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就是把所學過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頭腦中。眾所周知,我們所學的知識多數(shù)是間接知識,而不是自己親身實踐得來的,因而往往印象不深,加上每天所學的知識很多,也容易忘記。因此,必須通過記憶來鞏固知識。要鞏固知識,增強記憶,方法有哪些呢?在課堂實踐過程中,我歸納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十種。
一、增強記憶的方法
1.朗讀偷記法
即在別的同學朗讀背誦的時候自己在旁邊偷偷地記憶背誦,要求用心默背,不要讀出聲來,集中精力,聽和記于一體,這樣效果才能最佳。
2.電影過目法
即閉上眼睛(最好在晚上睡覺和早上起床前),把學過的要記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頭腦中過一遍至幾遍,沒有記住的知識早上起床后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再記兩遍,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還可以保護眼睛,使眼睛得到有效的休息。
3.提綱記憶法
即把要記的知識列成提綱,再根據(jù)提綱進行聯(lián)想和擴展。如“民主決策”這一框可以概括為:“社專公聽、利策利民。”便把民主決策的方式和意義概括出來,便于記憶。
4.圖表記憶法
即把知識整理成圖表進行記憶。圖表經(jīng)過學習者的加工整理,加上它結構簡潔、重點突出、比較形象的特點,因而容易記憶。
5.歸類記憶法
即把相同或相近的內(nèi)容歸為一類,進行記憶,它有利于接近聯(lián)想和相似理想記憶。
6.諧音記憶法
即把無意義的材料編成語音相似相近的材料記憶。
7.歌訣記憶法
即把要記的材料編成歌訣來記憶。
8.比較記憶法
即通過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記憶。如民主決策和民主監(jiān)督各自的方式和意義可以通過比較記憶加以區(qū)分。
9.形象聯(lián)想法
即通過人為的聯(lián)想,把無意義的材料和頭腦中鮮明、生動、奇特的形象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果。
10.穿字頭記憶法
即把一句話壓縮成一個字(一般是開頭的字),再把這一個個字穿成一句話或幾句話來記憶。
二、保存記憶效果的方法
以上介紹了十種記憶的方法,怎樣才能使知識長期地保存在頭腦中呢?
1.及時復習與記憶
從德國心理學家艾濱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可以看出: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遺忘的數(shù)量是先多后少。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要想鞏固知識,就應該及時復習。
2.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
研究表明,如果把閱讀和嘗試回憶結合起來,邊看邊背,記憶效果要好得多。
3.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我們的學習材料有兩種:一種是本身有內(nèi)在的邏輯性,可以根據(jù)這種邏輯進行聯(lián)想和推理;另一種是本身沒有什么內(nèi)在的邏輯性,這些材料只能是死記硬背。為了提高記憶效率,對于有意義的材料,我們要加強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以及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去理解、去聯(lián)想,對于毫無意義的材料,我們要通過加工,盡可能地賦予它一種意義,以便于記憶。
4.多種通道并用
研究表明,學習和記憶時,眼、耳、口、手幾種通道并用比使用單一通道記憶效果更好;不同的學習通道學習記憶效果不同。如邊寫邊背,不僅可以改正錯別字,還可以記得又快又準。
5.系統(tǒng)化結構化
系統(tǒng)化結構化指在復習記憶時,應該通過加工整理,把握知識的結構和系統(tǒng)。因為結構系統(tǒng)化的知識,反映了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容易理解,便于記憶。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莊河四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