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踏上教師工作崗位的新手,我一直想找到一個能夠讓學生真心喜歡上語文,從而提高語文成績的教學方法。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遭遇到許多的難題,也嘗試過很多的教學方法,但是成效不大。后來,學校開展了“先學后教,有效達成”的課題,我認為開展該課題的實質就是提高課堂效率。新課題的展開給學校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氣象,在這種改變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這讓我看到了高效課堂的曙光。
一、課堂效率低的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從根源上解決課堂低效率的問題,先得找出原因。經過這幾年的教學,我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狀態(tài)不佳、不愿意聽課通常有三個原因:
1.學習內容難以滿足學生要求
學習好比做菜,眾口難調。太簡單,學生覺得沒趣;太難,學生又覺得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就算晚自習一對一輔導,也難有成效,甚至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2.獨自學習,無人相助
大多數(shù)學生最初不完成課堂作業(yè)的原因都是不會,看著部分學生筆下生風,自己卻腦袋空空,難免感到無奈。
3.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面少,提問形式單一,學生整節(jié)課提心吊膽,也倍感無趣
有些教師的通病是:恨不得把整篇課文的所有知識點堆積在一節(jié)課灌輸給學生,總覺得講完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其實不然,教師站在講臺上從頭到尾地唱獨角戲,學生完全沒有參與其中,他們就會覺得這堂課與他們沒有多大關系,聽不聽無所謂。
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且還要收到成效,做起來很難,但這是提高課堂效率必走的一條路。目前,正在探索的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和興趣教育等等,其實也都是在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和教師能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美和趣味的存在,力求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共鳴,讓學生有興趣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和方法
本學期,我就嘗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讓“提高課堂效率”不再是理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課的趣味性。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體有些什么途徑和方法?下面略陳淺見。
1.出示導綱,做好預習指導
“先學后教,有效達成”的前提是讓學生了解到一堂新課的學習目標,了解每一堂課都必須掌握的內容。所以,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做好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完成預習導綱。預習導綱中可以包括:學生自主搜集作者信息,通過查字典來了解生字詞的音、形、義,概括課文的基本內容……通過這種長期“潤物細無聲”的指導,讓學生潛移默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生習慣,鼓勵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發(fā)展,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交流預習情況,你幫我補
由于今年我接手的是初一新生,學習能力強,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只要教師適當引導,他們會隨著你的心意變化。在新課前完成預習導綱,第二天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預習情況,并且相互補充。小組討論后若還有爭議的,就把問題匯總起來詢問教師,教師馬上輔導,這樣的因材施教才能有大收獲。這樣的課堂,讓每個學生都忙得熱火朝天。
3.交流疑問,相互討論
預習導綱的最后一題是提出預習中遇到的難題。這些難題先由小組組內討論解決,解決不了就求助其他小組,或者詢問教師。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前提是教師要有一定駕馭課堂的能力,千萬不要使課堂失控。
4.老師指導,完成學習
學生合作討論到最后,總會剩下一點問題,這些問題大都涉及寫作手法,也是每堂語文課的難點,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適當講解,力求把問題講透。
5.你說他講,我們來議
語文是工具性基礎學科,運用語文進行交際活動是必然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要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也是如此,難度小的課文主要由學生講解,難度大的課文可以由教師“范講”,學生舉一反三。大家動腦、動口又動手,做到講中有評、評中有議,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傾聽。
6.次日鞏固,及時反饋
到了第二天,可以用小測或者輪番提問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對于昨天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這樣的時刻,學生的精神就會處于興奮、緊張狀態(tài),有著極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這樣的效果是讓每堂課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站起來回答,讓課堂不再沉悶,學生不再畏縮。當課堂氣氛再一次調動起來了,我們就可以適當練習了,從練習中看出學生學習的成效了。
總之,高效課堂建設任重而道遠,它要求我們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們每個教師都有心對待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關注他們的成長,每個孩子就都可以以我們的課堂為踏板,奔向成功。
(作者單位 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學初一年段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