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尊重學生開始。作為一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無論是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等生,還是狀況百出的問題學生,不僅讓他們感到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增強他們的自信,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從而順利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學生需要理解、尊重和鼓勵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學生是活的。他們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具體到每個人需要什么,就需要更多的觀察和了解,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只籠統(tǒng)的說愛學生是不夠的,因為愛是抽象的,沒有理解便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理解的別名?!?/p>
蘇霍姆林斯說過:“只有那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辈煌涀约菏莻€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民主,才會充滿情趣,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才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的激發(fā)出來,使學習變得輕松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教學藝術是教師處理教材的藝術,只要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一種令人陶醉的教學藝術。
二、在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會在自己的心靈中播撒尊重孩子的種子,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種子去開發(fā)學生們的心田!這種播撒需要選擇,需要耐心,更需要對學生的摯愛。為自己播撒尊重,自己才能成為美的化身。根據(jù)長期的理論與實踐,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老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師如父母不僅表明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也說明了老師對學生行為和心靈的導向作用。教師要在備課的環(huán)節(jié)中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在情感上尊重學生,特別是在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中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上課前要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許會有很多不順心的時候,如果教師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在課堂上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神十足,語氣溫柔,語言明朗、幽默,拋棄一切與課堂無關的雜念,與學生真誠地溝通,那么教師對學生就做到了最起碼的尊重。
其次,要在任何時候盡可能的不叫錯學生的名字,要知道,即使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做起來相當困難,記住孩子的姓名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認可與激勵,他會認為你是很用心的在做這件事,至少認為你可能很喜歡他。
再次,要細心觀察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用心傾聽學生的每一個聲音。包括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正確與否、精彩與否,還要聽出學生低沉的喃喃自語,了解他又被什么問題難住。精彩的發(fā)言過后有了教師的肯定,孩子會有相當?shù)某删透?,錯誤的回答過后孩子應該聽到的是一部分肯定,一部分鼓勵,一部分提醒,一部分原諒;低沉的呢喃之后,孩子應該得到適時適當?shù)闹笇Щ蛱嵝?,得到疑問解除后的釋懷?/p>
然后,教師犯了錯后,應該懂得真誠地致歉。這樣不但不會讓學生看輕你,相反會讓他們感受到師生之間的真誠與公平。教師向學生認錯道歉,錯誤就成為一種可貴的教育資源。
再有,不能讓學生看到你發(fā)自內心的偏愛。被偏愛的容易滋生驕傲的情緒,而另一些孩子則更多的看到一種絕不愿意承認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沒有了被認同的感覺,孩子的斗志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有些極端的心理,這將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痛苦。
最后,任何承諾都應該是在深思熟慮過之后發(fā)出。因為一個不經(jīng)意的承諾會讓孩子產生許多的想法,甚至可能會因此睡不著覺,而教師若不能及時兌現(xiàn)承諾,那么不僅學生的希望會落空,而且,教師的威信會在學生的心里打下問號,這種不尊重會讓孩子對你降低信任。切記,面對學生,教師的承諾一定要兌現(xiàn)
三、運用典型素材啟迪學生學習尊重、播撒尊重
尊重蘊育在美育之中。一個教師的工作過程應該是不斷地播撒美,他只有不乏種子,不乏精力,不乏辛苦,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使自己美的種子不斷在學生的心田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播撒美的種子固然重要,但若不能發(fā)現(xiàn)美之芽、美之花、美之果,就會失去播撒美、養(yǎng)育美的動力。美需要發(fā)現(xiàn),需要閱讀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已有的美,采擷新的美的種子,為播種打下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擁有一個十分廣闊的教育空間,書本上,生活中都是我們播撒“尊重”這顆種子的陣地。贊美人對大自然的尊重才會有《燕子專列》、《路旁的橡樹》、《我不是最弱小的》、《淺水洼里的小魚》;弘揚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讓我們了解擁有兩次掌聲的英子,腿部殘疾卻依然站在檢閱隊伍最前面的博來克;寧可失去游玩的機會,也不愿對別人失信的宋慶齡;贊揚兩輩人相互尊重與愛護的《小攝影師》、《孔子拜師》;充滿童趣的童話世界里那兩次被稱贊的小獾;倡導民族之間,國際間理解和尊重的《我們的民族小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我選我》……節(jié)日里提醒孩子們向親人、朋友致謝或祝賀,課堂上善意的面對每一個錯誤的答案,休閑時,不忘把垃圾送回“家里” ……生活中到處都是孩子們學習尊重,播撒尊重的機會,珍惜這些教育資源孩子會把尊重種到心里。
教育,從尊重學生開始;尊重學生,從課堂做起。教師的言傳身教起著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作用。學生的命運與教師的教育方法關系太大了,有時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也許就會斷送孩子的前程,有時一句溫暖的話語就會換氣失落孩子的激情。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看到了一個會尊重別人的老師,經(jīng)歷了眾多的精神洗禮,相信孩子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尊重自己,尊重自然,尊重世間萬物的。這樣,就通過教育達到教化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特級教師優(yōu)秀教學案例賞析.華東師大出版社
[2]王曉春著.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華東師大出版社
[3]葉立群著.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4]朱作仁,祝新華著.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