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或圖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話題,要求考生閱讀材料或圖畫,根據(jù)自己對材料或圖畫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進行作文,也稱命意作文或題意作文。就其本質(zhì)來說,介于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其命題特點、寫作要求與話題作文有相同之處,可以看作是話題作文的另一種類型。比較而言,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有時隱性材料也增加了同學們的審題難度。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主要是根據(jù)材料的內(nèi)涵和外延,確定寫作中心,表達思想觀點。
新材料作文怎樣立意呢?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一些文題實例談談幾種常見的立意技巧:
一、抓關(guān)鍵詞句法
關(guān)鍵詞句往往是“文眼”,它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xiàn),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
文題材料: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立意分析:立意時應抓住材料中最關(guān)鍵的句子“下一個!”來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xiàn)了他的不滿現(xiàn)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后說的,這就更表現(xiàn)了他的永遠進取、奮斗拼搏的精神。由此可立意為:成功需要永遠進取、奮斗拼搏的精神。
二、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產(chǎn)生、變化和發(fā)展,都有其內(nèi)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lián)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文題材料:在美國阿拉斯加溫利欽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區(qū)內(nèi)的鹿群,人們射殺了狼。十幾年后,鹿群從4000只發(fā)展到40000只,但它們體態(tài)笨拙,沒有了昔日的靈秀,并且因為體質(zhì)衰弱,開始大批死亡。人們只好把狼再請回來,鹿又開始四散奔逃,但卻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立意分析:由果溯因,聯(lián)系實際,我們不難想到人類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樣,沒有生存的壓力,人的意志就會消沉,精神就會空虛??梢?,競爭是促進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正如古人所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闪⒁鉃椋孩偕趹n患,死于安樂。②沒有危險、沒有危機感,在無憂無慮中生活,其結(jié)果必將失去一切……
三、多向立意法
多向立意應注意:①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并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關(guān)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②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并不是并列的關(guān)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xiàn)立意偏題現(xiàn)象。例如:
文題材料:螃蟹在樹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問道:“青蛙哥哥,到河邊去,怎么走?”青蛙指著前面說:“你一直往前走,一會兒就會到達河邊?!斌π纷吡死习胩?,還是沒走到河邊,后來,螃蟹遇見了青蛙,指責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還是沒有見到河的影子?!鼻嗤苷f:“我沒有騙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卻橫著爬,當然到不了河邊。”
立意分析:從螃蟹角度看:①沒有正確方向,就很難達到目標。②沒有正確的方法,“橫著爬”是很難實現(xiàn)理想的。③沒有正確的態(tài)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責怪別人指導錯誤,無濟于事。從青蛙角度看:①幫助別人要從實際出發(fā)。②指導別人要具體,要耐心。
四、深挖喻義法
故事、寓言類材料,立意時要由事及理,由物及人,注意分析顯性信息和隱含信息。例如:
文題材料:父親和兒子走在雪地里,看到遠處有一棵大樹,就對兒子說:“我們來比賽,看誰在雪地上跑出的線最直。”兒子聽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斷注意自己的雙腳,把一只腳慢慢放到另一只腳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樹旁,看見父親已經(jīng)先到,他并不覺得意外,但父親走的路比較直,卻令他吃驚。原來父親明白要走成一條直線,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著腳,而是注視著前方的目標。只要眼睛始終不離開大樹,就能走成一條直線。
立意分析:材料中的“腳”、“大樹”都是隱喻?!澳_”可以是具體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等,“大樹”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階段的方向、目標等。據(jù)此可立意為:在人生道路中,我們有時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腳下,但更多時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五、求同存異,辨證分析
1.求同法:幾項材料在內(nèi)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立意時,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點。例如:
文題材料:[材料一]涇溪石險入懼驚,經(jīng)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材料二]有人做過一個試驗,青蛙被突然放進沸水中,能迅速逃脫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熱的水中終被煮死。
立意分析:兩則材料有共同之處。當矛盾以尖銳激烈的形式存在時,人們?nèi)菀子X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別小心謹慎;當它以潛在的形式存在時,表現(xiàn)為不易覺察的漸變,人們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闪⒁鉃椋阂形C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當心平地跌跟頭;警惕糖衣炮彈等。
2.求異法:如果幾項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立意時,首先,就應找出正反材料之間的對立點,從正反材料的對比中得到啟發(fā),提煉觀點,立意成文。例如:
文題材料:甲:有人想,如果全國每一個人都節(jié)約一根火柴的錢給我,那我就成了百萬富翁了。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夠給全國每一個人做出一根火柴的貢獻,那我一生就很有價值了。
立意分析:這兩種人的觀點是對立的,進一步分析,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的問題。所以,兩者的“關(guān)聯(lián)點”就是人生應樹立怎樣的價值觀,是奉獻還是索取??闪⒁鉃椋喝松膬r值在于奉獻。
六、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立意。例如:
文題材料: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shù)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立意分析:“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于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tài)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tài)度。據(jù)此,可立意為: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總之,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要因新材料而異,因考生實情而異。但不管什么材料,不管哪位考生,從寫作規(guī)律來看,都是立在思后,意在筆先。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