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對比實驗對大學生跆拳道教學的不同方法及效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自由組合教學法在學生掌握跆拳道技術有顯著效果;同時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呈現(xiàn)明顯效果。
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the University tae kwon do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ffect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free combinat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students master tae kwon d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lay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ccelera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echnical actions and obvious effect.
關鍵詞:自由組合教學法;跆拳道;實踐; 探索
Key words: Free combination teaching method; Taekwondo; practice; 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4-0061-02
“自由組合”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jù)自身運動能力水平及興趣愛好等,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在自選小組長的協(xié)調(diào)下,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教學計劃,充分發(fā)揮各組的自主性,并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學生主動地、協(xié)同地進行學習的方法。跆拳道課是我校體育選項課程之一,結合本課的特點,加上學生入學時存在個體差異,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取得預期最佳的教學效果。通過試驗,認為運用自由組合學習法,改進傳統(tǒng)的由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觀察、思維、判斷、分析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自學和自練的能力,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實驗對象
隨機選擇了我校11級臨床專業(yè)30人為實驗組,11級藥學專業(yè)30人為對照組。
1.2、實驗方法
采用對比實驗法。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通過十五周的跆拳道教學,實驗組經(jīng)常性地運用“自由組合”分組學習,對照組則仍用常規(guī)的組織教學方法,即:宣布內(nèi)容→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考試。通過專項技能學習,綜合考核,對兩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運用“自由組合”形式教學前,首先對2組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體育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素質(zhì)和體育成績無明顯差異,對跆拳道技術進行摸底測試,結果說明兩組的跆拳道基礎相同,不存在明顯差異。
2、實驗步驟
2.1、實驗分組
根據(jù)授課班級的人數(shù)平均每組30人,按學生的需要和要求,由學生自愿結合成若干個小群體,每組4~6人。并由學生自選1名小組長。從分組的情況看有3種類型和特征(見表1)。
表1“小群體”分組學習形成的3種特征
類型 特征
情感型
愛好型
集體型情趣相投、老鄉(xiāng)、同宿舍
有跆拳道基礎、喜歡跆拳道運動
責任感、榮譽感較強
2.2、制定單元教學計劃
根據(jù)跆拳道選項課教學計劃把跆拳道教學分為準備、明確目的、學習和小結四個部分。各階段的任務如下:
(1) 準備階段
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可能,提出分組數(shù)量,由學生自由結合成若干個小群體。
(2)用民主選舉或教師提名大家通過的方式產(chǎn)生小組長。
(3)小組紀錄并準備個人記錄卡片。
(4) 明確目標階段
單元學習開始,安排引導課,讓學生了解:學什么—單元目標和學習內(nèi)容;為什么學—學習這些教材的意義、作用;怎樣學—了解動作規(guī)格、技術特點和練習方法;學習要求—了解技評、達標和考核要求;學的怎樣—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差距,并試寫記錄卡片。
(5)學習階段,按單元教學工作計劃進行教學、互相交流、組織比賽。
(6)單元小結階段
(7)檢查本單元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8)對各小群體學習情況做出評價。
2.3、課堂教學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愿組成4-6人的體育學習小組,自選小組長。通過教師統(tǒng)一對動作要領精煉的講解,準確的示范后,在小組長的帶領和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組合成員自訂教學目標。在練習中有一定跆拳道基礎的學生成為“小群體”骨干,起到“教練”的作用。學生一方面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評價、相互提供反饋信息,并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復習,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定向指導,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動作的目的。學習的后期,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群體成員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小組長組織小組間的比賽,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同學之間的交流找出各組的優(yōu)缺點,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裁判能力,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
3、結果和分析
3.1、“自由組合教學法”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教學實驗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學習和心理需要。學生喜歡自由組合教學這種形式。從組織教學的特點看有明顯差異(見表2)
表2實驗組與對照組組織教學的特點
3.2、實驗后學生側踢技術的比較
四周后,由幾位跆拳道教師來共同進行技術水平的評定。教學實驗證明,實驗組學生的達標和技評成績均高與對照組,呈顯著性差異(見表3),說明采用自由組合互相學習法能促使學生經(jīng)常性地參加練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見表3)。
表3 跆拳道技評、達標成績檢驗表(單位:分)
組別 指標 技術技評 技術達標
實驗組(n=20) 86.5 86.9
對照組(n=20) 79.8 80.7
SD 1.81 1.09
T 3.32 3.12
P <0.01 <0.01
跆拳道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要求學生能充分領會和理解動作要領和結構,并進行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和鞏固,才能形成動力定型。其中,動作概念正確和動作表象清晰是掌握正確動作的前提條件,跆拳道教學中應用自由組合教學法,通過觀察同組成員的技術動作,能促使學生回憶教師的正確示范動作,進一步理解和領會動作結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在糾正同伴錯誤動作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正確動作的理解和領悟,找出動作技術的關鍵及難點,提高對技術動作中難點的處理能力。同時通過成員間的相互指導和幫助,為練習者提供了及時的反饋信息。另外,運用自由組合學習法,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動作的復習和鞏固。這樣做不僅復習和鞏固了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縮短了學生掌握動作技能的時間,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4、“自由組合”的意義
通過“自由組合”的教學實驗,在實驗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結合實驗結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4.1、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tǒng)的由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钴S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白杂山M合”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形式,使學生了解學習情況,從而明確“自由組合”實質(zhì)是一種把教學活動重心放在“學”上,使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統(tǒng)一起來。它具有自由結合,自由選擇練習手段、自由支配練習時間、自由交往特點,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4.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由組合教學法運用于體育課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時間較長,有獨立思考、分析、討論的過程,也能主動與教師探討問題。自由組合成員在教師的幫助和畫龍點睛的引導下自訂教學目標,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相互幫助,共同探討更好掌握技術協(xié)作的方法。成員間,小組間相互激勵競爭,體驗學習和鍛煉的樂趣。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同意識、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自由組合”具有廣泛的教學靈活性。改變傳統(tǒng)教學時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克服教師“填鴨式”和不結合實際盲目執(zhí)行教學大綱的做法?!白杂山M合”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進行自我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在“自由組合”中獲得自由學習的空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這種針對自由組合實驗情況而選擇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始終保持一種新鮮的感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完成教學任務有積極作用。
4.4、有利于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榮譽感。用“自由組合”組織教學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充分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為榮譽而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形成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既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使學生產(chǎn)生不僅為個人榮譽,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為集體榮譽而戰(zhàn)的感受,樹立了正確的集體觀。
5、結論和建議
實踐證明“自由組合”的教學形式在跆拳道教學中是可行的?!白杂山M合”為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為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開拓了一個新天地。
各小組成員通過教師的指導自訂教學目標、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相互指導、相互幫助、共同探討掌握技術動作的方法,通過在成員間、小組間的相互激勵競爭體驗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小組成員通過課內(nèi)外的結伴學習,通過相互的學習幫助,提高了同學間的競爭意識和互相關心幫助的精神,從而促使了集體主義觀念和榮譽感的培養(yǎng),以及社會適應能的培養(yǎng)。
“自由組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這一點上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自由組合”學生交往頻率高,這使學生之間互相信任,縮短了心理距離,從而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積極意義。
然而“自由組合”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它只適合于班級規(guī)模比較小和小組人數(shù)較少的情況下運用?!白杂山M合”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否則會適得其反,演變?yōu)椤胺叛蚴健苯虒W;及學生遇到困難時引導的時機、引導的程度都值得我們思考。因此教師的組織教學既要注重科學性、實用性,根據(jù)具體情況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自由組合”。
參考文獻:
[1]、劉平.普通高校體育普修課運用莫斯頓互惠分組模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7(1).
[2]、陳自強.體育課分組教學中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模式”的構建[J].科學教育,2008(2).
[3]、張朋矩.體育課分層次教學應關注中間層[J].體育教學,2008(3).
[4]、陳鴻.分組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嘗試[J].《新課程》教師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