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從學生對寫作的厭倦入手,找準學生為什么對寫作不感興趣的原因,由此導入自己的多年的教學體會,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就必須不斷的積累寫作的素材,通過課外活動的參與,勞動的實踐,節(jié)假日中的一些做法,閱讀廣泛的課外書籍。進行多方積累,夯實寫作基礎,讓孩子們的作文妙筆生花。
關鍵詞 知識積累;素材搜集;課外活動
如今許多孩子面對作文無話可說,想一點寫一點,寫一點想一點,這種擠牙膏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知識面狹窄,基礎薄弱,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明確提出:“訓練學生寫作,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積蓄?!彼M而闡發(fā)這種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積蓄,臨到執(zhí)筆,拿出來就是很自然的?!钡拇_,厚積而薄發(fā),感悟而情生?!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靈感絕不會光顧沒有準備的懶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入手,教給學生采集積累的方法,鼓勵他們多積累,夯實寫作基礎,讓孩子們的作文妙筆生花。
一、 在勞動實踐中獲取寫作素材
屠格涅夫說:“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永恒的源泉?!辈皇煜ど鐣睿欢萌松老?,很難把文章寫好。所以,要想寫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城郊結合部,每學期組織的勞動實踐活動:春天澆水、夏天拔草、秋天掃落葉……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
二、在課外活動中尋找寫作的素材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币龑W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
三、在節(jié)日中捕捉寫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節(jié)日實施感恩教育并及時捕捉寫作的素材。因此,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務活,或為父母排憂解難,在自己的行動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成功,這樣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親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愛,體會到母親的辛勤和偉大的事跡,結合品德與社會課進行教育。特意在母親節(jié)的前一天開展“驚喜的禮物”主題班會,孩子中午替母親刷一次碗,晚上為母親洗一次腳。結果大大出乎筆者的意料,全班學生不但每個人都能如期向同學們匯報,而且均能真實生動地敘寫自己的整個 “孝心活動”的行為心理過程。筆者為他們描述渲染的親情所感動。每一位學生寫的都極具個性,毫無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學也能寫得文通字順,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間表露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話”,看起這樣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寫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指導學生摘抄優(yōu)美的詞匯、句子、段落甚至抄寫好的文章。如:(1)詞匯積累。描寫心情的:興奮、激動、高興、自豪……。(2)好句子積累。(3)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4)詩歌摘抄。并要把抄來的好句好段反復讀熟,甚至會背,指導學生定期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比一比誰摘抄得多,背誦得多。還要求學生盡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圖,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插圖,也可以按自己喜愛的去畫。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閱讀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便于學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創(chuàng)”。通過積累,學生擁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創(chuàng)作的欲望,何愁學生不寫,沒內(nèi)容可寫?
五、在廣泛閱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個性化的第一要義是自主閱讀,沒有讀者的自主,所謂的個性化也就無從談起,自主閱讀又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前提,而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才能稱謂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閱讀改革的根本出路就是真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學生終身發(fā)展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閱讀行為存在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作者、學生,教師與編者等。閱讀材料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文本的意義。人是個體的人,不同家庭經(jīng)歷、情趣的人,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閱讀指導中,對學生的各種獨特理解,要從積極的方面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從中尋找合理的內(nèi)核;要提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提倡在多元的碰撞中獲得更多。
由此可見,實踐出真知,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是學生獲得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增加樂趣,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厚積薄發(fā)、樂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