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嘗試了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質疑,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深刻體驗生物學習的過程,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敢問;想問;善問;自主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墒怯捎诜N種原因,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學生已經不習慣主動思考,更談不上自主質疑,他們習慣了“接受性”學習。其實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又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疑問和解決疑問。在生物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前提。課堂提問是師與生互問、生與生互問,讓學生在質疑、爭辯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養(yǎng)成好問、善問,有創(chuàng)造地問的良好習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目的。
一、正確看待學生的質疑精神
作為一位畢業(yè)沒幾年的新教師,說實在的剛開始走上三尺講臺時我最害怕的就是上課時學生對我或教材提出質疑。顯然對我質疑就是不信任我,因為剛教書難免會出現(xiàn)一點錯誤。若某個學生當時就提出質疑會讓我無地自容,滿臉通紅,甚至當時我會有點小“恨”那位學生;對教材質疑就更加讓稚嫩的新教師的我束手無策,因為我一向是迷信教材,從來都沒以質疑的眼光看過我們的教材。所以剛畢業(yè)的第一年我覺得自己面對學生的質疑有點忙亂,也有點困惑,但是第一年也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在此我真的也要感謝我的學生。我把自己困惑的事和老教師交流一下發(fā)現(xiàn),其實學生面對我們這種新教師還敢于質疑,一般對老教師不敢質疑;師傅也告訴我學生的質疑是我寶貴的財富。
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質疑
反思我自己這幾年的教學,平時的課堂往往我講得多,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我的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長期沒有疑問可質,對什么結論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自己有意識地在課上課外引導學生對我或教材質疑,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同時很快掌握知識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師生情感,讓學生“敢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學生,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關系。將學生看做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學參與者,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問,敢于對老師、學生和教材質疑。對于學生大膽地猜測和疑問,即便是錯誤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積極動腦的一面,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決不可嘲諷,而應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教師在一旁作引導、評價。
由于高一新生對生物學不是很了解,上課總是難免有些學生會提出一些偏差的質疑,這時基礎好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很好笑,這時一定要正確引導課堂氛圍,千萬不能讓那位同學覺得自己很無知,否則就扼殺了他質疑的精神。
對于和學生的關系我還是比較自信的,這要從點滴做起,不光在學習上關心他們還要在生活上關愛學生。這樣你的學生會把你看做良師益友,自然就敢于把他的想法說出來了。我們要努力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問”
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放開膽子敢問,而濃厚的興趣是學生想問的源泉。興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建立。
高一新生年齡段是最具活力的,也是剛剛接觸生物學,我們要從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著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利用奇妙的生物學現(xiàn)象激發(fā)興趣,其次利用生物學史中的人物故事激發(fā)興趣。學生是很喜歡做實驗的,盡管課時很緊張,我還是會讓學生每個學期做幾個實驗。因為當一個人親身經歷時會有真實體會,能提出更多的問題。比如,在學習《還原糖、脂類、蛋白質鑒定》時,如果不做實驗,學生就是死記硬背菲林試劑和雙鎖脲試劑的區(qū)別,但是若學生自己親手做實驗時,他們會問:為什么鑒定蛋白質時要先加A液再加B液?這樣順著這個問題學生就能完全理解反應原理,而且不會遺忘。
大發(fā)明家貝爾在學校學習時各門功課都很差,但他很愛玩小動物。后來爺爺給他講了很多有趣的科學故事,教育他學好功課,使他玩小動物的興趣轉移到學習知識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上來。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可以轉移的。有的學生到了高二,甚至馬上要升高三了,學習還不放心上,我找他談話時說自己反正成績差,控制不了就是學不進去。我發(fā)現(xiàn)這個男生其實是因為成績差,缺乏自信。我要讓他在生物學習中找到成就感。于是我“強迫”他一有時間就來我辦公室,我給他輔導了一個月,在下一次月考中他不再是倒數(shù)第幾名,成績提高了不少。慢慢的這個學生開始喜歡上生物課了,還會經常來我辦公室問問題。
3.構建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善問”
生物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它本身探索的就是關于大自然的生物規(guī)律,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表現(xiàn)在質疑上。布魯諾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眴栴}的提出者不僅僅指教師,也包括學生。樂于質疑問難的學生說明正積極參與新知學習,這樣的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要使學生善問,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做如何提問的示范,并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尋找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其次,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時間,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質疑或向教師提問,使學生有疑就問,對有創(chuàng)新個性的問題要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最后,要保證學生提問的質量,既要拓寬知識內容、深度、廣度,又要控制范圍,不能漫無邊際。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學新知的關鍵點上。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敢問、想問、善問,才能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深刻體驗生物學習的過程,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促進自身發(fā)展。
美國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只有善于質疑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沖動,在生物教學中,要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養(yǎng)成好問、多問、深問的習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我愛我?guī)煟腋鼝劭茖W”的挑戰(zhàn)權威、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力求培養(yǎng)人性的全面的與最佳品質以及促進健康個性發(fā)展形成的教育。
參考文獻:
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1版.人民出版社,2008-12-01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