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實施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更是異彩紛呈。作為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開展,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位信息技術老師去探索、去思考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就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在合理組建小組學習團隊、合理選擇探究點、教師如何參與小組學習、如何進行小組評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組合作;有效性;方法
新課程的實施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更是異彩紛呈。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亮點,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老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程內容,提高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合理組建小組學習團隊
合作學習講究的是異質分組,學生間的差異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信息技術一般是在機房上,教師要避免隨意分組,否則學生自由組合,技術水平相近的、研究興趣差不多的坐在一起。我在分組之前,對全班同學進行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根據(jù)測試的結果,將全班同學分成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種。然后根據(jù)機房情況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一小組合作學習團隊中確定一位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較高且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優(yōu)等生任小組長,其職責是按照教師布置的小組合作任務、合理分工、協(xié)調任務進度、匯報總結等等。每一小組四至六人,其中每二人為同桌,同桌的搭配以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搭配、中等生與學困生搭配。如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就同桌二人組成一組,接受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中等生負責輔導學困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小組成員以信息技術水平層次不同組成,這樣的差異組合,更能促進學生學業(yè)進步,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真正走向高效。
二、精心設計合適的探究點
小組合作學習是由探究點引發(fā)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探究問題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提出。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提出討論的探究問題就要切實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能夠引發(fā)師生思維活動的展開。
例如,我在設計信息技術上冊《信息與信息技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探究問題,我將信息的特性分成了六個小問題: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真?zhèn)涡?、信息的時效性、信息的可加工性、信息的相對性、信息的傳遞性,再讓學生從中選擇,學生就會有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究,那參與合作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了。如果教師不精心設計探究點,不對探究點進行二次解剖,粗糙的探究點只會浪費課堂時間,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狀態(tài),由于時間不夠教師也只能草草收場,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淺嘗輒止,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三、教師及時參與小組學習過程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只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才能使合作學習有序而又有效地進行。
在信息技術下冊《網(wǎng)站規(guī)劃》一課,我結合學生以前七年級時學過的《十字繡》這門校本課,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以十字繡為主題,制訂一份“網(wǎng)站規(guī)劃設計方案表”。下面是其中一組上交的方案表:
網(wǎng)站規(guī)劃設計方案表
組長:吳夢瑤
組員:李祺、劉金、孫安
網(wǎng)站名稱:“繡”青春
主要內容:追溯根源——介紹十字繡的起源、發(fā)展
技巧探秘——介紹十字繡的繡法與針法
酸甜苦辣——講述繡十字繡這個歷程中的酸甜苦辣
品味鑒賞——欣賞優(yōu)秀十字繡作品
內部分工:追溯根源——李祺
技巧探秘——劉金
酸甜苦辣——吳夢瑤、孫安
品味鑒賞——李祺
在各組組長的安排下,每個學生都完全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做不同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實施小組合作時,教師要適時參與小組合作,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一定的調控措施: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受阻時,及時點撥;發(fā)現(xiàn)學生好的想法和做法,給予肯定;如果存在整體性問題,就需要適當?shù)闹v解。同時,教師有意識地暗示、引導學生思考,逐步培養(yǎng)他們樂于探討的習慣和合作的興趣。
四、積極開展小組評比、競賽
沒有評比、沒有競爭就缺少了學習的動力,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小組間的競賽活動,建立一種小組內成員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與激勵機制,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如在信息技術下冊《媒體作品制作》課中,在所有小組的作品都完成后,讓全班同學欣賞,參照事先老師準備的多媒體作品評價表,評選出“頁面布局最美小組”“版面效果最佳小組”“技術運用突出小組”“作品完成最快小組”等等。表揚學習成就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小組成就的表揚更能激發(fā)小組成員的榮譽感及成就感。同時通過這種評比,可以不斷加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五、小組成果展示、評價,學會互動共享
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過程之一,也是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優(yōu)勢所在。小組長把本組學習成果在教學展示平臺上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共享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停留在組內,而是全班的協(xié)作。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的展示、評價功能,對他人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達到相互促進、不斷開拓進取的目的。同時養(yǎng)成利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開展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利用網(wǎng)絡進行信息交流,增強他們的網(wǎng)絡應用觀念。
如何在信息技術這門新興學科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很值得我們去深思、研討。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我們這門學科的精髓。我們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不會學到會學、從會學到會用、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從能力到素質的轉變。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給予認真的思考和關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建合適的小組,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合作情境。如何使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老師去研究、去探索。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呂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