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和解題模式,避免出現(xiàn)“活題死化”的現(xiàn)象;新課改倡導教師嘗試多種教學形式,運用多種教學途徑,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文學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訓練和心靈性情的陶冶。但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閱讀教學的困境,這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中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出發(fā),探討困境存在的原因及解決途徑,望與讀者共勉。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困境分析;對策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教學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分析
1.教師對閱讀教學認識不清
閱讀理解習題在形式和內容上與課文極其相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閱讀教學認識不清,他們往往只關注對教材和參考書中課文的講解,但實際上流水式的講解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學生對課本知識只是死記硬背,沒有掌握基本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此外,由于受到多媒體信息等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只能依賴于教材和參考書,形成了全部課文一體形式化的教學模式,即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這篇文章,教學的模式是教師講課學生聽,教學的過程是分析這篇文章,教學的結果是這篇文章的中心和寫作特點等。
2.閱讀教學觀念落后
不論是課本中的文本事例還是語文考試試卷中的閱讀理解試題在出題主旨上都是希望讀者能通過細心的揣摩和品位,達到與作者的心靈對話,產生共鳴。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和作品心靈交流的過程,讀者與作者以作品為紐帶,產生靈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感悟文章的真義,使靈魂得到洗禮。然而,“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自古以來形成的教學觀,認為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師掌握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的主動權,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觀顯然與時代不符,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不符。
3.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
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的問題是受客觀教學條件限制產生的。閱讀理解是一種文學形式見之于客觀實際生活上的載體,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會基礎和事實來源,也只有社會閱歷豐富,經歷多的人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固定在教室里聽課,以課本閱讀教材為教學框架,學生遠離社會實際活動,缺乏對生活的理解、積累和感悟。因此,將閱讀教學從內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課堂范圍內的教學方法,無疑會導致學生“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4.學生文學素養(yǎng)較低,閱讀積淀不足
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積淀,閱讀理解的底子沒打好,面對閱讀試題時勢必會摸不著頭腦。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點:①高中生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又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當前不少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和提高班,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靜心來進行閱讀和思考;②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整堂課都以自己教學為主,留給學生自己體會閱讀的時間所剩無幾;③歷來對語文教學的誤區(qū)認為,語文教學是一種對國語文化的學習,而中學生已經有了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對語文解題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學校和教師在教學安排上都偏重于將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引導并投入到數(shù)理化、英語科目的學習之中。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學生閱讀積淀不足,文學素養(yǎng)低下的原因。
二、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實困境的幾點對策
1.教師應充分理解閱讀教學的內涵和要求,擴充閱讀教學的內容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到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理解,并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遷移。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引入到對課文閱讀的理解,達到強化內引;還可以引導將閱讀教學中所感悟到人生真諦和真理、教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到達對所學知識的延伸。
2.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多種教學方式齊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本身是一件豐富多姿的事情,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上,教師都應該有所突破,防止千篇一律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主要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做出教學改革:
(1)情景教學。這中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課本閱讀難度較大,內容生澀,學生接觸話題范圍較少的閱讀文章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教師教學的抽象性,配上多媒體情景教學能彌補閱讀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對課文較好的理解。比如科普類文章。
(2)表演模式教學。語文閱讀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題材豐富多樣,尤其是故事情節(jié)豐富曲折的文章適合于表演模式教學,這些文章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情節(jié)起伏較大,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自己去體會、理解、把握和表演故事中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3)以點到面,全面輻射的教學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的素材中,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都是有中心點和重點的,即使是散文,其行文特點也是形散而意不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作者在文章中隱含或表露出的關鍵點,抓住關鍵詞或中心句子,并以此為核心輻射到全文的閱讀理解之中。
3.拓寬教學范圍和教材范圍
改變以往將學生局限于課堂上,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中的教學模式。封閉的空間只會局限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妨實行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愛好,豐富教學內容和體裁,使學生真正熱愛閱讀。
4.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積累閱讀常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能地處于引導地位,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自主閱讀,并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思維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在課堂外,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習慣,適當?shù)販p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給學生講解閱讀的好處,并用實際來證明,保證學生基本的閱讀量和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為學生閱讀理解習題解題技巧和方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解決好閱讀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為學生奠定文學素養(yǎng)的基礎,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水平的試金石。
參考文摘:
[1]曾旭剛.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J].《新課程(下)》.2011(4)
[2]樊學信.也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困境與對策[J].《高中古代論辯類散文閱讀教學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