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要為買材料、找素材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有時素材準備不齊,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些教學素材,造成教學效果下降。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大量的鄉(xiāng)鎮(zhèn)開始普及信息技術化教學設備,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也配備了電腦,開通了因特網(wǎng),建立了多媒體教室。作為比較熟悉計算機技術的年輕教師,學校除了讓我擔任美術教學外,還安排了兩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雖然工作任務重了,卻也讓我更方便探究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通過幾年來的探索,本人認為美術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后,對美術教學效果的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 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增強美術教學的情境感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語言導入或講解,再展示靜止的圖片,或者老師演示,然后學生練習,最后教師點評。這樣的課堂,情感成分較少,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大多情況下都是被動地接受和學習,重復著枯燥無味的步驟。而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語言、聲音、圖形、動畫等多種媒體教學,便于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沙漠、大海、森林等風景,或者許多不同的動物,或者某幅欣賞作品的背景等視頻,都是傳統(tǒng)美術課堂中難以再現(xiàn)的。
二 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
在美術教學中適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憑借它的直觀、新穎和生動,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求知欲望,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主動力,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如在以繪畫技能為中心的舊教學模式下,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講解知識、技能,卻不能完全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現(xiàn)在為了讓學生了解各種畫作的表現(xiàn)技法與藝術特點,完全可以借助相關軟件來展現(xiàn)。如教學中國畫,通過動畫軟件,能夠充分展示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以及處理畫面時采取定鏡顯示,連貫運作,放大觀看,反復比較,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受,調動學生的內(nèi)動力,加速了知識技能的掌握。從而縮短了演示時間,擴充了練習的空間,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三 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豐富美術課的欣賞教學
傳統(tǒng)的欣賞課形式單一,藝術情趣較少,審美教育相當于說教,欣賞美術作品幾乎只靠視覺感知。而多媒體的表現(xiàn)效果卻與藝術有相通之處,它能將藝術作品中的點、線、形、色的信息強度和畫面的吸引力放大,比課本中的平面圖片要強許多。如欣賞建筑藝術,除了可以欣賞建筑物的靜止形態(tài)或內(nèi)部構造,而且通過多媒體的動感顯示,可以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更不用說,通過因特網(wǎng)搜集大量經(jīng)典的美術作品,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使身處窮鄉(xiāng)僻壤的學生大開眼界,增長見聞,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藝術鑒賞力。
說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想到,美術教師要經(jīng)常搜集一些上課素材,有了這些素材就不怕上不好課了。誠然,教師隨時搜集、整理和儲備這樣一個素材庫是必需的,把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購買一定量的資料素材光盤,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錄像、動畫等放在計算機中,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隨時調用和處理。可是,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難道只需準備好素材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
對于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首先要對備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備課,并不是將多種媒體簡單地相加,而是要通過多種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集成利用,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把各種教學內(nèi)容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利用以計算機或網(wǎng)絡為核心的多媒體設備,以傳統(tǒng)的備課形式為基礎,圍繞教學目的,將課堂教學中涉及的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一定的教學過程設計,并且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整合。在上課時可能只需要利用展示臺,也可能要計算機和大屏幕相結合,也可能需要計算機教室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本人以自己的一堂美術課為例來介紹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初中美術課中賀卡、裝幀、招貼、標志設計等的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準備大量的圖例,可是課時又不夠,學生練習、反饋的時間也明顯不足,因此教學效率低下。有了信息技術,憑借計算機教學軟件,可以抓住重點和難點,把教師講授為主轉變成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學生之間協(xié)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我在制作《賀卡設計》課件時,搜集了很多賀卡畫,從內(nèi)容到形式多方面進行分析演示,使學生對賀卡的設計構思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在設計步驟上設置相應的從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的操作練習,使學生加深了對重點、難點內(nèi)容的理解,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導入。教師通過多媒體,運用聲音、畫面、導入語設置情境,從而達到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步: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及簡短的語言介紹,學生則利用教師準備好的課件進行學習和探討。
第三步:學生練習。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做出適當?shù)脑u價。學生則在練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錯誤并及時改正。
第四步:交流。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開展協(xié)作學習,在學生中形成交流和互評。
第五步:反饋總結。教師歸納總結,學生則自我測試、自我小結,達到知識與技能綜合提高。
當然,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的模式可以千變?nèi)f化,不拘泥于一定的程式或套路。我們使用信息技術,只是為了在美術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效率,能夠有助于全體學生的美術學習。如果一味地依賴信息技術,把傳統(tǒng)教學中一些無法替代的教學手段全部拋棄,則顯然是走入了另一個極端,是不可取的。信息技術的運用只用在該用之處,它讓我們的教學過程發(fā)揮最大的作用,讓我們的美術教學取得最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