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卓尼位于甘肅省境內(nèi),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所屬的一個縣,此地因著名的佛教寺院禪定寺的名揚在外。另外,此地歷代均為羌、吐谷渾、吐蕃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淀積了豐富渾厚的民間文化層。本文就這些文化層分門別類,主要分為民間故事類、童謠和神話傳說三類。
關(guān)鍵詞:卓尼;民間文學;拾遺
作者簡介:盧紅娟,女,(1984.7-),漢族,甘肅平?jīng)鋈?,蘭州大學文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兒童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9-0186-01
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俗稱“古今”,按其流傳地域,雖各有側(cè)重,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宗教故事類 卓尼地屬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且以藏族為主,有濃厚的宗教基礎(chǔ)和習俗,宗教故事在民間有相當?shù)纳?。這些故事大多數(shù)美妙奇特,雖然有些情節(jié)虛幻縹緲,但其中幾乎都寄托著人們對新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憧憬,歌頌真善美,詛咒假惡丑,代表著人民的良好祝愿,是這類故事中的精華,有流傳在大峪溝地區(qū)的《五座神山》和藏巴哇、洮硯等地的《策墨林軼事》等。
在宗教故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荒誕不經(jīng)的情節(jié),宣揚封建迷信思想,以統(tǒng)治者的需要出發(fā)愚弄人民,這類故事是宗教故事中的糟粕。
族源史故事類 這類故事流傳在各個部落中,既是故事,又是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部落的歷史。他不是以史書、家譜的新式流傳于世。這類故事,有點像經(jīng)過演繹了的史書,它們并不是枯燥無味的編年體、記敘體史志,而是進過歷代的口頭流傳、修飾、潤色和渲染,變成了優(yōu)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如流傳在納浪鄉(xiāng)西泥溝地區(qū)的《三個先人》和鄰村小板子的《六月六凍冰》等?!度齻€先人》是西泥溝盧、楊、梁三家的祖先,傳說在古代,他們起碼挎弓背箭,帶著妻兒老小,在西泥溝的土橋子安下了家。故事就圍繞他們?nèi)业膲ㄖ辰?jīng)過和他們與邪惡勢力的斗爭展開,贊頌他們的英勇善戰(zhàn)、勤奮艱辛、團結(jié)親善,最后能在此地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千戶子松的大部落。這個故事相傳已久,直至今天,西泥溝人每年還在四月初七這天供上三位先人的行樂圖進行祭祀儀式。《六月六凍冰》說的是小板子部落有位英勇的酋長夫人,武藝超群,百戰(zhàn)百勝??捎幸荒瓿鋈П蛘蹋獾綌?shù)十倍的敵人圍困,當她帶著屬下突圍出來,遇到一條大江攔路,晚上扎了營后,就派兵去打探,一看河上是否凍了冰橋,這天正是六月六,哪來的冰橋呢!派人如實報告,都被她斥退,有個士兵想,反正說實話也不能活,就撒謊說:“夫人,河上凍了冰橋了!”他就命全軍拔營渡河,到河邊一看,果然河面上凍了一座冰橋。等最后一人渡過河后,冰橋即變成一灘浮沫順流而去……
戰(zhàn)斗故事類 此地為歷代彎弓躍馬的戰(zhàn)場,從周到羌戎、漢馬防、唐哥舒翰、宋王韶、明沐英、清左氏……還有各民族間、部落間大小戰(zhàn)事不斷,為這類故事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很多故事幾乎就是戰(zhàn)場紀實。這類故事中尤以楊土司家族的戰(zhàn)斗故事為多。
例:北宋王韶,面對宋、金、夏對峙局面,深感收復河湟的必要,即上書宋庭,提出西平西夏,收復河湟,招撫羌族的計略。熙寧四年八月(1071年),遂置洮河安撫司,命王韶主其事。隨后,王韶就看是了收復失地的大小戰(zhàn)爭,傳說他身不解甲行軍五十天,平定了洮、岷、迭諸州,形成包圍西夏之勢,以功升任樞密副使之職。
二、童謠
當?shù)赝{流傳區(qū)域主要分布在漢、藏、土族聚居區(qū),洮河沿岸三格毛藏區(qū)(俗稱半番子地區(qū))。流傳形式以漢語為主,其大多在兒童游戲時吟誦。也有少量的搖籃曲和催眠曲。這些童話語言質(zhì)樸、優(yōu)美,有濃郁的鄉(xiāng)土味。
游戲謠:
1、腳右腳右盤盤,一盤盤到南山。南山哥哥會扯線,扯了一窩窩鵓鴿二蛋。拿到屋尼(里)叫娘看,把娘看了一身汗,驢蹄兒,馬蹄兒,踡過阿婆一只兒。
2、馬蓮花,當路開,上來下去屋尼(里)來。你家做下的啥早飯,奶茶酥油拌炒面;你家做下的啥晌午,糕糕饃饃水蘿卜;你家做下的啥夜飯,羊肉臊子下掛面。
3、纏、纏、纏棉花,李子樹上叫阿爸,阿爸帶的尖尖帽,你看熱鬧不熱鬧。
催眠謠:
馬蓮花兒,打骨朵兒,阿爸給娃說媳婦兒,不說媳婦兒娃一個兒,說下媳婦兒扎兜兜兒。
他姐姐,捏饃饃,一捏捏了十八個,差一個,貓吃了,貓來?上樹了,樹來?水淌了,水來?和泥了,泥來?裹墻了,強來?豬隳了,豬來?屠家哥哥殺過了,屠家哥哥來?十字路上躺著呢,花花被兒蓋著呢,花花枕頭枕著呢。
三、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是當?shù)孛耖g口頭文學中最富于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是最感人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尤其在卓尼歷代政教合一制度統(tǒng)治下的農(nóng)牧民,更是向往美好的生活,但他們又處于濃厚的宗教思想的束縛之下,所以,在他們創(chuàng)作的口頭文學中,往往借助于神佛的力量去達到向往,這也是環(huán)境、時代對他們的局限。
四、結(jié)語
無論是民間故事、童謠還是神話傳說,都反映了當?shù)厝藗兊娜粘I畹姆椒矫婷?,主要體現(xiàn)了人們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這些流傳在一代代人們中間,連綿不斷的民間文學,給時代生長在這個地方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給整個人類文化的寶庫增添了光芒。通過對這些逐漸失散的文化財富,及時地進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卓尼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卓尼縣志》,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12。
[2]、卓尼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卓尼文史資料輯(十二)》,1986。
[3]、甘南州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甘南州文史資料輯(六)》,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