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前置胎盤孕婦孕期管理方法,降低圍產期母兒發(fā)病率。 方法 收集龍泉驛區(qū)2007年10月~2011年9月產前診斷前置胎盤孕婦183例,對孕期管理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2007年10月~2009年9月前置胎盤孕婦單純由產科檢查單位管理,為對照組;2009年10月~2011年9月前置胎盤孕婦采用三級管理方式,加強社區(qū)護士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的母親妊娠結局及圍產兒結局。 結果 觀察組孕婦產前出血發(fā)生率、早產率、圍產兒發(fā)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加強社區(qū)護士在前置胎盤孕婦孕期管理中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圍產期母兒發(fā)病率。
[關鍵詞] 社區(qū)護士;前置胎盤;孕期管理;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0-0155-02
The role of the pregnancy 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aevia in the pregnancy outcome
LI Yulan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Longquanyi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Chengdu City, Chengdu 61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pregnancy 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aevia, to reduce disease rate of mother and children in perinatal stage. Methods The data of 183 placenta praevia pregnancy by antenatal diagnosis from October 2007 to September 2011 in Longquanyi District in Chengdu was per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managed by maternity department, from October 2007 to September 2009.The study group, managed by third grade, to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nurse, from Octo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1. To compare the Pregnancy and Perinatal outcome between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etrospective stud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ntepartum hemorrhage, Preterm birth rate, Perinatal morbidi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s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o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nurse in 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aevia, will reduce the morbidity of mother and children.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e; Placenta praevia; Pregnancy management; Pregnancy outcome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的嚴重并發(fā)癥,與圍產期母兒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國內報道發(fā)生率0.24%~1.57%[1]。為提高圍產兒的生存能力,對前置胎盤的孕婦常采用期待治療,在孕婦沒有發(fā)生出血或出血經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多數需要在家待產,作為危重高危孕婦孕期的管理就尤為重要。我區(qū)2007年10月~2011年9月產婦數19 218人,產前診斷前置胎盤183例,發(fā)生率0.95%,為降低圍產期母兒發(fā)病率,從2009年10月起,在孕期充分利用婦幼保健網絡組織發(fā)揮社區(qū)護士在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區(qū)2007年10月~2009年9月分娩孕婦9 492例,產前診斷前置胎盤76例為對照組;2009年10月~2011年9月分娩孕婦9 726例,產前診斷前置胎盤107例為觀察組。兩組孕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孕產史、前置胎盤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孕婦均根據末次月經、B超檢查結果核實孕周無誤,孕齡滿28周,B超診斷前置胎盤,按照成都市高危孕婦評分標準評分≥B級20分,納入危重高危孕婦管理。對照組在產科檢查單位確診前置胎盤后建立高危孕產婦檔案,定期追蹤。
觀察組在產科檢查單位確診前置胎盤后,建立危重高危孕婦個案登記管理并上報區(qū)婦幼保健院,由區(qū)婦幼保健院按屬地化管理原則,落實社區(qū)護士對每位孕婦進行個案追蹤管理,實行產科檢查單位、區(qū)婦幼保健院、社區(qū)醫(yī)院三級管理方式。社區(qū)護士接受市、區(qū)婦幼保健院關于高危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的專題培訓,接到前置胎盤孕婦個案信息后及時進行家庭訪視,了解孕婦的文化程度、心理狀況、疾病認識、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對疾病的重視程度、產科檢查單位、家庭居住地是否在急救半徑內、急救途徑的掌握等進行全面評估,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孕期管理。具體措施[2,3]:①向孕婦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取得家屬對孕婦心理及情感上的支持,避免不良刺激。②指導孕婦注意休息,避免負重,禁止同房,有出血時及時入院,絕對臥床休息。③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每日2次到社區(qū)醫(yī)院吸氧,保障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④多飲水、保持每天飲水量在1 500 mL,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避免便秘的發(fā)生。⑤保持會陰清潔,大小便后清洗會陰,避免上行性感染。⑥保持通訊暢通,記住產科急救電話,有異常時方便聯系。⑦家中留人陪守,尤其是晚上,前置胎盤出血多發(fā)生在晚上,可能與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子宮平滑肌收縮有關[4],注意孕婦床單上是否有血跡,協助孕婦記錄出血量,便于醫(yī)務人員掌握病情。⑧孕婦發(fā)生出血等異常情況及時呼救,社區(qū)進行就診前的急救護理并護送孕婦住院,并作好產褥期的家庭訪視。
1.3 評價標準
產前出血指產前至少有過1次出血史,無產前出血指產前無出血史或只在臨產時才發(fā)生出血者。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為陰道分娩24 h內出血量>500 mL,剖宮產出血>1000 mL[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比較兩組分娩方式、產前出血、產后出血、早產、出生體重、圍產兒死亡情況,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Apgar評分情況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的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母親妊娠結局
兩組孕婦因死胎終止妊娠者不計入分娩方式、早產統(tǒng)計。比較兩組產前出血發(fā)生、早產發(fā)生情況有非常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發(fā)生情況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圍產兒結局
觀察組圍產兒死亡5例,其中死胎3例、新生兒死亡2例;對照組圍產兒死亡8例,其中死胎2例、新生兒死亡6例;兩組因死胎終止妊娠者不計入出生體重、Apgar評分、轉新生兒科統(tǒng)計。比較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Apgar評分、轉科住院情況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圍產兒死亡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由于B超技術的應用,95%以上的前置胎盤都可在產前確診[6-7],使前置胎盤孕婦在孕期建立危重孕婦檔案進行追蹤管理成為可能。
社區(qū)護士對前置胎盤孕婦進行孕期管理對孕產婦結局的影響:前置胎盤孕婦常因孕晚期出血危及母兒生命安全,除部分邊緣性前置胎盤可以經陰道分娩外,多需行剖宮產終止妊娠,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分別是92.52%、88.1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并與相關文獻基本一致[8]。前置胎盤的典型臨床癥狀是妊娠晚期無誘因、無痛性陰道流血。過去,在前置胎盤孕婦的孕期管理上,我們單純強調首診醫(yī)院負責制,由首診檢查醫(yī)院建立危重孕婦檔案進行追蹤管理,因為孕婦各方面的差異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不一致,健康教育往往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導致孕婦遵醫(yī)行為差,與孕婦的聯系又只限于電話,一旦出現電話換號、停機、號碼錯誤等現象孕婦即失訪;實行三級管理后,社區(qū)護士通過定期的家訪,全面掌握孕婦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給患者分析前置胎盤的原因、目前的狀況及可能出現的后果和應對措施,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增加溝通,讓孕婦知道醫(yī)護人員隨時在監(jiān)測她們的病情,從而增加信心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孕婦的遵醫(yī)行為。有資料研究發(fā)現前置胎盤孕婦陰道流血時,大部分孕婦無明顯腹痛,但伴有不同程度的宮縮[9]。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措施,增加孕婦的疾病知識和自護能力,避免增加腹壓和誘發(fā)宮縮的行為發(fā)生,有效地降低了孕婦產前出血率。本研究顯示兩組產婦在產前出血發(fā)生率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社區(qū)護士對前置胎盤孕婦進行孕期管理對圍產兒結局的影響:由于孕婦產前出血發(fā)生率降低,而且在發(fā)生出血后也可以得到及時救治,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延長孕周,減少早產發(fā)生,使新生兒出生體重增加,發(fā)病率降低。本研究顯示兩組產婦在早產率、新生兒出生體重、新生兒出生Apgar評分、新生兒住院率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綜上所述,對前置胎盤的孕婦實行三級管理,加強社區(qū)護士在孕期管理中的作用,通過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追蹤訪視,可以改善妊娠結局,降低圍產期母兒發(fā)病率。
[參考文獻]
[1]樂杰. 婦產科[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16-119.
[2]高照梅,許波. 182例前置胎盤孕婦臨床護理分析[J]. 醫(yī)學信息,2011,24(6):3729-3730.
[3]李秀. 對前置胎盤孕婦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3)1551-1552.
[4]徐火枝,易德枝,白利輝,等. 前置胎盤孕婦晝夜出血時間分析及護理[J]. 護理學報,2009,16(12A):44-46.
[5]Priya V,Deborah A. Postpartum hemonhage:evidence-based medic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Obstet Gynecol,2010,53(1):165-181.
[6]鄧玲. 超聲對晚期妊娠陰道出血的價值[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2):243-244.
[7]萬紅蓓. 經腹聯合經會陰超聲對前置胎盤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3):187-188.
[8]賈蘭珍. 前置胎盤的發(fā)病因素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15):5-7.
[9]李海蓉. 42例前置胎盤合并陰道流血患者的臨床觀察[J]. 醫(yī)學信息,2011,24(5):87.
(收稿日期: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