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票?”
“有冇得多的票???”
在武漢看過演唱會的人,都一定聽過以上兩個問題。只要是有演出的地方,都能看到“黃牛黨”的身影。坊間有傳說,今年五月天的武漢演唱會,吸引了全國各地500多位“黃?!鼻皝砉蚕迨⑴e。
電影《立春》中有一個情節(jié),癡迷音樂的王彩玲從家鄉(xiāng)來到北京辦事,想順道看一場演唱會,可是票價太高她負(fù)擔(dān)不起,經(jīng)驗老道的她就坐在劇院門口的臺階上,等著演唱會開場之后,再從“黃?!笔稚弦宰畹偷膬r格買票進場。
“黃?!笨康蛊辟嶅X,但也不是每一張票,都能讓他們賺到錢。有人用200塊錢買到票面價值近2000元的演唱會內(nèi)場票,也有“黃牛”把王菲演唱會2500元的票炒到了12000。
相信有不少演唱會愛好者,都和“黃?!贝蜻^交道,觀眾與“黃?!敝g,可謂斗智斗勇、愛恨交織。其實對于演出商來說,和“黃?!钡年P(guān)系更是如此。
“黃?!钡钠睆哪睦飦??
演出商只用專注自己經(jīng)營的演唱會項目,歌迷只用追隨自己熱愛的歌手,放眼演唱會市場,“黃牛黨”絕對是消息最靈通的一個群體。該群體多數(shù)是以有組織、有團隊的形式運作,也有少數(shù)是個人行為。從一場演唱會放票的第一天開始,“黃?!眰兙烷_始活動了。
對于熱門演唱會,他們會通過正常渠道批量購票,在官方渠道票源售罄之后,再以高價把手中的票轉(zhuǎn)出。這是一種類似“期貨”的操作方式,誰也保不準(zhǔn)哪天會看走眼,買到市場反應(yīng)冷淡的演唱會門票。
對于那些不會出現(xiàn)門票供不應(yīng)求狀況的演出,“黃牛”們就會首選進攻贈票市場。對于拿贈票的人來說,這是一樁無本買賣,賣多少就賺多少,所以售價會相對很低。打個比方,100塊的門票他們20塊錢收,再以50塊錢賣——在這一組交易中,買賣三方都不虧,只有演出方是冤大頭。
“黃?!睂浧钡牧飨蚍浅J煜?,政府機關(guān)、贊助企業(yè)和媒體,是他們最主要的公關(guān)對象?!霸?jīng)有一場演出,有‘黃牛’甚至堵到某報社副總編的辦公室,找他買贈票?!闭f起這件事,木子哭笑不得。
到演出的最后關(guān)頭,如果打聽到票房并不理想,“黃牛黨”還會直接找到演出方,低價收購余票。2001年王斌做張信哲演唱會時,票房慘淡,演出開始前半小時,就有黃牛找到他,表示愿意以30萬買走票面價值100萬的門票,被王斌嚴(yán)詞拒絕。但也有少數(shù)演出商,會樂于以“跳樓價”把余票甩賣給“黃?!?。
“黃?!迸c演唱會相依相存
在演出市場滾打多年,圈先生和本地的“黃牛”們也混了個臉熟。他認(rèn)為,“黃牛黨”這個群體在全世界都存在,是市場化的產(chǎn)物,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攪熱了演唱會的市場,“并不是所有的‘黃牛’都是貶義詞。”在他眼中,“黃?!币卜帧昂命S牛”和“壞黃?!薄?/p>
所謂“壞黃?!保饕改切┲圃?、兜售假票的犯罪分子。在不久前的五月天演唱會,就有一位五月天的忠實歌迷從外地趕來武漢,貪便宜在淘寶上以500元買了一張555元的門票,到了現(xiàn)場才得知買到了假票,在驗票處門口嚎啕大哭。對此木子表示,遇到這種銷售狀況比較好的演唱會,一般賣真票的“黃牛”都不會低于原價出手;另外,現(xiàn)在的驗票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先進,持假票進場的成功率幾乎為零。
另外一種“壞黃牛”,侵占的則是演出方的利益,他們不提供門票,只提供“帶人進場”的服務(wù),甚至可以入場落座后再付款。這種“黃?!弊焐蠒f他們“有特殊門路”,實際上多數(shù)只是在驗票處趁亂帶人往里擠。圈先生笑言,幾乎每次執(zhí)行演唱會他都會帶傷回家,“因為遇到跟這些帶人往里硬擠的‘黃?!耆v不通道理,只能跟他們打一架了。如果說賣假票的行為是‘偷’,那么帶人往里擠的行為就是‘搶’了?!?/p>
最后,我也有一個關(guān)于“黃牛”的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對于那些你不看完整場會后悔一輩子的演唱會,千萬不要把進場的希望寄托在“黃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