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陶冶法,指借助音樂、美術(shù)、文學、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shù)手段,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促進其身心發(fā)展的方法。
故事分享:詩意童年
外甥彬從小生活在我家。一天,我家來了客人,兩人喝酒至下半夜,家人都埋怨我不好,我拉著外甥吟了一首詩:“楊梅依酒盡,紅霞伴臉生。樓上咚咚響,腳下呼呼聲?!蓖馍f,題目呢?我說:“冬趣”。這首詩成為了孩子倆詩意童年的序幕,在孩子倆的心目中,與李白、杜甫的詩享有同等地位。
我常與孩子倆一起作詩。孩子7歲時,在上海豫園的茶座,我吟就一首詩:“一壺綠茶香,兩片豆腐干。豫園人氣旺,生活奔小康。”孩子8歲時,我們?nèi)ヌK州玩,在火車上吃著叫“滿口香”的糕點,到了昆山站,杲杲要上廁所,恰好廁所到站關(guān)門,我吟了一首:“昆山不見人,但聞滿口香。杲杲尿尿急,廁所正換班?!币淮?,我與杳杳出差,車外下著雪,我們推敲了一首:“銀妝江南樹,雪雕曠野景。誰家頑皮兒,弄雪上屋檐?”一家人自我欣賞了好一段時間。
孩子倆也常常與我應(yīng)和寫詩。一次我到西藏,給孩子發(fā)信息:“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三山多積雪,白云繞腳邊。牦牛原野逛,羚羊天路間。青稞酥油香,藏民勝鄉(xiāng)親?!焙⒆觽z回復(fù):“一日如三秋,千里亦同心。三山多積雪,愿君莫著涼?!?/p>
杲杲讀少年班,我常坐火車去合肥。一次,經(jīng)過昆山時,給杲杲發(fā)信息:“昆山人擠人,廁所不換班。動車條件好,獨缺滿口香?!标疥今R上來電話,“爸爸是說我們不在身邊吧?”我們聊了好久。昆山的詩作多了,孩子倆幫我取個雅號“昆山居士”。后來經(jīng)過昆山時,我們常常都習慣性地作詩。一次杲杲與他媽媽坐車過昆山,給我發(fā)信息:“母子乘長龍,窗景隨車動。昆山呼嘯過,乾坤藏山中?!蔽腋牧艘幌路祷兀骸澳缸玉{長龍,車景隨心動。昆山呼嘯過,乾坤手掌中?!?/p>
這些“自家的詩”很受孩子倆喜歡,的確對孩子倆的成長產(chǎn)生了影響。首先,打破孩子倆對詩作的神秘感,原來寫詩就是記錄生活。其次,詩意童年激發(fā)了孩子倆的創(chuàng)造欲望,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第三,寫詩的情境讓孩子倆時時體會到一家人的溫馨。孩子倆小時吵架了,我就說:“爸爸考考你們?!比缓蟊沉艘皇鬃约业脑姡瑔枴白髡呤钦l?”孩子還在生氣,會說“李白”。一會兒,我又問一次,孩子說“詩人老爸”,樂了,然后我就分析誰是誰非,這時孩子就容易聽得進,事情就好解決了。
家教建議:讓孩子的世界充滿詩情畫意
孩子不一定都要成為藝術(shù)家,但兒童教育離不開藝術(shù)。家長要把藝術(shù)作為教育的手段,追求孩子人性成長的目標。孩子的世界只有充滿著藝術(shù)味,生活才充滿幸福的元素。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音樂
音樂是人們抒發(fā)感情的藝術(shù),不論是聽、唱或演奏,都與情感關(guān)聯(lián)。借助音樂更有助于親子間的情感互動。杳杳曾說,“聽爸爸唱唱‘長亭外、古道邊’,就情不自禁地特別感動,覺得有種責任心要加倍學習?!?/p>
孩子倆的成長伴隨著音樂。我曾嘗試著選擇輕音樂進行胎教。孩子出生后,仿佛對音樂節(jié)奏有特別反映,當哭鬧時,我一放輕音樂,孩子就會豎起耳朵聽。搬到瑞安縣城后,我在家里配了音響,一家人常一起唱歌。孩子倆小時,8點多就睡覺,但對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六七歲開始就看到結(jié)束。孩子倆更喜歡唱動畫片的主題歌,稍大些喜歡唱經(jīng)典歌曲、唱校歌。他們也常常自編歌曲。記得七八歲時曾譜寫《家人的外號歌》,杲杲作詞,杳杳作曲,后來學豎笛時一直吹這首歌。
兒童畫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都是兒童畫的天才創(chuàng)作者,畫面上的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想象的情境中,如與外星人、機器人、擬人化了的小動物們在一起。兒童畫對于開發(fā)智力很有益處。當孩子畫畫的時候,他的大腦和手無疑都得到了鍛煉。孩子倆幼兒時,我就購買很多繪本,并配備彩筆供他們涂鴉。杳杳更喜歡畫畫,不斷創(chuàng)作;杲杲特別喜歡畫地圖,曾多次畫三國演義的作戰(zhàn)地圖。
現(xiàn)代科技成果對兒童教育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動畫片。動畫片將兒童畫與童話相結(jié)合,對孩子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兒童更容易走進童話世界,感受到故事的情趣,配備動漫形式,時時享受童言、童語、童心、童趣。對孩子倆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動畫片,有《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藍貓?zhí)詺?000問》《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西游記》等。
孩子是詩歌的寵兒
孩子想象力豐富,對詩歌具有天生的愛好。孩子倆很小時就開始接觸唐詩宋詞。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了解詩中有畫的意境,我特地買了《唐詩地圖》,這本書對引導詩意童年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民間歌謠對孩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孩子倆常吟唱溫州民謠。孩子讀小學后,家里訂閱《童話世界》《兒童文學》等雜志,深受孩子倆喜歡。
我常與孩子倆一起寫打油詩。寫詩中,孩子的志向得以表達,情感得以共鳴。杳杳去北京參加南科大筆試,動車經(jīng)過昆山,我們一起推敲了一首詩:“南方起驚雷,桑田龍飛騰。杳心碰針石,科海泛舟寧。雪喜昆山夜,才滿北京城。投奔奇跡路,豈敢讓須眉?”杲杲大學出國讀博前,辦簽證坐動車經(jīng)過昆山,給我發(fā)信息:“長龍飛騰過昆山,千里溫州一日還。欲乘神舟赴天宮,不如學成回故鄉(xiāng)?!蔽一貜?fù):“四年求學路艱難,學成歸來喜欲狂。他日渡洋赴名校,方知人間皆昆山。”之后,我又給杲杲發(fā)信息:“四年后的詩先寫——四年讀博路漫長,學子才高驚異邦。電話 Q Q皆佳訊,更喜夜來夢昆山。”
電視劇是集成的藝術(shù)
電視劇兼容電影、戲劇、文學、音樂、舞蹈、繪畫藝術(shù)等諸因素。貼近生活,展現(xiàn)歷史畫面、人生的甜酸苦辣與悲歡離合的電視劇,特別能激發(fā)孩子的情感共鳴。與孩子共同觀賞有意義的電視劇,特別是觀賞經(jīng)典文學改編的電視劇,其藝術(shù)陶冶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只是,電視劇是個開放的娛樂體系,而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教育體系,因此,以教育的視角選擇電視劇,才會使電視劇藝術(shù)成為重要的教育手段。
凡是電視周報上看到優(yōu)秀的劇目,我都會推薦給孩子倆看。孩子倆也看連續(xù)劇,我們一家人共同看過的就有《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長征》。孩子倆最喜歡《三國演義》,還與原著對照著看,看了之后一家人討論。后來我還去買了《三國演義》電視劇的光盤,孩子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斷反復(fù)欣賞。孩子倆基本上不會看垃圾劇,這與我的疏導有關(guān),引導孩子從藝術(shù)的角度欣賞電視劇,孩子自然會厭惡一些庸俗的劇目。
藝術(shù)對于兒童成長的意義重在陶冶
藝術(shù)的陶冶,在孩子精神世界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當這些種子生根、發(fā)芽時,其人格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等,也就水到渠成了。藝術(shù)是引導孩子走向精神強者的重要渠道。但是,藝術(shù)教育首先要關(guān)注“人”。功利性的教育,往往更關(guān)注“才”,一談藝術(shù)教育,就想到要培養(yǎng)藝術(shù)特長,甚至違背孩子的人性追求“才”的形成,這是教育的誤區(qū)。藝術(shù)只有從陶冶的角度植入兒童教育,才具有人性的價值。
我很重視藝術(shù)教育,但我并不追求藝術(shù)特長。孩子倆小時,我也引導他們唱歌,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唱歌并不著迷,也就放棄對聲樂的拔高要求。孩子倆小時,都曾對樂器產(chǎn)生興趣,后來終究對樂器的興趣不如對科學的興趣濃厚。孩子倆也都沒有參加美術(shù)類培訓班,他們畫畫完全是憑興趣,盡管沒有藝術(shù)水平的追求,但自由畫畫的樂趣伴隨著孩子的童年。同樣,我與孩子寫的詩,從文學藝術(shù)的水準上看,基本上屬于打油詩而已。我覺得,詩能言志與傳情足矣,如果把寫詩作為藝術(shù)技能來追求,孩子們可能就會害怕,而我把寫詩作為“藝術(shù)”的教育手段,使家教充滿了藝術(shù)味。
杲杲考上中科大后,孩子倆第一次分別這么久,就錄像制作了自編自演的小劇本,有學習的畫面,有寫決心的鏡頭,有棋子擺成的多米諾骨牌,還配上主題歌,以北京奧運會主題歌為旋律,詞作如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為夢想,千里行,相約在科大。再見,朋友,揮揮你的手。為夢想,不言棄,一路奔奇跡?!笨纯葱”荆囆g(shù)水準并不高,但對孩子倆的精神成長而言,這是人間最美妙的藝術(shù)!
責任編輯 顏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