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生活中無論是火車票或飯店發(fā)票,經常能看到一個類似右邊的圖形,這是二維碼的一種,叫做矩形二維條碼。二維碼是一種快速識別文字的技術;事實上二維條碼技術是在一維條碼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的前提下產生的。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維條碼通常是對物品的標識,而二維條碼是對物品的描述。
關鍵詞:二維碼 二維碼分類 二維碼特點 二維碼應用
一、二維碼的簡介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相比一維條碼,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
二維碼是一個用計算機軟件編碼技術形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在幾何圖形中可以通過編碼技術來存儲數字、漢字或圖片,它是一個不含電子芯片的存儲器,而且這個圖形可以通過打印、印刷、屏顯等形式出現,其成本遠遠低于電子存儲器。
二、二維碼的分類
二維碼可以分為二維條碼(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和矩陣式二維條碼(平時所說的二維碼)。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形態(tài)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維條碼堆疊而成,其編碼原理是建立在一維條碼基礎之上,按需要堆積成二行或多行。它在編碼設計、校驗原理、識讀方式等方面繼承了一維條碼的一些特點,識讀設備與條碼印刷與一維條碼技術兼容。但由于行數的增加,需要對行進行判定,其譯碼算法與軟件也不完全相同于一維條碼。
矩陣式二維條碼以矩陣的形式組成,它是在一個矩形空間通過黑、白像素在矩陣中的不同分布進行編碼,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用“點(方點、圓點或其他形狀)”表示二進制“1”, 用“空”表示二進制“0”, 點的排列組合確定了矩陣式二維條碼所代表的意義。矩陣式二維條碼是建立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組合編碼原理等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圖形符號自動識讀處理碼制。
三、二維碼的特點
1.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字節(jié),或500多個漢字,比普通條碼信息容量約高幾十倍。2.編碼范圍廣:該條碼可以把圖片、聲音、文字、簽字、指紋等可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編碼,用條碼表示出來;可以表示多種語言文字;可表示圖像數據。3.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這使得二維條碼因穿孔、污損等引起局部損壞時,照樣可以正確得到識讀,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4.譯碼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條碼譯碼錯誤率百萬分之二要低得多,誤碼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偽性好。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7.條碼符號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8.二維條碼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閱讀器識讀。
四、二維碼的應用
表單應用:公文表單、商業(yè)表單、進出口報單、艙單等資料之傳送交換,減少人工重覆輸入表單資料,避免人為錯誤,降低人力成本
保密應用:商業(yè)情報、經濟情報、政治情報、軍事情報、私人情報等機密資料之加密及傳遞。
追蹤應用:公文自動追蹤、生產線零件自動追蹤、客戶服務自動追蹤、郵購運送自動追蹤、維修記錄自動追蹤、危險物品自動追蹤、後勤補給自動追蹤、醫(yī)療體檢自動追蹤、生態(tài)研究(動物、鳥類...)自動追蹤等。
證照應用:護照、身份證、掛號證、駕照、會員證、識別證、連鎖店會員證等證照之資料登記及自動輸入,發(fā)揮「隨到隨讀」、「立即取用」的資訊管理效果。
盤點應用:物流中心、倉儲中心、聯勤中心之貨品及固定資產之自動盤點,發(fā)揮「立即盤點、立即決策」的效果。
備援應用:文件表單的資料若不愿或不能以磁碟、光碟等電子媒體儲存?zhèn)湓畷r,可利用二維條碼來儲存?zhèn)湓?,攜帶方便,不怕折疊,保存時間長,又可影印傳真,做更多備份。
火車票應用:臺灣高鐵、中國大陸的火車票票面上也均印有防偽二維條碼。但是,隨手丟棄的動車車票很容易泄露個人信息,手機使用網絡上下載的二維碼掃描器就可以輕易的讀出火車票上的二維碼信息。目前,還尚無防止破解辦法,鐵路部門建議撕毀二維碼部分。
手機二維碼應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技術簡單的說是通過手機拍照功能對二維碼進行掃描,快速獲取到二維條碼中存儲的信息,進行上網、發(fā)送短信、撥號、資料交換、自動文字輸入等,手機二維碼目前已經被各大手機廠商使用開發(fā)。手機二維碼是二維碼的一種,手機二維碼不但可以印刷在報紙、雜志、廣告、圖書、包裝以及個人名片上,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或輸入二維碼下面的號碼即可實現快速手機上網功能,快速便捷地瀏覽網頁、下載圖文、音樂、視頻、獲取優(yōu)惠券、參與抽獎、了解企業(yè)產品信息,而省去了在手機上輸入URL的繁瑣過程,實現一鍵上網。同時,還可以方便地用手機識別和存儲名片、自動輸入短信,獲取公共服務(如天氣預報),實現電子地圖查詢定位、手機閱讀等多種功能。隨著3G的到來,二維碼可以為網絡瀏覽、下載、在線視頻、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等提供方便的入口。
作者簡介:
[1]李銀花(1972.11),女 漢族 河北保定人 95866部隊有線電教研室,講師,從事話務專業(yè)教學
[2]劉雪莉(1979.04 ),女 漢族 河北保定人 95866部隊基礎教研室,講師,從事基礎教學
[3]宋建英(1981.08),女 漢族 湖南常德人 95866部隊報務話務教研室,助教,從事報務專業(yè)教學
摘 要:數字化校園工程將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校園學科教學信息系統(tǒng)等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學校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校務、電子教務、遠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統(tǒng)及信息化班級,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完善、功能健全、組織有序的數字信息體系,從而逐步實現校內育人環(huán)境和部分社區(qū)教育環(huán)境的信息化。本文是將移動數字技術在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創(chuàng)建數字化校園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移動數字技術 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 數字化校園 對策
隨著無線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商業(yè)化普及,“寬帶無線”正在取代“寬帶”成為校園網基礎建設的熱點?!耙苿訑底中@”或者“無線數字校園”也成為近來數字化校園和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熱門話題。隨著在歐美地區(qū)校園網建設中的成功應用,“移動數字校園”正在“西風東漸”,成為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先進模式的特征和方向。
一、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現狀
“數字校園”從廣義上講就是指學校的信息化。數字校園工程將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校園學科教學信息系統(tǒng)等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學校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校務、電子教務、遠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統(tǒng)及信息化班級,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完善、功能健全、組織有序的數字信息體系,從而逐步實現校內育人環(huán)境和部分社區(qū)教育環(huán)境的信息化。
“移動數字校園”建設第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無線網絡應用于電教中心、實驗班等局部區(qū)域,部分師生實現基本的無線接入、組網和應用。由于第一代移動數字校園上網終端主要依靠筆記本電腦,成本較高,增加了移動數字校園方案應用普及的難度。從目前的移動數字校園建設情況來看,第一代“移動數字校園”主要采用無線局域網技術,從網絡鏈接的層面解決了校園網內部的接入覆蓋和靈活組網問題,但與有線校園網相比并未對教學模式延伸和教學應用創(chuàng)新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第一代“移動數字校園”的投資回報并不是很清晰。
二、衛(wèi)生高職院校移動數字校園的主要實施內容
主要實施內容包括:
(一)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是指依托技術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使人們可以通過使用各種移動設備(例如手機、iPad、Tablet等)來方便靈活地進行圖書館各類數據信息的查詢、瀏覽與獲取的一種圖書館信息提供服務模式。
(二) 移動教務。移動教務信息系統(tǒng)是利用網絡、移動通信、信息管理等技術進行開發(fā),為具備移動通訊設備的用戶提供一個即時、方便、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教務信息訪問平臺。
(三) 移動OA。移動OA(Office Automation)也就是移動辦公自動化,是利用無線網絡實現辦公自動化的技術。它將原有OA系統(tǒng)上的公文、通訊錄、日程、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等功能遷移到移動設備上,讓您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掌上辦公。
(四) 移動迎新離校系統(tǒng)。新生入學服務是面向全校新生、學校各院系及職能部門,集各項迎新工作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離校工作服務管理系統(tǒng)以網上跨部門協(xié)同工作的方式辦理離校手續(xù),以期為畢業(yè)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離校服務環(huán)境。移動迎新離校系統(tǒng)為新生和畢業(yè)生提供方便、高效、一體化的入學報到環(huán)境,為各級管理人員搭建業(yè)務管理及協(xié)同平臺。
(五) 移動就業(yè)信息發(fā)布。就業(yè)信息發(fā)布的移動化,可以讓信息及時有效的發(fā)布出來。例如:在一個招聘現場,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將實時信息發(fā)布到就業(yè)信息網上,同時還可以上傳現場照片等。這樣給就業(yè)信息發(fā)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六) 移動校園論壇等應用。移動校園論壇可以讓師生無時無刻地了解校園動態(tài),發(fā)布各種信息。
三、衛(wèi)生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學校廣泛認知和采用的第一代無線局域網數字校園技術,主要通過在數字校園信息基礎設施中引入低成本寬帶和無線技術,實現局部的物理校園網絡接入擴展,在基礎網絡接入層面實現快速低成本網絡覆蓋和組網。把教職員工和學生從網線的羈絆中解放出來,實現初步的、局部的移動教學。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對現有數字校園有線網絡基礎設施的延展和補充。衛(wèi)生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的是將數字化技術與醫(yī)學教學、實驗、管理的有效結合,達到管理手段與教學應用的新飛躍,這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結束語
通過探索移動數字技術在數字化校園中的應用已達到在深層次上實現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教育科學、系統(tǒng)科學的有機融合,從而開拓一系列全新的研究、發(fā)展與應用領域。 基于這一理念,傳統(tǒng)普通教育中的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組織原則、教育評價、德育工作等等從觀念到實施都將發(fā)生較大的轉變。移動數字校園使用成熟的寬帶無線IP技術標準,移動數字技術將在實現隨時隨地的網絡設備與計算機終端聯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數字教學應用和教學模式的延展。教學模式的延展表現為從傳統(tǒng)的一對多走向一對一和端對端、從校園擴展到家庭、從間歇被動走向主動連續(xù)。教學應用將真正實現設備無關、應用隨身,師生可充分利用筆記本、臺式機、校園網終端、家庭網絡終端等教學資源,實現連續(xù)的超越有線空間和教學終端局限的應用模式延伸。
類似移動IP這樣的寬帶移動技術引入“移動數字校園”的建設體系。移動性已經從局部擴展至全局,從多個數字孤島走向融合,從筆記本電腦擴展到臺式機、掌上電腦等多種設備,以及所有校園網上的終端設備。園區(qū)的子網之間、園區(qū)子網與師生家庭網絡之間都可實現無縫漫游,移動數字校園的移動性真正實現從電腦終端的局部移動向教學應用無限漫游的質的飛躍。
(注:本文為廊坊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論文,編號2011011013)
參考文獻:
[1] 萬里鵬 陳雅 鄭建明﹒中國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思考﹒情報科學﹒2004﹒3
[2] 許鑫 蘇新寧﹒新一代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1
[3] 李耀麟 劉魁元 楊慧敏﹒基于協(xié)同教育理論的數字化校園構建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