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運用典故是王勃《滕王閣序》的一大特色。綜觀全文,作者運用典故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以典故鋪陳洪州之風物
本文開篇先從古到今、由天及地,寫出滕王閣所在地洪州歷史悠久、地域遼闊的特點,然后以兩個歷史典故突出洪州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褒埞馍渑6分妗庇梦鲿x張華請南昌人雷煥看牛斗二星為何現(xiàn)紫氣的典故,意在夸贊洪州物產(chǎn)之靈異;而“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寫出洪州人才輩出。這兩個典故形象而生動地凸顯了洪州“人杰地靈”的地域特色,從而襯托出參加這次宴會的賓朋的非凡。段尾以“孟學(xué)士之詞宗”“王將軍之武庫”兩個典故,以虛寫實,虛實相映,進一步突出了洪州地區(qū)古今人文積淀深厚、人才輩出的特點。
最能表現(xiàn)洪州風物的可以說是滕王閣了,因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滕王閣的優(yōu)美景色。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巧妙化用了文學(xué)家庾信《馬射賦》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變腐朽為神奇,從高低、動靜、遠近、點面等諸多角度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天闊水遠、孤鶩高飛、秋霞絢爛的圖景,意境描寫可謂傳神生動。這里作者采用了用典的另外一種形式——“用語”,是有別于“用事”的另一種用典的方式。這樣一來,“用事”與“用語”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將洪州的人文景觀展現(xiàn)得委婉,含蓄,典雅,精練。
二、以典故鋪敘宴會之盛況
文章第五自然段,作者馳騁想象,思接古今,將此次宴會與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相聯(lián)系,極盡宴會之盛大?!邦@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借西漢梁孝王在睢水旁的竹園宴飲文人雅士之雅事,對照寫出今日聚會場面的盛大。作者把主人閻公比做愛惜人才的梁孝王,把到場賓朋比做睢園中的雅士,并說他們的豪飲氣概甚至超過了陶淵明。如此用典,可謂含蓄雋永,妙趣橫生。“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借曹植和謝靈運昔日聚會的歡樂盛況,贊美參加今日宴會的名流的非凡文采,古代事典與眼前之景相結(jié)合,寫出了聚會之樂、宴會之雅。文章最后借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和鯉魚跳龍門等典故,字里行間滲透著對閻公的感激之情和作者的欣喜之情。結(jié)尾以潘岳、陸云兩位文學(xué)雅士的典故結(jié)束,再次把宴會之盛、宴會之樂、宴會之雅推向了高潮。
三、以典故一吐心中之塊壘
借典故抒寫自己的人生遭際和怨憤。“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薄皯训坶挾灰?,奉宣室以何年?”這里的“日下”“帝閽”“宣室”三個詞,其實都指皇帝,表現(xiàn)了作者報效朝廷的忠心,為國盡忠的渴望。而“云間”是西晉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陸機曾經(jīng)的所在地,作者寫出了自己雖有陸機一樣的才華,卻有才不被重用、有才無法施展的憤懣?!榜T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作者借馮唐、賈誼寫自己有才而不被重用的悲哀,借李廣、梁鴻來寫自己命運的坎坷。這些典故寫出了作者在現(xiàn)實中的郁郁不得志,這中間雖有對自己功業(yè)未成的寬慰,更多的是對那個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的社會的隱憂和怨憤。
借典故闡明自己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薄叭罴?,豈效窮途之哭?”作者借此宣泄不滿于現(xiàn)實的苦悶心情,并在對古事、古人徹底否認的基礎(chǔ)上,申明了自己不甘墮落、不會放任自流的心志。結(jié)尾先以終軍自勉,表示請纓無路;再以班超、宗愨自許,表示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書生”的雄心壯志。
《滕王閣序》之所以膾炙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者巧妙運用了典故。典故的恰當使用使鋪陳風物、描寫場面和抒寫心曲三者水乳交融,既使文章語言精練,又豐富了文章內(nèi)涵,增加了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含蓄性,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收到了言簡義豐、余韻盎然、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