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外閱讀需要有效指導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課堂以外進行獨立的自由的閱讀行為。與課內(nèi)閱讀相比較,課外閱讀可以成倍、成十倍的增加閱讀量,從而克服課內(nèi)閱讀數(shù)量有限的不足,更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泛讀的能力。此外,課外閱讀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陶冶性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機會。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及課外閱讀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不難看出,呂叔湘先生是想以自己為例告訴人們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從實際情況看,許多學生還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大量閱讀。
1.缺乏讀書興趣
由于沒有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所以不想讀。另外,很多學生去看書,只是因為教師和父母的規(guī)定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教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fā)呆也不愿拿起書本,即使捧起書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書籍,大多選擇的是作文選或是作文輔導用書,這些功利性閱讀的形式使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大打折扣。這種閱讀興趣的喪失,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zhì)量不高的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興趣的喪失是學生閱讀的最大敵人。
2.缺乏有效閱讀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尚不能自如地遷移到課外閱讀中來,有的該精讀的不知如何精讀,草草讀過,不求甚解;只需粗讀的卻遲遲不肯放手,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或是讀而不思,缺少內(nèi)化過程,閱讀純粹是“讀”,沒有“背”“抄”等幫助記憶、積累的手段。因而,雖然有了大量的閱讀,但是仍然語感不強,語言不豐富,閱讀和寫作能力未見明顯提高。
3.缺乏讀書氛圍
生活的快節(jié)奏以及家庭文化的缺失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人們忙于工作,忙于掙錢,忙于應酬……人們很少有時間去潛心閱讀,甚至連一些消遣性的雜志也懶得去翻閱。處在這么一種社會背景和家庭環(huán)境之中,孩子們無論如何也不會養(yǎng)成潛心閱讀的習慣。可以說,家庭閱讀文化的缺失,無論是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還是閱讀積極性的調(diào)動,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要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內(nèi)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怎樣才能培養(yǎng)閱讀興趣呢?
1.推薦閱讀,激發(fā)興趣
首先,教師要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向?qū)W生推薦不同的書籍。據(jù)有關(guān)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他們已初步進入文學期。據(jù)我了解,我們班(五年級)已有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讀過了《水滸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傳記類作品。此外,女生偏愛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男生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的閱讀材料感興趣。所以教師首先要對不同學段學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推薦書籍時有的放矢,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其次,教師要加深對圖書的感受。教師向?qū)W生推薦書籍時,不僅要熟知圖書中的內(nèi)容,更要加深自己對圖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的過程中才能用自己對圖書的感受去影響學生,甚至在介紹推薦的過程中能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向?qū)W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首先向?qū)W生介紹了海倫·凱勒的不幸遭遇,當我飽含深情地說道:“當時她還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我看到很多學生都皺起了眉頭,眼中充滿了同情。當他們了解到就是這樣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高不可攀的美國哈佛大學,最終取得無比輝煌的成就時,他們心中和老師一樣充滿了敬佩。很多同學一氣呵成讀完了整本書。
最后,教師要注意推薦方式的機動性。推薦方式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nèi)容介紹。上面提到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我采用的就是內(nèi)容介紹的方法。推薦方式也可以是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jié)合,我經(jīng)常利用晨會課、班會課組織學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不僅可以對學生起到推薦圖書的作用,還可以讓我及時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我也經(jīng)常讓一些愛讀書的學生寫讀后感,張貼于班級的特色中隊展示板中,以起到向?qū)W生推薦書籍的作用。推薦方式還可以是統(tǒng)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jié)合。在推薦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應用一些技巧。
2.榜樣示范,培養(yǎng)興趣
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總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小學生向師性很強,他們總想了解他們的老師在他們這個年齡是怎樣學習的,并刻意模仿。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談自己兒時的課外閱讀、學習情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美國閱讀方法研究協(xié)會某校長,就曾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在教室里潛心閱讀各種書籍,并把自己喜愛的書籍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立刻行動起來,從圖書館找到這些書,勁頭十足地閱讀起來。這位校長為學生樹立了一個讀書的榜樣,并以自己的行動傳遞給學生一個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啟示:“閱讀非常有趣。”
3.組織活動,保持興趣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好書推薦活動、讀書海報設(shè)計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如果能夠與低年級結(jié)對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使低年級同學在活動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還能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施展才華的心理需求,增加活動的樂趣,從而大大激發(fā)并長久保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營造讀書氛圍,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
氛圍也是一種語言,是傳遞信息的獨特交往形式。她充滿了無窮的魅力,蘊涵著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獨特作用。
教師可以安排專人在清新的早晨、悠閑的中午、快樂的傍晚,播放一些關(guān)于讀書的歌曲,諸如《讀書好》《上學歌》《讀書郎》《問字》等。讓師生享受欣賞樂曲的快樂,同時又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利用班級展板不定期地展出“小小藏書家”“書香學生”“書香家庭”的迷人風采和師生豐富多彩的讀書手抄小報、活動剪影等,讓其成為對外宣傳的窗口。還可以在教室里的“學習園地”上張貼著同學們親手書寫的讀書格言毛筆字條幅,一篇篇精彩的讀后感、有讀書方法介紹、名人讀書故事、好書推薦……還要在班級成立一個圖書角,每一個學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書籍,每個學生的書籍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成立班級讀書角,實現(xiàn)書香的傳遞,通過相互的資源共享,使學生能接觸到更多有趣、愛讀的兒童讀物。同時規(guī)定班級讀書角中的每本讀物每月定期更換一次,以保證書源的充足與新鮮,吸引更多渴求知識的小眼睛。
積極倡導親子閱讀,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優(yōu)良的家庭讀書環(huán)境。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大部分課外閱讀是要在家庭完成的,如果得到家長積極有效的配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收獲都會大大提高。學校老師可以給家長寫公開信,做好家長工作,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明確課外閱讀“興趣第一”的原則。將“孩子最早的老師”也動員起來,與孩子一起閱讀,并且在閱讀方法上給予切實的指導。盡可能做到為孩子選擇一些可讀性強的書。每天陪孩子讀一會兒書,每晚為孩子講一個名人小故事。
對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不斷督促,不斷細化,通過長期強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終成為自身的一種生活需求。
三、有效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不意味著我們的課外閱讀指導就成功了。要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實效性,還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有益的課外讀物
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lǐng),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睍r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
(l)要主題鮮明,思想健康。受年齡、閱歷、水平限制,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我們不能低估不良讀物給我們小學生帶來的副作用。怎樣的書才是好的書?我主要借鑒法國著名文學史家保羅·亞哲爾的觀點:忠實于藝術(shù)的書;可以解放兒童的心,使他們喜悅的書。能把人類高貴的感情吹進兒童心靈的書。承認游戲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動的書。幫助孩子認識人性——人類心情的書。含有高尚道德的書。
(2)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低年級可以從閱讀圖畫書開始。圖畫書充分發(fā)揮圖畫的作用,它幫助兒童理解故事內(nèi)容,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們?nèi)菀妆簧术r艷的圖畫和有趣易懂的文字所吸引。中高年級可閱讀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作品能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兒童的現(xiàn)實世界和想象世界,表達兒童的情感和愿望,因此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3)要考慮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個性千差萬別,對讀物的喜好各有差異,有的喜歡文學,有的喜歡歷史,有的喜歡自然。學生喜歡看荒誕不經(jīng)的滑稽故事,喜歡看充滿幻想的科幻小說,喜歡看情節(jié)緊張的偵探小說,都是很正常的,他們就在這樣的閱讀中一點點長大。教師用不著刻意回避這類書籍,而在尊重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chǔ)上,適當引領(lǐng)。讓學生學會選擇性閱讀與吸納,從而形成他們特有的讀書風格。
(4)要注意閱讀的廣度。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告誡青少年:??次膶W書不好,只看一個人的著作也不好?!督虒W大綱》要求六年制小學生課外閱讀不少于150萬字的分量,無疑是我們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chǔ)上,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本閱讀的不足。
2.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讓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讀者,就要讓他們邊閱讀邊學會思考。如果我們在閱讀時,僅僅是“閱”了、“讀”了,甚至是背下來,但不進行思考,這樣的閱讀,談不上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書本的知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知識,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設(shè)疑善問、熟讀精思、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我采用不同的方法:
(1)指導低年級閱讀圖畫書。①了解圖畫書(封面、封底、扉頁等)。②閱讀圖畫書:邊讀圖,邊讀文;先讀圖,再讀文;先讀文,再讀圖。邊猜邊讀,思考討論,再讀欣賞。③拓展延伸:增添情節(jié),擴編故事,繪畫,角色表演,游戲,討論等。
(2)指導中高年級閱讀文學作品。①初步閱讀。書的作者是誰?哪國人?引導學生關(guān)注作者,懂得讀書其實是和作者交流。書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說出你的理由,通過學生匯報,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②深入閱讀。書中最讓你難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興的、悲傷的、痛快的、遺憾的、好玩的……通過這樣的匯報交流完成對整本書的梳理,對學生來說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進行了排列組合,形成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③撰寫讀書隨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讀書隨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強調(diào)讀書隨筆內(nèi)容要開放,可摘錄,可寫讀后感,可寫內(nèi)容梗概……林林總總,無所不寫。同時,我更強調(diào)讀書隨筆的成果交流,或展覽評比,或?qū)n}交流,或互動欣賞,使之轉(zhuǎn)化為學生進一步寫好讀書隨筆的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樣可以把讀書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促進學生多讀多思,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寫讀書筆記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④續(xù)寫作品故事。兒童文學作品本身往往帶有很強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學生讀完這類作品時,思維處于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或悲或喜,或是欣慰,或是焦慮。這時,重視學生思維活躍程度的時效性,趁熱打鐵,及時促成學生由創(chuàng)作靈感到創(chuàng)作文本的及時實現(xiàn),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為了真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確定一本大家共同喜歡的書,為它編寫續(xù)集。每周由組內(nèi)一個同學寫一篇,一個月一評比,半學期更換一個讀寫主題。孩子們從閱讀的成果中,感受到了閱讀的力量和魅力。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開始在心中埋下對書本一生的熱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能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從興趣入手,注重過程及方法的指導,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