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價
《老人與海》發(fā)表于1952年,同年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因為海明威“精通于敘事藝術(shù),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的《老人與?!分校煌瑫r也因為他在當代文體風格中所發(fā)揮的影響”,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自己也認為,《老人與?!肥撬斑@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可以說,《老人與?!吩诤C魍膭?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shù)探索的總結(jié)性作品。小說敘述了一個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一次不平凡的捕魚經(jīng)歷。作品通過描寫他同大自然的頑強拼搏但最終失敗的遭遇,象征性地表達了在生活中人應當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同時,又流露出人在斗爭中必然失敗的悲觀主義思想。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漢子”形象。這些人在面臨困難和絕境時,都表現(xiàn)得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不拼搏到底決不罷休。桑地亞哥是作者對他筆下的“硬漢子”形象所作的一個哲理性的總結(jié),提到了人類永恒的本質(zhì)特性的高度。
作品的成功得力于海明威那高度簡練的敘事技巧和簡約、含蓄的語言風格。他憧憬如何以最簡單的詞句來表達最復雜的思想,盡量使語言樸實無華。作者在敘事狀物時沒有矯飾,很少用比喻,只是純客觀敘述,大筆勾勒。海明威擅長使用象征暗示的手法,以增強內(nèi)容的深度。表面上看,作品采用的是寫實手法,寫的是一個古巴老漁夫及其在海上的冒險經(jīng)歷;實際上,作品中的形象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馬林魚、鯊魚和獅子都是自然界中強者的化身,大海則是厄運的象征,桑地亞哥則是人類中的“硬漢子”代表。
精彩片段
老人這時在冒汗,但不光是因為曬了太陽,還有別的原因。魚每回沉著、平靜地拐回來時,他總收回一點釣索,所以他確信再兜上兩個圈子,就能有機會把魚叉扎進去了。
可是我必須把它拉得極近,極近,極近,他想。我千萬不能扎它的腦袋。我該扎進它的心臟。
“要沉著,要有力,老頭兒,”他說。
又兜了一圈,魚的背脊露出來了,不過它離小船還是太遠了一點。再兜了一圈,還是太遠,但是它露出在水面上比較高些了,老人深信,再收回一些釣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邊來。
他早就把魚叉準備停當,叉上的那卷細繩子給擱在一只圓筐內(nèi),一端緊系在船頭的系纜柱上。
這時魚正兜了一個圈子回來,既沉著又美麗,只有它的大尾巴在動。老人竭盡全力把它拉得近些。有那么一會兒,魚的身子傾斜了一點兒。然后它豎直了身子,又兜起圈子來。
“我把它拉動了,”老人說?!拔覄偛虐阉瓌恿??!?/p>
他又感到頭暈,可是他竭盡全力拽住了那條大魚。我把它拉動了,他想。也許這一回我能把它拉過來。拉呀,手啊,他想。站穩(wěn)了,腿兒。為了我熬下去吧,頭。為了我熬下去吧。你從沒暈倒過。這一回我要把它拉過來。
但是,等他把渾身的力氣都使出來,趁魚還沒來到船邊,還很遠時就動手,使出全力拉著,那魚卻側(cè)過一半身子,然后豎直了身子游開去。
“魚啊,”老人說。“魚,你反正是死定了。難道你非得把我也害死嗎?”
照這樣下去是會一事無成的,他想。他嘴里干得說不出話來,但是此刻他不能伸手去拿水來喝。我這一回必須把它拉到船邊來,他想。它再多兜幾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對自己說。你永遠行的。在兜下一圈時,他差一點把它拉了過來??墒沁@魚又豎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要把我害死啦,魚啊,老人想。不過你有權(quán)利這樣做。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著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
你現(xiàn)在頭腦糊涂起來啦,他想。你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保持頭腦清醒,要像個男子漢,懂得怎樣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條魚那樣,他想。
“清醒過來吧,頭,”他用自己也簡直聽不見的聲音說,“清醒過來吧?!?/p>
魚又兜了兩圈,還是老樣子。
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垮了。我弄不懂。但我還要試一下。
他又試了一下,等他把魚拉得轉(zhuǎn)過來時,他感到自己要垮了。那魚豎直了身子,又慢慢地游開去,大尾巴在海面上搖擺著。
我還要試一下,老人對自己許愿,盡管他的雙手這時已經(jīng)軟弱無力,眼睛也不好使,只看得見間歇的一起一落。
他又試了一下,又是同樣情形。原來如此,他想,還沒動手就感到要垮下來了,我還要再試一下。
他忍住了一切痛楚,拿出剩余的力氣和喪失已久的自傲,用來對付這魚的痛苦掙扎,于是它游到了他的身邊,在他身邊斯文地游著,它的嘴幾乎碰著了小船的船殼板,它開始在船邊游過去,身子又長,又高,又寬,銀色底上有著紫色條紋,在水里看來長得無窮無盡。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描寫老人追捕大馬林魚的故事。深海上,已經(jīng)上了鉤的大魚把小船拖得離海岸越來越遠,這是一場雙方耐力和毅力的較量。老人以無比頑強的意志,忍受著饑餓、疲勞和傷痛的考驗,終于拖垮了大魚,并制服了它。文中大段的獨白描寫真實地再現(xiàn)了老人的內(nèi)心活動,這是他硬漢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原題回放
(2009年高考語文江蘇卷)下列有關(guān)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魯迅《吶喊·風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舊制度、舊習慣,她的口頭禪是“一代不如一代”,這表明她與趙七爺一樣,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勢力的代表人物。
B.沈從文《邊城》敘寫了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愛情故事,描繪了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和獨特的民俗風情,歌頌了淳樸善良的人性,洋溢著濃厚的湘西鄉(xiāng)土氣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組戲劇沖突,如周樸園與繁漪之間、周樸園與侍萍之間、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其中以周樸園與繁漪的沖突為中心。
D.《三國演義》中,呂布追趕曹操時,曹操以手遮面,輕松逃脫;馬超緊迫曹操時,曹操“割須棄袍”,狼狽不堪。兩處描寫顯示了呂布與馬超的不同個性。
E.海明威《老人與?!分械闹魅斯珰v盡艱辛,捕獲了一條特大的馬林魚,歸航途中與一群鯊魚殊死搏斗,終于保住了馬林魚。這是刻畫硬漢形象的重要情節(jié)。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識記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能力等級為A級,要求學生判別故事情節(jié)的正誤,檢測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A項中,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盲目留戀過去的一切。她的口頭禪凸顯的是陳舊腐朽的保守觀念,也看出農(nóng)民的狹隘性。這與不學無術(shù)、精神空虛、善于韜晦且陰險兇狠、時刻夢想復辟的封建遺老趙七爺不屬于同一社會階層。E項中,“終于保住了馬林魚”有誤。老人盡管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參考答案:A、E
實踐演練
1.請分析《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
答:
2.《老人與?!饭适碌拈_頭和結(jié)尾都寫到老人夢見獅子,對此你如何理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