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要求學生要全面發(fā)展,語文教學規(guī)律則要求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應和諧發(fā)展。語文教育家張志公有一個貼切的比喻:“忽視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彼麖娬{:“聽說讀寫都要有標準,有規(guī)格,都應當嚴格訓練,一絲不茍?!庇捎诜N種原因,當前語文教學抓讀、抓寫,也抓說,但聽的訓練卻還處于一種下意識的、無計劃的狀態(tài)中,這種偏頗勢必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聽話能力是通過耳、腦、手等協(xié)調運用達到對口頭語言靈敏接受的一種能力。它是對語言信息的認知能力,由有意注意能力、對語音的辨識能力、對語義的理解能力、對話語的品評能力和對他人非語言信息(表情、動作、姿勢等)的接受能力等要素構成。聽話訓練無處不在,可結合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說話教學展開,也可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進行,本文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探索專門的聽話訓練的內容和方式方法。由于在聽話過程中注意力、記憶力、推斷力和組合力是衡量聽話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尺,因此通過對此的專項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話能力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一 聽話能力訓練的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使聽話訓練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要抓好聽前、聽時、聽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指導。
1.聽前指導
第一,思想指導。由于我們長期對聽話教學的漠視,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聽話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因此指導學生:(1)要養(yǎng)成耐心專注的傾聽態(tài)度。耐心就是不能沒有禮貌地隨意打斷別人說話或插話,專注就是集中注意力細心聆聽對方的話??梢哉f沒有耐心專注的傾聽態(tài)度就不可能順利地進行溝通交流。(2)要善用無聲的人體語言營造良好的聽話氛圍。微笑、點頭、親切和善的目光都在及時地向說者傳遞聽者的真誠信任和友善,從而使說者情不自禁地一吐為快。(3)要與說者的原意保持一致。作為聽者不能臆測說者的意思,而是要盡可能忠實原意??傊?,通過以上指導要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具備良好的聽話態(tài)度對于更好地獲取知識,與人交往至關重要,同時它還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yǎng)水平和文化知識水平。
第二,聽話技巧的指導。聽他人說話就是要抓住說話的要點,并對其未能直接表達出的意思進行合理推斷。(1)抓要點的技巧。說者在說話時,總有一句是他意思的核心,聽者抓住這句關鍵語句就是抓住了說話的要點。有時說話人在說出自己的中心意思前會蓄足情勢做好鋪墊,講出后又加以強調突出;有時則開門見山地將自己講話的主旨表達出來;有時聽話會由于一些話語一時未聽懂而受到干擾,此時一定不要顧此失彼,而是放過它繼續(xù)聽下去,事實上往往會過后自明,即使仍不明白也不妨礙對說話要點的把握。另外注意說者的停頓和轉折詞的使用。因為停頓可能是說者欲喚起聽者注意,而轉折詞則表明說話的重心在后面。如果說話無明顯的核心句,那就得分析說者是針對什么問題在什么情況下說這番話的,概括出說話的主要內容,從而把握他說話的中心主旨??傊?,要抓住說話的要點就得善于捕捉關鍵詞句,明確講話的意圖。(2)推斷的技巧。說者有時有些意思不便直說,要么拐彎抹角隱藏在話語中,要么干脆不說,這就需要把握一定的推斷技巧。說者往往用重音或變換多種語氣語調來曲折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從說者的語氣語調來推斷。還可從說者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從他說話的表現(xiàn)手法從話語的表面意思推斷深層含義。
2.聽時、聽后指導
進行聽話訓練時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好耐心專注傾聽材料的榜樣,以“身”指導。每一次訓練都要告知學生練習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其練習的自覺性。其次為學生介紹有關訓練的知識,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訓練的效果。如對注意力和記憶力的訓練就應讓學生了解影響注意力的主要因素,良好的注意品質和多樣的記憶方法等。再次應在認真批閱學生聽記作業(yè)的基礎上,做好講評工作。對于材料中的疑點和難點要認真分析指導,使學生對材料內容的認識更深入;分析造成失誤的原因,幫助學生尋找改進的方法。對學生訓練中的表現(xiàn)及結果(口頭的或文字的)要予以中肯的評說,指出其中的不足,但以鼓勵表揚為主。
二 訓練的內容和方式方法
1.聽話注意力和記憶力的訓練
任何一項聽話活動沒有高度的注意力是無法順利完成的,訓練學生聽話的注意力就是訓練他們注意說話人的“言談舉止”。注意說話人的“言談”即排除各種干擾,集中注意關鍵的話語,能自覺有效地控制注意力的指向性、持續(xù)性及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注意說話人的“舉止”即注意觀察說話人在特定場合中的表現(xiàn)包括周圍人的反應,以便更好地判斷說話人的意思和講話的效果。聽話過程中口語的瞬間即逝性決定了聽者要具備較強的瞬間記憶力,即較強的第一次感知記憶的能力。比如能一下子記住人名、地名、時間、重要數(shù)字和主要情節(jié)、重要結論等關鍵的字詞句段等。
訓練的方式方法:(1)在鬧中求靜,即有意在熱鬧的場合安排各種聽話活動,以訓練學生的注意力。(2)在說中戛然而止,即老師和同學在講話中突然停下來,要求其他同學說出老師或同學剛才講話的內容。(3)聽記古詩、名言警句。由老師讀或背古詩、名言警句給學生聽,學生聽后在老師的帶領下,跟老師一起邊說邊記,直到記住為止。
2.聽話推斷力的訓練
聽話推斷力的訓練就是由聽到的前面的話來推測判斷后面要講的大致內容,或說話人的身份、性格特點、說話意圖的技能訓練。
訓練的方式方法:
第一,推斷結果,即根據(jù)話語的邏輯推斷后面可能出現(xiàn)的結局或結論。如讓學生聽一段情節(jié)不完整的故事,要求續(xù)說或續(xù)寫故事的發(fā)展或結局,然后再與原故事進行比照,最后和學生一起探討點評,看誰的推斷更合理更精彩。
下面是一則訓練材料,要求聽后續(xù)寫故事結局,要求100字左右,時間10分鐘。
在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上尉忽然發(fā)現(xiàn)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fā)現(xiàn)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沒有立刻臥倒,他發(fā)現(xiàn)離他四五米處有一個小戰(zhàn)士還站在那兒……
同學甲:上尉感到很驚奇,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小戰(zhàn)士想讓他臥倒,可是小戰(zhàn)士卻不緊不慢地說:“不要緊,你仔細看那架飛機,機尾在冒煙,飛行的樣子也不太對,像是要爆炸了?!眲傉f完,就聽見不遠處轟的一聲,飛機爆炸了。(評:故事從側面反映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同學乙:“Oh,my god!”當上尉飛快地跑過去抱住他做好趴下的姿勢時,卻發(fā)現(xiàn)飛機穩(wěn)穩(wěn)降落,從機上下來一個穿著敵軍官服的人。上尉做好與他火拼的準備,誰知軍官竟張開雙臂擁抱過來,“上尉,是我,布拉克呀!”“你沒死?”看清是布拉克后上尉興奮極了,可只聽到“砰”的一聲上尉倒下了。原來這人是敵軍上尉的兒子,是混在軍中的一個間諜。(評:故事曲折,出人意料。)
……
批閱學生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豐富多彩,對結局的推斷各不相同,透出了學生的睿智和幽默。但也有因沒有聽清故事的具體情境使情節(jié)和結局不合理的。
原故事的結局是: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zhàn)士緊緊壓在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灰塵,抬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了兩個大坑。(評:故事有深刻的寓意,小戰(zhàn)士是幸運的,但更幸運的是上尉,他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救助了他自己!在我們的人生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多為難的事,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第二,推斷人物,即根據(jù)話語內容和語音特征推斷說者的年齡、職業(yè)、文化水平或興趣、愛好。這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深入觀察生活,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了解各種人的特點,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推斷意圖,即根據(jù)說者的表情、語氣和內容推斷其講話的意圖。如《茶館》第一幕,秦仲義為提高房租到茶館,王利發(fā)又是上好茶又是請坐,說道:“有您在我這兒坐坐,我臉上有光!”“二爺,府上都好?您的事都順心吧?”當秦仲義說明來意后,王利發(fā)緊接著說:“二爺,您說得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漲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從以上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推斷出能將茶館生意搞得紅紅火火的王利發(fā)確實有一套,他的言行處處顯出謹慎、機敏、圓滑,其目的就是為討人喜歡,混個好人緣以搞好茶館的經(jīng)營。
3.聽話組合力的訓練
聽話組合力的訓練就是對聽到的不同內容的話語進行歸類組合的技能訓練。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話語常是多向性的、多內容的,它需要經(jīng)過篩選,重新分類組合理出頭緒。在這過程中主要運用求同思維,根據(jù)話語的相似相同點歸類合并形成對事理的整體性認識,但對話語的組合不是其內容的簡單加減,而是融入聽者的主觀認知,帶有聽者獨創(chuàng)性的思考。良好的組合力會使聽到的話語含義更鮮明,內容更富邏輯性,也更利于識記。
第一,歸類組合訓練,即按要求對聽到的內容進行歸類組合。(1)詞的歸類組合:將聽到的一段話中的詞語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詞性分類,或按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的感情色彩分類。(2)句的歸類組合:將聽到的材料根據(jù)使用的句型或修辭等進行同類歸并。(3)段的歸類組合:聽完幾段材料后,按材料內容、中心主旨、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等要求進行歸類。
第二,理序組合訓練,即聽完順序被打亂的一段或幾段話后,讓學生按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序組合。這要求學生邊聽邊分析句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理出一條線索。如將一篇文章(課內或課外)某一段(幾段)內在聯(lián)系較緊密的內容打亂順序后讀給學生聽兩至三遍,學生邊聽邊記,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將材料排序,最后與原文對照,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積累經(jīng)驗。聽幾句本無本質聯(lián)系的話,要求學生通過增補一些內容將這些雜亂無章的話排序組合成前后關聯(lián)的完整的一段話。
以上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職中生聽話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方式方法的嘗試和探索,還顯淺薄,但筆者相信良好的母語環(huán)境為我們訓練學生的聽話能力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只要學生樹立自覺的意識,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要想練就一副好耳力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董菊初.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概說[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2
[2]田瑞云、劉永慧.語文教育行為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2:32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