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在班級學習體系里面,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運用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以小組目標達成為策略。合作式學習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體思維能力和動作技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包容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存在著一些誤區(qū):
一、過于強調(diào)合作的形式
如:前段時間我講的高效課中,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為了體現(xiàn)小組合作盲目的設(shè)計了一些小組活動,使得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內(nèi)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我們的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zhàn)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事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
所以在設(shè)計小組合作時要有目的,讓學生知道在合作討論或完成什么事情,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nèi)容缺乏挑戰(zhàn)性,也就是說沒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設(shè)計小組合作問題時要選擇那些需要合作的,沒有合作價值的東西不合作。
三、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tǒng)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合作得出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是正常的,關(guān)鍵是老師怎樣引領(lǐng)。
四、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xiàn):
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guī)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nèi)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
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事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在這方面要注意小組長的主持能力,小組長可以安排某個同學生第一個發(fā)言,某個第二個發(fā)言,最終總結(jié)出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
五、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與其自身內(nèi)在的因素有很大的聯(lián)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
總的來說,通過小組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明確了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誤區(qū),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