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二十一世紀向廣大教師提出了兩個現(xiàn)實問題:即在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怎樣做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也就是怎樣的教學結構模式才能適合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fā)展。
關鍵詞 自主學習;教師角色;教學情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那么,怎樣淺談學生自主學習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思考:(1)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專家經(jīng)過研究表明,人通過教學而獲得的知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梢?,人的知識絕大部分是靠自學獲得的,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和運用自己的本質職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2)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利于誘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情境,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xiàn)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
隨著“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宗旨在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中的貫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基本職責就是自主學習。淺談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師的基本職責,意味著教師要具備淺談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和能耐。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淺談”學生熱愛學習的志趣,“淺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做學習的主人,自信自覺自修自省,有主意有主見的主動學習“自己的課程”。魏書生的成功,正在于他就是這樣一位“淺談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手。教師一起學習一同成長的同時注意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情境,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達到教學目的。
一、淺談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要求
隨著學生學習主題地位的確立,學生角色基本職責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基本職責,也必須與時俱進的隨之改變;以便推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1.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觀察者”,善于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學習者個別因素差異較大,尤其是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學生。例如:在課上或是在課間,教師都應該注意從細微處觀察學生,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尤其是對于“落后生”,他們本來就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失去信心的,教師在課內(nèi)就應該注意擴大他們的優(yōu)點,縮小他們的缺點,點滴的進步都及時表揚,這種做法就能逐漸重新點燃他們學習的動力。
2.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引導者”,要善于激活學生的身心,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部需要
自主學習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情緒自然、心境放松的場所.而這需要教師認識到學生是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師的角色應該變“權威”為“伙伴”,變“俯視”為“平視”,由“臺上”走到“臺下”,給學生以親切感、輕松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放飛心靈的園地。
3.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
有這樣一個情況:在上新課時,那些反應靈敏、領悟能力高的學生是老師的寵兒。一堂新課的問答老是圍繞著那幾位成績好的學生。而反應慢的學生站起來一會兒,如果老師等不到他們的回答就會讓他們坐下,或是回答錯了換位同學回答,直到回答對為止。老師們總覺得課堂容量大,時間不夠用,更不用說用更多的時間慢慢引導了。因此,好多落后的學生在課堂上做的練習都是模仿老師的例題做的,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學習非常被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提問基底差的學生,回答錯了,也要耐心分析他們錯誤的解題過程,找出癥結,適時的點撥,引導他們得到正確的答案。老師應該對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和學生討論、商談、爭論。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能積極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幫助他們獲得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從而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這種做法做到“好學生”、“壞學生”兼顧,課上學生理解了需要掌握的知識,人人獲得必需的教學。課后自主學習,溫故知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淺談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課堂的教學情境要求
要想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并樂于學習,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必要的。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xiàn)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3.放飛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4.尊重每一位學生
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
總之,要讓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淺談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師的基本職責,意味著教師要具備淺談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和能耐。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淺談”學生熱愛學習的志趣,“淺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只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說、去問、去做、去演,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就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