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被認為是英國劇壇上最杰出的劇作家之一, 品特對傳統(tǒng)戲劇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本論文旨在分析討論品特戲劇所揭示的人類生存現(xiàn)狀:焦躁、壓抑、恐慌與不安。品特通過其荒誕的情節(jié),支離破碎的語言和模糊的人物性格來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生存窘境。
關(guān)鍵詞:品特戲劇;威脅;異化
[中圖分類號]:I05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9-0196-01
1、被脅迫的現(xiàn)代人
經(jīng)典的品特式“威脅喜劇”(Comedy of Menace)作品,比如,《生日晚會》,《升降機》《房間》以及《虛無鄉(xiāng)》,這些劇作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與威脅感。在這些作品里,場景多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所有的戲劇情節(jié)都圍繞這樣一個封閉的場所。戲劇情節(jié)缺乏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因果邏輯關(guān)系,戲劇人物的身份背景、來龍去脈、目的動機通常模糊不清,語言支離破碎,氣氛危機四伏,看似鬧劇, 卻處處充滿某種難以表達的人物悲劇命運的色彩。正是這些特征衍生出“品特式”(Pinteresque)這個有特定含義詞來形容他的戲劇所特有的氛圍:一種不可名狀的威脅,一個房間,兩個人,一扇門,一個充滿期待和恐懼的簡潔意象。
比如《房間》里有這樣的劇情:一個寒冬的早晨,妻子羅斯為丈夫準備早餐??伤粩嗟貒Z叨著外面寒冷的天氣和房間里的溫暖;而她的丈夫先是沉默無語,后來,他突然冷不丁地談論地下室,這讓妻子感到莫名的恐慌。本劇中,妻子的恐慌就是源于某種外界環(huán)境威脅的力量。在戲劇結(jié)尾,經(jīng)過一系列的莫名其妙的事情后,妻子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貫穿始終的威脅氣氛。這部作品處處都表現(xiàn)出戲劇人物時時刻刻都受到一種壓迫和威脅,這種力量是一種不可名狀的,使人琢磨不透的東西。這種力量也許和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金錢和權(quán)利相似,它控制并奴役著現(xiàn)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在追求金錢和權(quán)利時候,會不擇手段,甚至喪心病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淪為受奴役的對象。
品特的戲劇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不論是權(quán)利擁有者,還是被奴役者都處在一種身不由己的境地。對權(quán)力和金錢的欲望更多地源于人類自身對外部不可知世界的某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以科學技術(shù)和信息為基礎的后工業(yè)社會,人們的恐懼感進一步加劇,由于人們更多地被動地接受外界信息,而非人內(nèi)在的需求。人們只是被動地處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處處受到脅迫,所以現(xiàn)代人都患有某種焦慮癥,孤獨癥。這種壓抑的心理狀態(tài)源自于對自我,對他人,以及對世界的不確定性的恐懼感。
2、異化的人際關(guān)系
品特在他的威脅喜劇中描述了各種社會人際關(guān)系。其中包括:夫妻關(guān)系,兄弟關(guān)系以及父子關(guān)系等。品特劇作中人物之間缺乏真正的信任,彼此之間都是懷疑和敵意。品特所關(guān)注的劇中人際關(guān)系的疏離與隔絕,折射出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的信任危機、愛和信任的缺失等問題的深切焦慮。在他看來,由于內(nèi)心權(quán)力和金錢欲望的驅(qū)使,人與人之間根本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并因此陷入無休無止的暴力爭斗之中。
《看房人》中的戴維斯,一個流浪漢。在社會中處處都受到欺負。在飯店老板的眼里,他只是干活的機器,只能接受老板分配給他的任務。但當他拒絕不屬于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時,遭到老板的殘酷懲罰。沒有一個人可憐他,相反以此來欺侮他。雖然最后他被一個大腦受過電擊刺激的人阿斯頓所收留,但他們的關(guān)系也很緊張。不久,阿斯頓便抱怨戴維斯晚上說夢話,他卻污蔑說是隔壁的黑人:“我沒有嘰里咕嚕說話”,“我沒有做夢,我一輩子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夢”,阿斯頓出門,要他照管房子,對于這種信任,他感到驚奇,不敢相信;而當阿斯頓把鑰匙交給他出去之后,他隨處亂翻,東看西看。當阿斯頓的哥哥米克抱怨他哥哥太懶,主動提出讓戴維斯看管房子,戴維斯出于對房間的占有欲使他對米克說了不少阿斯頓的壞話:“他是個可笑的家伙”,“沒有頭腦”,等等。對于一個有恩于自己的人,這個流浪漢竟然如此的忘恩負義。在品特戲劇中,各種人際關(guān)系都是被異化的,包括夫妻關(guān)系,父子關(guān)系等。
3、孤獨的自我
20世紀人類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世界的精神信仰逐漸淪喪并且消亡。品特的作品反映了在經(jīng)歷世紀的災難后對人類自我存在狀態(tài)的憂慮。在社會的高度發(fā)展中,人們深刻地感受到人的異化現(xiàn)象,人的“自我”喪失,溫情的道德被冷漠的經(jīng)濟利益關(guān)系取代。于是,他們轉(zhuǎn)變了看待世界與人的關(guān)系的根本視點,品特作品揭露了人類生存的荒誕和行為“混亂”,揭示出在荒誕境遇中人的本質(zhì)特征和真實所在,形成對人所生存的世界境況的獨特理解和對暴力世界的恐懼與厭惡。
品特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沒有背景,人物性格也很模糊。這恰好反映出當代社會中人們的性格特征。在20世紀后半葉,隨著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趨于整一性,形成了一個“被引導”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泯滅了人們個體間的差異。他們只是社會中孤零零的存在物,沒有個性特征。這種客觀現(xiàn)實迫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出現(xiàn)困難與障礙,因此現(xiàn)代人有著前所未有的孤獨感,品特作品所反映的正是現(xiàn)代人類真實的生存狀況。
BIBLIOGRAPHY:
[1]、Burkman, Katherine H.. The Dramatic World of Harold Pinter: Its Basis in Ritual. Columbus, 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1.
[2]、Christopher Innes. Modern British Drama 1890-199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Derbyshire, Harry.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arold Pinter. edit. By Peter Rab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Fletcher, John. “Pinter and Pinteresque”, British and Irish Drama Since 1960, ed. Acheson, James.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5]、“Pinter’s Interview” in Pinter---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d., Ganz, Arthu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1972.
[6]、鄧中良,《品品特》重慶: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7]、胡全生,林玉珍等編著.《20世紀英美文學選讀—后現(xiàn)代主義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