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嶗山仰口。
太陽穿透東邊的云霧,發(fā)出紅色的光芒,泉水在山問叮叮咚咚地打起了晨鼓,竹林穿梭在陽光中,遠處偶爾出來幾聲“啾啾”的鳥鳴,內(nèi)心不禁被渲染得神怡起來。
到了山腳,一級級石臺階彎彎曲曲,長不見頂。沿梯而上,我來到第一個景點是獅子峰。獅子峰好似一只巨型獅子眺望遠方,張著血盆大口要稱霸世界。站在獅子峰上,遠見大海與天空合成了一體,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綿羊石如同一只溫和的綿羊,默默地歡迎著過往游客。仙桃石好像是一個熟透了的桃子,難道這是孫悟空放到這里的蟠桃嗎?盤古老人仰望天空,在向天上的仙人訴說大海的故事。
獅子峰下來,便是猶龍洞,在洞口有位道長,他向我講解了猶龍洞的來歷,這個天然的石洞原名叫做老君洞。里面祭祀著太上老君。鄒善游覽太平宮時,即墨縣令楊方升根據(jù)《史記》“老君,猶龍也”之意,提議改名為“猶龍洞”,鄒納,留字更名,并鐫于洞旁斜倚的眠龍石上。猶龍洞上面有混元石,還有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陣圖,隱約記得,這是過去宮中道士禮拜星斗的步罡踏斗之處。
過了混元石,就是太平宮了。太平宮院子里有許多花,爭奇斗艷,煞是好看。加上那幾叢文竹,清幽的石板路,真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自太平宮逶迤而上,就到了天下第一大壽石刻的壽字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個巨大的壽字,人站在旁邊還沒有寸高。本以為這面巖石上一大壽為全景了,沒成想往上走了一段時間后,壽字峰全貌才呈現(xiàn)出來,各種各樣字體的壽字寫滿了整個峭壁,蔚為壯觀。
有導游帶團下山經(jīng)過身邊,偷偷跟著聽景點介紹,得知對面一山峰被譽為“盤古觀?!?,仔細一看,果然如同一老人面向仰口灣,半張嘴,據(jù)說這便是“仰口”的由來了。
再往上走了數(shù)百個臺階,到了索道站,有熱心人說沿左邊的路上去就是覓天洞了,在片刻休息后,按著圖標指示,我又拾級而上,買個手電筒就奔去覓天洞。這里可以到達上苑山的最高峰了,但只可前行沒有后路。
進洞后才發(fā)現(xiàn)剛才買電筒的決策絕對英明,因為洞里面不禁水汪汪,而且格外黑暗,有五層,其中很長一段是完全要俯身的,雙手必須摸索著兩邊濕漉漉的巖石,腳下的路也是坎坷不平,不小心就會磕一下或撞一下腦袋,還得連鉆帶爬,很是艱苦。這是古代道人修行的地方,我心想著真是苦行啊!感覺在很漫長的黑暗穿行后,有光線漏了進來,又攀上幾段鐵梯子,就又在半黑暗狀態(tài)里前行了。覓天洞其實是從幾塊堆砌的巖石中上行,所以巖石的交界處便明亮很多。
覓天洞之后,就到了山頂,這邊是幾塊巨石,很平滑但傾斜度挺大,到天苑石刻那塊巨石下面需要沿一條石縫橫向走五六米后再登高數(shù)米,很多人坐在天苑下看海。其中也有兩塊巨石上分別刻著“海上第一名山”和“東海嶗山”。終于,我見到了仰口的巔峰——天苑。天苑直插云霄。上了天梯,走進天苑,伸手仿佛就能摸到天空。云霧在身邊環(huán)繞,我飄飄欲仙,仿佛來到了天宮。甚至讓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仙人。
果然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站在天苑,視野一片開闊,整個仰口灣一覽無余,彎月形的海灘,海水澄碧,寬闊平展。那邊山崖鬼斧神工,這邊天海一色,碧浪白沙。加上山花點點,紅肥綠瘦,險峻與妖嬈同在,別有一番滋味。山風吹過臉頰,頓覺倦意全退。
這是我登的嶗山第一個山峰,不是轟轟烈烈,只是一次簡單隨意的旅行,如此溫馨自在。坐在山頂?shù)木奘希粗嫠5暮⒆觽兒瓦h方碼頭上的人遙相呼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享受著遠離都市的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