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課新課程倡導“德育回歸生活”的理念,因此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的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把生活引進課堂,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思品課堂,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利用生活資源,努力將書本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使書本知識更具直觀性和生動性,讓學生感到親切,引發(fā)其學習的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人。
一 游戲法
游戲法即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參與課堂游戲,啟發(fā)學生快樂地、有效地理解掌握書本知識。如在教學“社會合作需要公平”時,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游戲活動——傳瓶子游戲,把全班學生平均分為兩縱隊,每個縱隊從第一個人開始,按序將瓶子傳至最后一個人,哪個縱隊所用時間少,哪隊就勝利。這個游戲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深刻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二 角色模擬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積極倡導“教育即生活”。陶先生認為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生活資源,尋找教育教學的契機,以此可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最佳辦法就是要從他們所熟知的身邊的事情或現(xiàn)象入手。校園、家庭和社區(qū)就是學生最親切的、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比如:我們可以將學生的校園、家庭或附近社區(qū)的生活場景通過小品表演、角色模擬等形式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從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會,最終啟迪思想,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該方法也能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及膽量。如:我在教學“維護人格尊嚴”時,首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在我們班級中存在哪些損害人格尊嚴的現(xiàn)象”,接著我引導各小組討論,并編排成小品,每位成員都有角色分工、扮演。這個方法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和體會教材中的知識、思想,最重要的是,大家在熱烈的氣氛中討論問題、扮演角色,學會了明辨是非,學會了合作團結。
三 情境創(chuàng)設法
情境創(chuàng)設法即在思品課教授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收集并利用相關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及其他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吸引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識,懂得去關注、適應社會。情境創(chuàng)設法包括用熱點問題、歌曲、視頻等方式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如:我在教授“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時,播放了汶川地震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視頻,并在視頻中設置了韋唯演唱的歌曲《愛的奉獻》,感人的畫面,動情的歌曲,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感受到了作為一位社會成員肩上的社會責任,并以此鼓勵自己努力學習。在教授“維護受教育權”時,我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展現(xiàn)我國西部貧困地區(qū)落后的教育條件:破舊的桌椅,快坍塌的教室,學生冒著酷暑嚴寒走路上學……接下來我又放映了我國西部貧困兒童自立自強、發(fā)奮求學的圖片,之后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看完視頻后的體會,同學們都很踴躍,紛紛表達自己努力上進的決心,氣氛很熱烈,這節(jié)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教授“社會規(guī)則和正義”時,我和同學共同講故事——“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在這特定的情境中,學生受到很大的教育,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的人。
四 實踐法
陶行知先生積極倡導“教育即生活”,他認為應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于一爐,才能真正發(fā)揮教育應有的作用。因此,思品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緊密結合實際,走進生活,才能體現(xiàn)其持久的生命力及強大的德育功能。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多組織、鼓勵學生走入社會,參加社會實踐,如社會調查。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確定調查的內容;接下來,老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分工合作,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形式來了解具體情況,然后制定相應的措施;最后可以以電話、電郵等方式向有關部門或媒體反映問題,提出建議。這種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特別是對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很有幫助。除了社會調查,為了讓學生跳出生活的小圈子,多關注民生,多關注國家,思品課堂也可開展“5分鐘時事講壇”,以此來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看報紙、電視或網絡,了解時事,然后在課前5分鐘進行新聞發(fā)布,其他同學發(fā)表對該新聞的看法。為了檢驗同學們關注時事的階段性成果,教師可以小組、班級為單位,開展時事競賽活動甚至可以開展時事興趣小組、社團活動,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參觀法也是一種教育學生的好方法。泉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這里有旅游文化勝地:閩臺緣博物館、泉南建筑博物館、華僑歷史博物館、清真寺、開元寺、老君巖……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多彩的人文景觀,因此組織學生多參觀實踐,對學生愛國情感、民族自豪感的養(yǎng)成極有益。
五 案例探究法
案例探究法即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身邊的實際生活案例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步驟包括:(1)教師在課堂上展示案例及要探究的問題;(2)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問題;(3)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依據(jù)學生推薦結果,每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進行交流發(fā)言;(4)根據(jù)發(fā)言情況,教師鼓勵全班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疑問,大家群策群力,達成共識,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整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成為了自己學習的主人。
以上五種方法都屬于思品課較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些方法有助于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思品課堂,使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的生活場景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并把所學用于生活實踐,從而更好地了解、感悟生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助于寓教于樂,學生能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里,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啟迪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正如生活德育觀認為:生活資源與學生之間距離越近,越容易產生親切感,運用生活資源恰當?shù)剡M行教育,更容易內化學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規(guī)范。因此,作為德育工作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放棄紙上談兵,放棄夸夸其談,應該善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日常生活出發(fā),用心挖掘、利用有教學、教育意義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獲得知識與精神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謝紹熺.正確把握“生活”提升課堂實效——以《政治生活》教學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7)
[2]鄧權忠.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略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8)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