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拂中華文學史的塵煙莎縵,咀嚼古往近來的悲情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史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絕世才女,恐怕當數(shù)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了。
李清照是我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詞人,自宋至今,稱譽者不計其數(shù)。胡適《國語文學史》稱:“李易安乃是宋代一個女文豪。”鄭振鐸《中國文學史》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眲⒋蠼軇t認為李清照“是中國古典文學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保ā吨袊膶W發(fā)展史》)這些言詞并非都是虛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那么李清照究竟是怎樣在詞史上占一度之地,而且有那樣崇高的地位呢?
一個文學家于文學史上地位的界定,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他(她)的作品。文學不是思辨的科學,而是形象思維的“人學”,是反映人類社會精神或人類情感世界的。因此,評價文學作品是否人類精神產(chǎn)品中的精華,就應看作品對社會精神或人類情感的反映深度。
李清照于詞史地位的確立,主要依憑于其作品(主要是詞)。她的詞作可以說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體。在她的詞作中,突出表現(xiàn)了人類精神領(lǐng)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女性情感世界,她發(fā)臻于完美的藝術(shù)技巧,充分展示了其個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時期的作品,構(gòu)成了一部女性情感歷程的巨著。
與前代那些“應歌”填詞的作家不一樣,李清照只抒寫屬于她個人的獨特性情和真實感受,這是易安詞最顯著的特征。前代詞作者,多是些“雌男兒”模寫表現(xiàn)女性情感與生活的詞作。他們雖以寫男女傷離惜別為特長,并有過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難免發(fā)生隔靴搔癢乃至“偽情”的情況。再者,許多“雌男兒”為應歌笑歡娛之用,專寫妓女嬌揉賣弄的情態(tài),其感情往往淺露輕浮,軟弱無力,甚至于隱含著一種猥褻的心理。即便是“大得聲稱于世”的柳詞,也時有“辭語塵下”的弱點。而李清照的詞,多發(fā)至于本人腑肝之誠,把感性的生命部分發(fā)揚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摯之趣,少了模仿的忸怩作態(tài),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富有文學修養(yǎng)的名門望族,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載其母王氏也“善屬文”。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眼界開闊,氣質(zhì)高貴。而文學藝術(shù)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外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加之以李清照天資聰慧,極富文學稟賦;又酷愛讀書,博聞強記,形成了詞人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其父母對待兒女教育的態(tài)度非常開明,所以她從小養(yǎng)成開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發(fā)揮。王灼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脆,逼近前輩”。
心緒激蕩,任性豪逸的少女時代過去了,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幸福步入愛河時,她又演繹了一部傳頌千古的愛情經(jīng)典。李清照于18歲時適趙明誠。李清照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跌入了蜜罐,就站在高峰,就住在水晶宮里。趙明誠也生于官宦世家,其父趙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卻自幼愛好金石書畫,同是一個才華橫溢、詩文俱佳的翩翩少年。夫妻二人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經(jīng)常一起唱和詩詞,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賞金石珍品,陶醉于藝術(shù)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謂“金石姻緣”。這既是夫妻,又是詩友、學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進了二人的文學涵養(yǎng)與夫婦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別離卻給李清照的感情帶來強烈的沖擊。她把這種感情上的體驗,融進了詞篇,寫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婚后至南渡前這段時期,是李清照生活最為幸福美滿的時候,夫婦同志,伉儷情深;也是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無論慢詞、小令均達到很同造詣。其學識更為淵博,藝術(shù)技巧更加嫻熟,已基本形成獨具特色的“易安體”。而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多于個人情感,獨抒相思離愁及悠閑適的生活情趣。
但上天發(fā)現(xiàn)了李清照有更為博大的藝術(shù)才華,如果只讓她僅僅去寫一點閨怨,中國歷史,還有文學史將會從她身邊白白走過。1127年,金人的鐵錘砸濫了京都汴京的瓊樓玉苑,掠走了徽欽二帝,靖康之變,李清照夫妻流亡江南。兩年后,趙明誠奉詔赴湖州太守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她所珍愛的金石書畫珍品大多毀于兵亂之中,或失落于流離之間,幾乎喪失殆盡。李清照從此失去了較為優(yōu)裕的生活,以及志趣相投的伴侶、情感之寄托,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擱淺在愛之河床上。趙明誠死后,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她下嫁衣冠君子張汝舟,不想?yún)s遭受了拳腳。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無奈之際,李清照走上一條魚死網(wǎng)破的道路,解除了這段痛苦失敗的婚姻。而這次婚姻的失敗在李清照的心靈留下了難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愛火永遠地熄滅了,留下了只是萬丈的雨恨云愁!
上蒼有意要磨練這位孤獨無伴的絕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奪其情,苦其心。先讓愛侶趙明誠離她遠去,再派一個張汝舟試其心志。她駕一葉生命的孤舟迎著世俗的惡浪苦苦掙扎在生命的波谷浪尖。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可是這還不是李清照最傷痛,最孤獨的,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膝下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守著寂寞小院,身邊沒有親人,國事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她市場感到自己像是落在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讀懂她的心,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她飽經(jīng)憂患的后半生的靈魂絕唱,一首濃縮了她一生的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她在文學史地位杰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曉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得黑?恬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被稱為千古佳作,佳世絕唱。整首詞便是作者晚年凄涼、愁苦境況的藝術(shù)寫照:在凄風苦雨的秋日黃昏,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晚來的寒風、雁兒南來,黃花憔悴,都深深融動了詞人滿情愁緒。歸來堂上烹茶猜書的日子,繁花壓枝,把玩書畫的春晚……都一去不復返了。故土的淪喪、愛人的病去,以及世人無聊的誹謗,都是積郁在心頭的創(chuàng)痕?;\罩著她的是無盡的寂寞凄涼?!霸跻粋€愁字了得”,“愁”詞眼,在此處可不是以前“無端的愁”,而是刻骨銘心的痛,滲入心腑的衰愁、悲愁。在此所見的是孤寂凄惶、郁郁寡歡的李清照,我們似乎已見她最后悲慘的結(jié)局。
李清照為閨閣中人,以詞自傳,展示了一個女性的豐富情感也正在于此。男性詞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多表現(xiàn)的是她的某一心理細微側(cè)面,生活中的一些鱗爪而已,零亂而不集中,形象沒有系統(tǒng)性,更難說有什么發(fā)展變化的個性,就是同是女性詞人(或詩人)也難與李清照相頡頑。即邊是“才華焯約絕代”的上官婉兒,其作品多為應制之作,實不足道也;留有詩集的薜濤,雖然也是才華出眾,作品清麗雋永,卻始終難脫風塵氣;花蕊夫人的《宮詞》數(shù)十首,然心境平淡無奇,而毫無婉轉(zhuǎn)曲折之意;與李清照同代的魏夫人、朱淑貞,前者詞作流傳其甚少,后者則仿于悲怨,還是陳廷焯的評價較為公允:“宋女人能詩詞者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朱淑真,次則魏夫人也?!?/p>
李清照以其才名于世,并余響后世,稱譽百年,開一代之風氣,后世閨閣多以易安為楷模,嘆其才華,羨其伉儷情深,也為她大膽追求個人幸福發(fā)掘女性自身的天賦所感動。后世以才名于世的女性世起來越多。
自古以來女子,為男性所賞者,多為美色冠倫,或操守節(jié)烈者,而獨以才華令男性傾倒者,想必僅李清照一人而已李清照天賦因不待言,其性情之開朗、熱情,于美好生活的大膽追求,內(nèi)心情感的直率表露,更讓人嘆服。
滄海愁人李易安,絕世才女李清照。讓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再次縱覽李清照少歷繁華,中歷喪亂內(nèi),晚景凄涼的一生!她的成名是歷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練,是煉獄的鑄就。國愁、家愁、情愁,她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擱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積三千年北宋南宋之動蕩,終造就了她——愁人、才女的絕世美神。
總之,李清照詞中突出的個性和成就,尤其是對女性情感世界的細膩刻畫更奠定了她在詞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視中幗,直欲壓倒須眉”的成就。因此,她的作品才盛傳不衰,具有永久的藝術(shù)生命力,流風余韻,綿延千載,影響和沾溉了歷代無數(shù)作家和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