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是一個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二者之間不斷雙向互動也即價值主體客體化、價值客體主體化的“兩化”過程,由此決定了“實現(xiàn)”所應具備的條件為:價值主體產(chǎn)生需要與價值客體能滿足此種需要的需要與被需要關系是價值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價值客體主體化是價值實現(xiàn)的必然要求,價值主體客體化是價值實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xiàn);條件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9-0172-01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得到了發(fā)揮,也即其所具有的潛在價值(具有滿足社會和個人需要但卻尚未滿足他們的需要時所潛存的價值)得到了實際的顯現(xiàn),社會和個人切身受惠到了這種價值所帶來的益處,其是一個價值主體(社會和個人)和價值客體(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二者之間不斷雙向互動,也即價值主體客體化、價值客體主體化的“兩化”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要想實現(xiàn),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本文擬將緊扣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二者之間的雙向互動來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條件。
一、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能滿足此種需要是價值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
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關系層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價值客體,價值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客觀實踐活動所作用的對象:社會和個人。
“價值主體的需要是價值生成的根源,是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1]p73社會和個人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具有強烈的需求,否則即便價值再大,如果不與主體形成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價值也是無意義的。價值主體的需要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提供目標和動力。需要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當舊的需要得到滿足和實現(xiàn)后,新的需求又會隨之產(chǎn)生,刺激著思想政治教育為滿足價值主體新的需求而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促進和優(yōu)化價值的實現(xiàn)。同時,“價值主體的需要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大小的內在尺度?!盵1]p73
單方面地價值主體形成需要還不能構成價值實現(xiàn)的條件,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必須具備滿足價值主體提出的需要這一功效屬性,“判斷思想政治教育有無價值以及價值大小,就是看它是否滿足了價值主體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價值主體的需要”。[1]p73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夠很好地滿足主體對自身提出的需求,由此,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價值客體能滿足此種需要二者之間形成的需要與被需要關系構成了價值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
具體來說,當前社會發(fā)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主要有政治需要、經(jīng)濟需要、文化需要三大類。由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實現(xiàn)“引導人們的政治行為,再生產(chǎn)社會的政治關系,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發(fā)展;能夠調動社會生產(chǎn)者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參與經(jīng)濟建設以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能夠實現(xiàn)文化的傳播、選擇和創(chuàng)造”,[2]p65-7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對其提出的需求。個人發(fā)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則表現(xiàn)為生存、發(fā)展、享受三個方面。由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實現(xiàn)“引導個體遵循客觀規(guī)律、服從生存原則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狀態(tài);能夠塑造人的思想品德及個體人格,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能夠使個體實現(xiàn)其某種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從中體驗滿足、快樂和幸福,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2]p58-64因此,同樣,思想政治教育也很好地滿足了個體發(fā)展對其提出的需求。
二、價值客體通過實踐得以主體化是價值實現(xiàn)的必然要求,價值主體客體化是價值實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只有在價值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實現(xiàn),單方面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社會和人或社會和人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實現(xiàn)價值。因此,必須積極促成主客體的相互轉化,即價值客體主體化和價值主體客體化。
(一)價值客體主體化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從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來看,就是自身主體化的過程,哲學上稱為客體主體化的過程”[3],也即通過客體作用于主體,外在的品德規(guī)范被主體吸收,轉化為了主體的品德意識,再由主體在實踐中將品德意識轉化為品德行為,客體的屬性和功能轉化為主體的一部分,“客體失去對象化的形式,變成主體的一部分”,[4]p348其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得到了實現(xiàn),達到了價值客體主體化的目的。價值客體主體化這個過程從客體和主體兩方面來看,又有兩層意蘊:從客體來看,實際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潛在價值向現(xiàn)實價值的轉化,也即通過客體作用于主體,使得客體對主體的實際效應得以實現(xiàn),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得到了彰顯;從主體來看,是通過客體作用于主體也即客體主體化,使得主體受到客體的優(yōu)異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外在和內在的,外在性的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將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作用于個體,內在性的指個體將這些影響加以吸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標準,并在實踐中踐行,此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便彰顯出來了,正是這種影響才促成了價值的實現(xiàn)。必須注意的是,價值客體主體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因為實踐是價值實現(xiàn)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在實踐中生存和發(fā)展,其價值也在實踐中創(chuàng)生并實現(xiàn)”[3],脫離實踐只是空想。
(二)價值主體客體化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不是簡單的價值客體主體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價值主體客體化的過程,客體作用于主體,主體也必須同時反作用于客體,只有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才能實現(xiàn)。
“主體客體化指人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本質力量轉化為對象物”。 [4]p348價值主體客體化也即價值主體反作用于客體的過程形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主體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以其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等素質對客體施加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加以篩選、加工、處理、吸收、內化,并在實踐中踐行并多次重復,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主體不是消極被動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傳遞的信息,而是積極主動地反作用于它們。價值主體的客體化是價值實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或者說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因為其也是促成知行轉化的關鍵,若知未能向行轉化,思想政治教育是無效的。
價值主體客體化要求的提出,同時也是基于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也即價值主體是以主客體雙重身份出現(xiàn)的這一客觀現(xiàn)象。相對于教育者的施教活動,教育對象是作為客體存在的,他是教育者觀察、認識,進而通過教育活動予以改變的對象,教育者才是主體。而“在接受、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中,教育對象則是以主體的身份出現(xiàn),他自覺能動地以主體的視角體察教育者的實際活動及其所表達的意義,以自己的認知圖式詮釋、選擇、內化教育者所傳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具有的行為指令意義?!盵5]p71實際上說的即是教育對象也即價值主體客體化這一現(xiàn)象本身也是客觀存在的,且必須積極促成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從基于價值主體的主客體雙重身份且更重要的是主體身份這點來看,也必須積極促成其客體化,進而為價值的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賢卿,趙盛潤.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阻礙及其克服路徑[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8):72-77.
[4]、張耀燦 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