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學是圍繞學生的需求開展的,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服務。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學會如何去學習,如何從學習中獲取知識,如何從學習中體會樂趣等是生本教育的根本;而有效的生物課堂也就必然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
一 起始于學生的需求,圍繞學生的興趣開展課堂教學展現生物課堂的有效特色
初中學生對生命科學是充滿好奇的,而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每節(jié)課的生物知識均有自己的好奇心和很想知道的知識,對此我校生物老師充分抓住這點開展教學。具體操作是:第一步:讓他們在預習和看書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或體驗來表達自己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認識;第二步: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全組及全班交流;第三步:學生和老師圍繞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開展討論和教學。
例如七年級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中的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我們的課堂設計是:首先是讓學生觀察和認識面包蟲,讓學生建立強烈的生物研究欲望。其次設計油、清水、花露水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供學生觀察,并讓學生學會觀察的基本方法。最后,我們設計學生再次有目的地觀察面包蟲。
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沿著興趣找方法、用方法。七年級初中生物《動物的行為》我們的設計:(1)學生首先就自己了解和知道的動物行為知識進行全班知識交流,交流解決動物行為的類型。(2)學生在觀察交流中創(chuàng)生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如不同動物行為的目的、動物為什么有這樣的行為、動物行為有無局限性等問題就得以提出。(3)圍繞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通過生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解答,教師作點評;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又突破了難點。(4)教師對學生的問題的點評及知識的歸納呈現的是學生自主解決知識的重現,這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成效的自豪感。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和生物知識的實用性,從而對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 服務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實現生物教育的有效目標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來解決知識問題,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服務;圍繞這樣的理念有效的生物課堂應該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要目的,讓學生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以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教學的重點。生物課堂中學生看書、觀察圖片、視頻等均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根據對學生心理的分析,學生自主學習以后往往有交流自己所獲的欲望,通常老師怕學生的交流會不著邊際,甚至收不回來,往往采用學生的看與老師講結合在一起。殊不知,這樣漸漸讓學生失去對看書的興趣,更失去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如果我們適應學生的心理,讓其大膽地提問或在小組內交流,甚至到全班交流,就會起到以下的作用:(1)激發(fā)學生看書等自主學習的欲望;(2)培養(yǎng)學生信息提取、信息篩選、發(fā)現問題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4)知識交流、思想碰撞有利于對學生自身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例如七年級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課我們的課堂設計是:(1)通過學生自主的閱讀、自主的小組合作查閱資料;觀察相關內容,提取相關信息(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科學家的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視頻信息(響尾蛇的生活習性和捕食技巧等)。(2)學生小組交流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就交流中提出的問題全班展示,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總結科學家成功的經驗(科學的方法、科學的執(zhí)著);得到觀察法、實驗法等研究生物的方法,分享科學家成功的經驗、更分享自己自主學習的成果。(3)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學會像科學家一樣去觀察生物、認識生物、研究生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4)有想法就有做法,在學生有科學研究欲望時,由小組合作運用實驗法設計實驗,實施實驗、記錄實驗、分析實驗、交流實驗。(5)全班交流實驗,生生互動完善各種實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進一步鞏固和理解實驗法的基本步驟;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對實驗法的認識及應用。
三 定位于學生的學有所用,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
中學生之所以出現厭學或討厭哪個學科的現象,除去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老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夠等以外,主要是因為學生覺得學無所用,沒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體會。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肯定是在學校、老師、家長的要求下不得不進行的,是“他律”,作為生本教育下的生物課堂就是要變“他律”為“自律”,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激發(fā)內在的學習潛能。具體表現在:(1)生物課堂中或課堂外充分組織學生應用自身所學生物知識,讓學生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2)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身具備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運用于生活更會讓學生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3)在不斷與實踐相結合中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為培養(yǎng)實踐操作型的21世紀社會急需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以上三步就是讓學生知道生物知識魅力無限;這種魅力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這種魅力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例如八年級生物“微生物”我們教研組老師的教學設計是:(1)通過學生分組自主學習、調查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微生物的神奇(自行對包子、饅頭、蘋果的發(fā)霉研究實驗)。(2)學生在交流中根據自身掌握的生活經驗結合相應微生物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微生物無處不在。(3)組織學生實施應用知識(釀制葡萄酒、自制酸奶、自制泡菜、自制豆腐乳等),感受微生物的魅力。(4)學生展示和分享自己應用知識獲取的成果(請同學、老師、家長品酒、喝奶等),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成就感和駕馭知識的自豪感。
這樣的設計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熱情,而且激發(fā)了他們不斷學習,不斷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小問題的熱情。通過讓學生體會知識的樂趣,學生形成一種學必有所用,用必有所獲的良性發(fā)展,形成了對知識的渴望,這對教學知識很有幫助。
總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有效生物課堂應該體現教學圍繞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三個層面上,充分挖掘學生的資源、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激活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挖取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切合點而用于生物課堂,最終培養(yǎng)會學習知識、能初步應用知識的新時代的中學生。
參考文獻
[1]黃海勇.生本理念下的課堂組織[J].人民教育,2009(15)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