么”的問題,一般是由學生學過的課文或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引出寫作話題。“寫法借鑒”主要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一般是通過兩篇優(yōu)秀文章的分析,總結寫作方法,給學生具體寫作上的指導?!皩懽骶毩暋痹谠掝}范圍內(nèi)設置一些寫作練習題目,讓學生運用在“寫法借鑒”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實際訓練。與以往的寫作教材相比,這樣的集中獨立的寫作專題編排,更具有針對性,實現(xiàn)了寫作方法與寫作例文的有效結合,便于學生在實際訓練中進行模仿。最后,專題的編寫也體現(xiàn)了發(fā)展等級的漸進性問題,尤其是必須1的四個專題,都是寫作中比較基礎的,符合剛剛進入高一階段學生的寫作基礎。
總之,表達與交流部分是必須1寫作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編排方面的改革突出了寫作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學寫作文,教師在教授作文時能有了些抓手。但是,看似完備的教材,其實在實際的運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如:
一、可操作性不強
首先,教材中的“話題探討”難以實現(xiàn)編者意圖。話題,本為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是為落實寫作內(nèi)容設置的。因此,話題就應該具有激活學生生活積累的力量。而我們現(xiàn)有實驗教材中提供的話題并不是全部都具備這種特點。例如專題《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的話題探討,通過對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阿長以及“塞翁失馬”故事的剖析,向讀者說明社會復雜性的兩面:“對面”與“多變”。接下來專題的問題設置是“對于上面談到的‘多面與多變’,你怎么認識?”但是本專題要學習的是如何寫事,從而使記敘性的文章能夠波瀾起伏,因此話題本應該激活學生生活中偶然性的生活體驗,可教材的問題設置卻把學生引導到對于“多面”與“多變”的理性思考。而中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有限,較少有生活中的波瀾起伏和大起大落的經(jīng)歷,缺乏寫作波瀾相應的生活源泉,更談不上對社會“多面”和“多變”的復雜性的理性思考。
其次,寫法借鑒不能給學生需要的寫作指導。如專題《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在寫法借鑒部分給出了三個方面的指導:發(fā)掘感動點、提煉素材、整體構思。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個從點到面的完備的指導,但是深入下去,卻會發(fā)現(xiàn)三個指導其實什么都沒有指導到。第一點發(fā)掘感動點提出要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使你的心靈受到了觸動,第二點提煉素材讓學生思考它為什么觸動你?而第三點整體構思更是一句可有可無的指導:動筆前一定要想好,你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是怎樣一個人?三個指導其實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寫出生活中你認為的感動你心靈的事情。但是對具體怎么指導學生寫作卻一點幫助都沒有。
再次,寫作練習因題量過多而成了虛設。四個專題的寫作練習都有五題,但是,我們聯(lián)系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大多題目成了虛設。當然這主要是跟語文的教學時間安排有關系,每個專題的作文教學時間極其有限。每一個寫作專題,只能進行一次集中的寫作練習。也無法利用“寫作練習”中豐富的練習形式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訓練,只能選擇一次綜合性的寫作練習。因此,編者在編寫時并沒有考慮到現(xiàn)實的教學時間問題,設置了過多的寫作練習導致其反而成為了虛設。
二、銜接性不強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專題中的“話題探討”與“寫法借鑒”不能互相銜接。例如上面提到的專題《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問題設置是“對于上面談到的‘多面與多變’,你怎么認識?”專題的話題探討是把學生引導到對于“多面”與“多變”的理性思考。而下面的寫法借鑒卻是對記敘文的寫作技巧:懸念、抑揚、意外等手法的介紹??梢娫搶n}中的“話題探討”與“寫法借鑒”是不能相互銜接的。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專題《園丁贊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中,這個專題中的話題探討實際上形同虛設,編者用了兩大段的文字,第一段列舉了從古至今的尊師的名言,第二段羅列了中學課本上學到的教師形象,結果只不過是引出了教師這個話題,但是絲毫沒有涉及記敘跟角度的問題,而下面的寫法借鑒卻對記敘的角度進行了解說。這種互不銜接的話題探討與寫法借鑒,不僅會讓學生思維混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難度。
三、有些選材脫離學生實際
這主要體現(xiàn)在有些選材是學生尚未學習的篇目,卻被用來作為某個寫作知識點的代表,這樣不能起到范例的應有效果。如專題《園丁贊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中對第三人稱的闡釋,分別選用了《項鏈》《祝?!贰读主煊襁M賈府》三篇作品來說明全知視角、半知視角以及借人物視角,但是《項鏈》已經(jīng)不再作為課文選入必修教材,《祝福》和《林黛玉進賈府》都是必須3中的課文,學生在學習這個專題時還沒有學習這兩篇課文,因此用這三篇文章來說明第三人稱視角,難以達到讓學生理解的效果,更談不上運用這些視角進行寫作。同樣每個寫作專題選用的材料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多選用作家或者名家作品片段作為范例材料,沒有學生同齡人的作品,顯得高深有余,而親切不足,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模仿借鑒的難度也較大。
四、與閱讀教材缺乏照應
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缺乏相應的照應。必修1的寫作教材是:一、《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事》,二、《園丁贊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三、《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四、《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閱讀教材:一、學習現(xiàn)代新詩,二、學習古代記敘散文,三、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四、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除了第三個專題《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與課文第四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有相聯(lián)系的地方外,其他三個專題與三個單元幾乎是毫無關聯(lián)。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實際上還是分離的,雖是合冊但不合編。但是無論是哪種文體的寫作練習,其寫作內(nèi)容都應該與閱讀鑒賞的課文內(nèi)容相關,這樣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得到多種文體的鍛煉,還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閱讀課文的內(nèi)容,幫助他們深入探討閱讀課文的寫作技法,從而得到實際借鑒,避免造成讀寫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笨梢妼懽鲗τ趯W生有著重要意義。而對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在寄希望于教師教學方法改進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現(xiàn)今教材編寫上的不足,只有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潘新和主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顧振彪.21世紀高中作文軟材的改革[J].語文教學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