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一、被動句
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稱被動句。被動句可以分為有形式標志的和無形式標志的兩種。無被動形式標志而含有被動意義的句子,也稱意念上的被動句。如:(1)洎牧以讒誅。誅:被誅。(《六國論》)(2)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舉:被推舉推薦;辟:被征召。(《張衡傳》)(3)予羈縻不得還。羈縻:被拘留。(《〈指南錄〉后序》)
有被動形式標志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式。如: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2.在動詞前邊用“見”表示被動,構(gòu)成“見+謂語”的形式。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gòu)成“為……所……”式或“……為所……”式。如:(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4.在動詞前加介詞“為”,構(gòu)成“為+動詞”的形式。如: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在動詞前用“受”字來表示被動,構(gòu)成“受+謂語”或“受+謂語+于”(介詞“于”引進主動者)的形式。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6.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gòu)成“被+動詞”的形式。如: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記》)
二、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包括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賓短語后置等。
(一)賓語前置
在文言文中,賓語通常有條件的位于動詞、介詞之前。主要類型有: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無、毋、莫”等。如果這樣的句子中作賓語的是代詞,這個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邊。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疑問代詞有“何、誰、孰、安、胡、奚、焉、曷”等。如:沛公安在?(《鴻門宴》)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以加重語氣。如:(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2)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4.“見”字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常常放在謂語動詞之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5.“相”字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用在謂語動詞前。如: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
6.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保ā墩撜Z》)
7.方位詞作介詞賓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鴻門宴》)
(二)定語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語有時可放在中心詞之后,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格式:
1.“中心詞+定語+者”式。如: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中心詞+之+定語+者”式。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3.“中心詞+之+定語”式。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4.“中心詞+而+定語+者”式。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三)介賓短語后置
1.介賓短語“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所以,翻譯時就把它當做了狀語,因此有人稱它為“狀語后置”或“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如: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2.介賓短語“以……”有時放在謂語動詞后作后置狀語。如: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
【專項訓練】
1.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 )
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C.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D.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2.下列各句中,“見”字不表被動的一項是( )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從句式角度分析,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當立者乃公子扶蘇②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③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④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⑤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⑥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⑦微斯人,吾誰與歸⑧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⑨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⑩杞子自鄭使告于秦
A.②③⑤⑧⑨ B.①③⑤⑦⑩
C.③⑥⑦⑨⑩ D.①②④⑥⑧
4.下列各句中,不是賓語前置句的一項是( )
A.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
B.王問:“何以知之?”
C.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下列各句中,不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的一項是( )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時人莫之許也
D.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6.下列各句中,不是定語后置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被腹唬骸吧?。”
下列各句中,不是介賓短語后置的一項是( )
A.桓公問治民于管子
B.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C.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D.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8.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說明其句式特點。
(1)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譯文:
句式:
(2)毀淫祠數(shù)百區(qū),勒巫為農(nóng)者七十余家。
譯文:
句式:
(3)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譯文:
句式:
(4)(申)甫數(shù)以其術(shù)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
譯文: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