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教學一直都是令老師們頭疼的一個難點,老師教起來無味,學生學起來更乏味,加之中考對課本文言文又不考試,因而有很多老師對此教學存在忽略的現(xiàn)象。
我們知道現(xiàn)在中考對文言文的考查,都體現(xiàn)了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zhuǎn)變,更加注重考查同學們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強調(diào)學用結(jié)合、學以致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那么才能借助“工具書”呢?我認為“工具書”就在課內(nèi)。
一、重視朗讀
朗讀,要讀出神韻。這里的“讀”指誦讀。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突破口也應該選在“讀”上。通過讀,學生提高閱讀水平與感悟能力,增強語文素養(yǎng)。
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惫湃耸锹斆鞯模淄雽W,老師并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等背得爛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
讀的最低要求是讀順、讀準;讀順,要求在停頓方面必須基本符合漢語語句的結(jié)構(gòu)特點,能夠清楚地表情達意。讀準,是指要用普通話進行正確誦讀,只有停頓(讀)準確了,就不至于產(chǎn)生歧義,自然也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意了。如蒲松齡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其一/犬坐于前”與“其一犬/坐于前”意思迥然不同;其次是讀懂,主要是指通過讀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思想及語言風格;第三要讀出神韻。這是指通過讀,讀出文學藝術(shù)作品深層的內(nèi)在美。
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后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
二、善于歸類
任何事物都是有章可循的,文言實詞、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課文中的有關(guān)知識歸納,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從而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善于歸納文言知識樹,一般而言,實詞意義較單一,如“走”為“跑”,“書”為“寫”,“嘗”為“曾經(jīng)”,“布衣”為“百姓、平民”,“犧牲”為“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等等;虛詞意義較為復雜,如“之”的用法有七種,連詞“而”表示的意義關(guān)系有六種,只要熟悉用法含義,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遇到詞語,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去判斷辨析,自然會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后,教師給學生整理古今義差別較大的文言詞語和用法較多的文言詞語是必要的。對于難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對重點關(guān)鍵詞反復記,還有如通假字詞,古今異義字詞,多音字詞,一詞多義,同義詞,甚至是各種句式等的歸納。
三、學會遷移
“教是為了不教”,課堂教學是文言文教學的核心部分,它與整個語文教學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何來檢測學生是否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閱讀已學過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運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養(yǎng)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遷移”的訓練應成為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遷移的方式常有兩種:一是向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恼n外文言文遷移,主要從文言文知識或思想內(nèi)容方面遷移,比如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或主題相近(反)的、或描寫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為遷移訓練的材料。如學了《狼》,就可選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其它篇比照閱讀,還可以選姜戎《狼圖騰》和畢淑敏《母狼的智慧》來對比閱讀。二是向現(xiàn)代漢語遷移,主要把文言課文中的詞義與現(xiàn)代漢語詞語的語素義結(jié)合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詞義。這在現(xiàn)代漢語的成語中可作大量的遷移。比如“肉食者謀之”的“謀”和“不謀而合”的“謀”;“前人之述備矣”的“備”和“關(guān)懷備至”的“備”等。
四、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準,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qū)⒁黄恼略诹硪环N語言環(huán)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xiàn)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譯得干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梢姡g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爸覍嵲?、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①變單音詞為雙音詞;②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③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傳承祖國文化瑰寶。同時,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工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我們語文教師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