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教師節(jié)的前兩天,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教師歡聚在熱鬧北京的一個幽靜院落。他們是中國數(shù)以百萬計的中小學老師中的“另類”,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獨樹一幟地突出人文教育,而這或許將是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
在小院里一扇清代大門前的流連過的不止是這些理念超前的老師,還曾有過甘守貧苦、奉獻青春的甘肅石門坎的教師志愿者們……未來這扇門或將為更多的公益行動敞開,因為這里是共識堂,這里記錄著一年來共識網(wǎng)“共識遞愛”公益品牌活動的剪影。從幫助果農(nóng)賣蘋果,到請農(nóng)民工吃飯,雖然影響微不足道,但在公益之路上,共識網(wǎng)卻越走越寬。
公益的聚會
9月8日的共識堂公益聚會源于微博發(fā)起的“尋找活著的馬小平”活動。
馬小平是那些“另類”老師的代表,他就職于深圳中學,教授語文,提倡英國教育學家湯因比的“與災難賽跑”教育理念。在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眼中,馬小平是“可以稱得上教育家”的人。然而,帶著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事業(yè)的一腔赤誠,馬小平卻于今年1月離開了人世。
馬小平的事跡感動了企業(yè)家王瑛,“我做了十多年的企業(yè)一把手,60歲了,可我就是看得很失控。”于是“尋找活著的馬小平”活動開始了。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闭歉嗟摹榜R小平”,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即使被邊緣化,也依舊在堅持著人文教育。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語文教師樊陽是被選出的“活著的馬小平”之一。20年來他堅持利用周末在家里開設公益人文講堂,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世間確實有一種人,叫做燃燈者。
為了表達對這些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共識傳媒集團總裁周志興請“馬小平們”做客共識堂。慕名而來的北京的學者、企業(yè)家、媒體將原計劃三桌的聚會擠成了六桌。
這并不是“共識遞愛”首次關注教育。就在一個月前,共識堂迎來了在北京參加培訓的貴州石門坎教師志愿者。
他們是一群甘愿在貧苦山區(qū)奉獻青春的教師志愿者。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系統(tǒng)化培訓,志愿者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為此,在2011年,北京大學教授陳浩武發(fā)起了對貴州石門坎志愿者老師短期培訓公益活動。2012年,陳教授的培訓地點定在了北京。
紅地毯、鞭炮……周志興用最隆重的儀式歡迎他們,“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向這些志愿者表示尊重。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不能去石門坎當志愿者,但是,我們的心,是和他們相同的?!?/p>
而志愿者們則用啞語演繹了《感恩的心》,并在舞臺上站成一個“心”形,這令在場的人都打濕了雙眼。
為了這次公益活動,周志興花足了心思。在活動伊始,他就在微博上征集愿意為這些教師志愿者表演并交流的愛心人士。剛從英國返回的書畫家、全國青聯(lián)委員劉波來了,還帶上了只有五六歲的女兒。他特意趕來為每位志愿者寫了一幅字,他說,“要讓孩子從小感受愛的力量”。
幾年來一直在貴州當志愿者的哈佛畢業(yè)生陳奕倫,專程來與這些同是來自貴州的志愿者交流;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當年曾到貴州和那時的省委書記、今天中國的最高領導交流過石門坎的往事,他特意趕到現(xiàn)場給志愿者們講訴這段歷史;作家野夫也趕到現(xiàn)場表示,他的下一步作品,就寫石門坎,寫這些可愛的志愿者……
公益,是綰住不同社會階層最好的紐帶。媒體有時候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你必須勇敢地先倒下,才能引發(fā)之后一系列好的連鎖反應。
正如周志興在博文中寫道:“只是一些小事,我們邁出的,只是一小步,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個人都在推動中國前進中邁出一小步呢!”
彌補裂痕的飯
請客吃飯多了,周志興就打趣的說,共識堂也許該改名叫“共食堂”了。請客吃飯,讓熱愛公益的人集聚一堂,開始于8月9日共識網(wǎng)參加搜狐發(fā)起的“請農(nóng)民工吃頓飯”公益活動。
在接到搜狐邀請參加“請農(nóng)民工吃頓飯”公益活動之初,周志興覺得這樣的活動沒有太大意義,但“作為支持搜狐微博的一份子,理應響應他們的倡議,況且這起碼不是壞事,所以不那么積極地搭上了這輛車。”在這之前,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里都請農(nóng)民工吃過飯,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
周志興請的這十位農(nóng)民工(家政人員)分別來自河北、山東、湖南、黑龍江、新疆,年齡大都在三十至四十歲。她們只身闖北京,有的是大學本科學歷,有的是中專學歷,有些還開了微博。其中一位保姆竟然是人大畢業(yè)的高材生,年過四十依舊單身。現(xiàn)在她是一家電子商務老總家的保姆兼管家,“我現(xiàn)在在學習養(yǎng)生的課程,今后中國會是一個老齡化社會,養(yǎng)生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p>
一頓飯,意義顯然并不在于吃飯本身。陳里請農(nóng)民工吃飯,展示了廉潔、親民的政治理念,這樣的一頓飯,本身即表明了對民眾的重視,渴望和民眾溝通的意愿。
崔永元則坦誠地說:“我是以吃飯這種方式,表達對這些人的敬意和謝意,這或許就是人內(nèi)心向善的本能,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社會就更美好了?!?/p>
對于吃飯的看法,周志興也同樣認為,“今天的社會存在著斷裂,思想的斷裂、階層的斷裂以及官民之間的斷裂,我們能夠坐在同一張餐桌前,就是向彌合斷裂邁出了一步。盡管這一步也許小的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多一些人共同努力,這一步也許就很大?!?/p>
公益伊始
共識網(wǎng)熱衷公益,得從2011年說起。
2011年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公益事業(yè)的信用危機年。尤其是在一系列官方公益機構負面事件出現(xiàn)之后,同眾多民間公益行動一樣,共識網(wǎng)的“共識遞愛”公益活動誕生了。
借助于微博,公益的門檻被降低,個人參與公益事業(yè)變得更加便捷、高效。一條微博拉開了于建嶸“微博打拐”的序幕,同樣也是一條微博開啟了共識網(wǎng)的公益大門。最先得到共識網(wǎng)幫助的是微博名為“百姓大于天”的,陜西省宜川縣云巖鎮(zhèn)副鎮(zhèn)長王濤。
因為宜川縣村民的蘋果夏天遭冰雹襲擊,品相不好,眾多蘋果經(jīng)銷商都將之拒之門外。王濤的求助微博在不到2小時的時間內(nèi)被轉發(fā)了2000多次。同眾多網(wǎng)友一樣,周志興也是轉發(fā)呼吁,“大家?guī)兔Π?,十萬斤蘋果其實一分就沒了?!比欢m然呼吁的人多,但由于零散的網(wǎng)友訂購量小,運費高等原因,并沒有給云巖鎮(zhèn)帶來更多實際的幫助。
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周志興有了更實際的想法。一車蘋果是18噸,總價在周志興的承受范圍之內(nèi),“發(fā)一些給員工當福利,送一些給朋友,剩下的讓北京的網(wǎng)友認購?!庇谑堑谝淮喂嬷e就這樣啟動了。
對于周志興的鼎力幫忙,王濤說他跟周志興也僅限于微博互粉的關系?!拔医?jīng)??垂沧R網(wǎng),也時不時給他發(fā)私信,但他不是每次都回?!?/p>
這一次的蘋果幫忙賣完了,然而周志興對于做公益卻有了更深的思考,就是全球華人企業(yè)家首善李嘉誠的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為中國著名的蘋果產(chǎn)地之一,宜川縣同其他水果之鄉(xiāng)一樣,一到水果收獲季節(jié),就面臨銷路的問題。于是,讓宜川縣與物美超市實現(xiàn)“農(nóng)超對接”的想法在周志興頭腦中形成了,并迅速付諸實踐。
從在田間壟頭等待買家,到走出果園直奔京城;從消息閉塞任人宰割,到實現(xiàn)“農(nóng)超對接”,盡管這18噸蘋果的進京之路只用了兩天,然而對于云巖鎮(zhèn)的果農(nóng)們和政府工作人員來說,這條路卻走了十多年。
2012年9月2日,18噸優(yōu)質(zhì)的延安“嘎啦”蘋果正式投放北京物美超市,當天就賣了2噸?!拔覀冩?zhèn)農(nóng)民純收入中90%以上是靠賣蘋果,全鎮(zhèn)4.9萬畝蘋果的銷路直接關系到農(nóng)民的切身利益?!痹谖锩莱校鯘贿呁浖苌蠑[蘋果一邊說。
談及對宜川縣的幫助,盡管物美總裁張斌并沒有覺得這是在做公益,但是對當?shù)厝藖碚f卻是最“給力”的幫助。
王振耀認為,做公益需要無怨無悔地參與到社會建設的主動性,不是事事先劃清政府和民間的責任邊界,而是看到社會問題就去承擔起來,這被盧德志先生稱為的資本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承擔,自覺地承擔起社會建設的精神。
而這種精神需要眾多像共識網(wǎng)這樣的公益者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