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學生厭學現狀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圍繞學校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三方面進行了詳細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緩解學生厭學情緒、提高學習興趣的對策,為高校應對在校大學生厭學,提升學風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厭學 影響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a)-0248-01
高校擴招在給高等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的同時,隨著在校學生人數的爆炸式增長、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高等教育出現了明顯超負荷運行,使得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下滑的趨勢,加上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在大學生當中有一股厭學之風正在高校里蔓延,并愈演愈烈,不但不利于高校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建設,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甚至直接影響著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
1 在校大學生厭學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以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為調研對象,共發(fā)放問卷800份,收回718份,收回率89.8%,其中有效問卷692份,有效率達到86.5%,調查表明有21.73%學生有厭學情緒,54.24%學生偶爾有厭學情緒,13.25%學生對于是否有厭學情緒說不清,只有10.78%學生沒有厭學情緒。通過對調研數據統(tǒng)計分析,得出影響大學生厭學主要涉及學校學生自身和社會三方面的影響因素。
1.1 學校因素對大學生厭學的影響
(1)教學方式固化。目前,大多高?,F行的政策中都規(guī)定有無科研任務、承擔課題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切身利益,在這種經濟利益驅使下,教師無暇顧及教學教務,一心撲在科研上,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教師拿著教案,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一心一意地聽著“一言堂”的上課模式。調查表明,28.56%學生認為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2)課程體系設置與實際脫節(jié)。許多大學專業(yè)課程設置還停留在若干年前,未立足于知識為社會服務這一基本點,當從書本中走出來便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更無法滿足處在信息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求知欲望。調查表明,35.23%學生認為更加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學習環(huán)境的不完善。隨著各高校新校區(qū)的建設,校園建設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連年大幅擴招,校園環(huán)境建設的速度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眾多需求,在調研中,學校存在學生活動中心、運動場、辦公樓等設施不完善、住宿擁擠或偏遠等一系列問題,與學生期望差距甚遠,進而對學習產生了失望的情緒。
1.2 大學生自身因素對厭學的影響
(1)學習目標模糊。大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就是以高考為目標,填報志愿時也是以家長、學校和老師的意見為主,使得學生上大學后對于學校、專業(yè)的認可度不高,造成學習目標的模糊。調查表明,近60%的學生上大學的目的模糊不清,這也充分反映了這一現象。(2)現實與理想差距過大。學生肩負著父母、老師的期望,充滿信心地跨進大學校園,可在人才薈萃的大學里,各方面競爭都更加激烈,無法面對失敗,產生強烈挫折感,打擊了自信心。據調查,有超過50%的學生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況,只有23.56%的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3)壓力宣泄渠道單一。進入大學,學生需要獨立面、處理各種問題,當遇到挫折時,學生緩解厭學情緒和學習壓力的方式更多是通過自我調節(jié)和向朋友同學傾訴來實現,而選擇向老師尋求幫助的學生只占到2.23%,造成宣泄內心壓力渠道單一。
1.3 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厭學的影響
(1)社會就業(yè)環(huán)境的惡化。由于社會吸納畢業(yè)生的能力有限,加之目前尚不完善的用工制度,導致了大學生就業(yè)日益嚴峻。調查表明有20.74%學生對就業(yè)前景的擔憂而產生厭學情緒。(2)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各種大眾媒體通過不同方式影響著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尤其是受到近年來網絡上廣為流傳如“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等,讓大學生們認為只要建立一張四通八達的社會關系網,才是以后就業(yè)和生活的最好基礎,在這些急功近利心態(tài)的支配下,難免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2 緩解學生厭學情緒的措施
2.1 認清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就業(yè)指導
(1)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大學生認清求學與今后就業(yè)的本質聯系,從國家需要和社會發(fā)展等長遠考慮來認識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轉變就業(yè)觀念,樹立自信心,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職業(yè)環(huán)境的不斷變遷。(2)加強高等學校的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個人選擇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是大學生就業(yè)難的核心,學校要積極與用人單位或專業(yè)的就業(yè)機構聯系,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實習,讓學生了解社會就業(yè)形勢和企業(yè)用人標準,使學生懂得只有學有所成才能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
2.2 注重學風建設,完善教學管理
(1)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針對學生的遲到、早退、逃課、等現象進行嚴格管理,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教師要在講課上下功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2)改革考試制度。只有公平、公正的考風,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增加考評學生應用、創(chuàng)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考試形式多樣化,并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優(yōu)勝劣汰”。(3)嚴把畢業(yè)質量關。為保障畢業(yè)學生質量,應該在學校實施“嚴進嚴出”,對于畢業(yè)生要有一定的“淘汰率”,對于那些不學無術、貪玩厭學、蒙混過關的大學生,絕不能讓其輕而易舉地拿到大學畢業(yè)文憑。
2.3 重視心理教育,健全學生人格
(1)積極引導,不斷提升學生自信心。調研結果表明,只有23.56%的學生對自身充滿自信心。學校應該主動關心大學生個體心理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完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2)積極主動,加強學生心理輔導調查中顯示,只有9.77%的學生愿意就厭學問題求助于心理咨詢老師,所以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建立分類管理制度,這樣就可以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學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傾向以及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培養(yǎng)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的情緒、堅定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方治海.大學生厭學現象探析及對策.煤炭技術[J].2006.8.
[2]文可.大學生厭學現狀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6.12.
[3]李玉運.大學生厭學問題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8.4.
[4]張祖巖.關于職業(yè)學校學生厭學心理現象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