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大學護理學院;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濟醫(yī)院心內科
跨理論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又叫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模型,其作為綜合性和一體化得心理學研究方法,近年來在健康行為領域極為成功,該模型已用于眾多健康行為改變研究,被引證為過去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理論健康促進發(fā)展模式之一[1]。本文主要介紹健康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型的概念、內容、其應用進展及其拓展領域。
跨理論模型的概念與內容
1.1跨理論模型的概念
跨理論模型(TTM)是一個有目的的行為改變的模型,它把重點集中在行為改變方面的個體的決策能力,而非社會的、生物學的影響力[2]。TTM理論模型是在綜合多種理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動態(tài)的綜合的行為改變理論模型。該模型提出,個體的行為變化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而非單一的事件,人們在真正做到行為改變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動態(tài)循環(huán)變化的階段變化過程發(fā)展。對所處不同階段的個體應采取不同的行為轉換策略,使其向行動和保持階段轉變[3]。
TTM應用于健康行為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改變人的不健康行為如戒煙、戒酒、戒毒、控制體重等;另一方面,用于幫助人們培養(yǎng)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為,如定期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安全性行為、防止紫外線過度輻射、預防乳腺癌、壓力管理、組織變革、合理消費行為等[4]。
1.2 跨理論模型的內容
TTM的內容架構分為四個部分:變化階段、變化過程、自我效能、決策平衡。變化階段反映了個體何時產(chǎn)生行為改變,變化過程體現(xiàn)了個體的行為改變過程;貫穿于變化階段和變化過程中的自我效能和決策平衡反映了影響個體行為改變的因素。
在跨理論模型中,變化階段是模型的核心,指的是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各行為變化階段的劃分參考了行為改變的時間性、動機和恒心層面[5]。TTM將個體的行為改變過程分為5個主要變化階段,包括: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保持階段。這些變化階段反映了個體行為變化的意圖,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不同個體可能會以不同的變化率通過各個階段向前變化,需經(jīng)歷一系列動態(tài)循環(huán)的階段變化后才能達成真正的行為改變。①前意向階段是指人們尚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點,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沒有想要采取行動的階段,通常在進行測試的6個月以后。②意向階段是指人們在未來6個月想要有所改變的階段。③準備階段是指人們在不久的將來想要采取行動的階段,通常是指在接下來的30天內。這個階段的個體通常已經(jīng)試圖進行改變,或者已經(jīng)做出某種努力來為真正的改變做好準備。④行動階段是指人們在過去的6個月內在生活方式上已經(jīng)有了顯著的改變,但是行為改變仍然是新的、尚未穩(wěn)定的變化,問題行為的故態(tài)復萌的風險性仍舊很高,需要行為改變者的注意和警戒,防止行為退回到前一階段。⑤維持階段是指人們的行為改變至少持續(xù)了6 個月以上的時間,行為變化已經(jīng)變成一種習慣,退回到前意向階段的風險性降低,環(huán)境性誘因的影響逐步減少,對行為改變的信心在逐步增加。
2、跨理論模型的應用及不足
2.1應用
TTM有合理的理論建構和實際支持,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綜合行為改變理論模型,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健康行為的改變中。Prochaska[6]認為,TTM模式可推廣涉及到戒煙或可卡因、控制體重、調節(jié)高脂飲食、青少年過失行為、安全性行為、避孕套使用、體育鍛煉、乳腺照射篩查等12種健康行為的干預。Velicer W.F.等[7]利用TTM采用專家系統(tǒng)對吸煙者控煙的研究表明,戒煙率在22~26%,僅次于藥物療法。陳小芳等[8]的研究表明,跨理論模型應用于高血壓病人的低鹽飲食健康教育中,病人的低鹽飲食意愿加強,食用高鹽食物的頻率下降,健康教育措施效果肯定。焦娜娜等[9]的研究表明,跨理論模型應用于控煙干預中,使吸煙者每日吸煙量減少,嘗試戒煙次數(shù)增加,室內吸煙狀況改善。徐莉等[10]運用跨理論模型對中小學生久坐行為進行干預也取得了顯著的作用。
在伊朗針對40~65 歲的女性進行了一個關于應用跨理論模型預防骨質疏松的干預調查,主要是通過在干預組進行分階段提高肌肉力量和身體平衡訓練,在控制組則沒有干預。干預后訓練組表現(xiàn)為身體活動顯著改善,而對照組則沒有顯著的改變。結果證明,TTM在身體活動干預上有很好的可應用性[11]。以行為改變?yōu)槟康牡慕】到逃殉蔀閲鴥韧獾难芯繜狳c,在眾多的理論指導中,階段性改變模式在改變糖尿病患者行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行為改變過程中,戴文英[13]等應用跨理論模型分階段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2.2 局限與不足
TTM在個體層面上描述、解釋和預測行為的改變是很好的,但在面對群體時,有不少問題需考慮[14]。近年來TTM對群體行為干預的應用方面進行了很多努力,并且也得到了成功的嘗試,策略是在普遍性原則和方法的基礎上針對群體中的個體裁制出特異性方案,可以說是一種群體和個體融為一體的方法。不同的人群對階段匹配干預會有不同的應答,需要研究文化對干預方案的影響。TTM像其他理論模型一樣,只能從某一角度來闡明行為改變的規(guī)律,不可能解決行為干預的所有問題,需要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這一模型。此外,該理論所提出的 5 個階段尚不清晰,在概念上存在含糊、不明確的地方,因此對各變化階段的測量不盡如人意,將會直接影響到預測和干預的效果[15]。
3、跨理論模型的研究展望
3.1研究范圍和領域不斷拓展
跨理論模型從80年代提出至今,已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健康行為改變研究中,其研究范圍從醫(yī)學領域向社會其他領域如管理領域、經(jīng)濟學領域不斷拓展。隨著TTM理論建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范圍和領域將越來越廣。
3.2啟示
目前,國內外已將跨理論模型廣泛應用于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中,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復教育中較少見,但其預期的臨床效果卻較顯著。因此,我研究計劃應用跨理論模型,根據(jù)模型的變化階段制定的不同康復教育措施對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康復教育,研究其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與護理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Samuelson M. Changing unhealthy life-style: who’s ready who’s not? An argument in support of the stages of change component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m J Health Promot, 1997,12(1):13-14.
[2]Prochaska JO, Velicer W F.The Transtheoretical M odel of health behav- ior change.Am J Health Promot,1997,12:38- 48.
[3]尹博.健康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型[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3):194-199.
[4]Velicer WF, Prochaska JO,F(xiàn)ava JL, et al. Smoking cessation and stress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 Homeostasis, 1998,38:216-233.
[5]Cardinal BJ.The stages of exercise scale and stages of exercise behav- ior in female adults·.J Sport Med Phys Fitness, 1995, 35: 87- 92.
[6]Prochaska J, Velicer WF, Rossi J S, et al.Stages of change and decisional balance for 12 problem behaviors[J ]. Health Psychol,1994, 13(1):39-46.
[7]Velicer W.F., Prochaska J.O., Bellis J.M., Diclemente C.C., Rossi J.S., Fava J.L., Steiger J.H. An expert system intervention for smoking cessation. Addict Behav, 1993,18:269-290.
[8]陳小芳,汪國成,曾宇谷,等.跨理論模型在高血壓病人低鹽飲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1,25(6C):1640.
[9]焦娜娜.跨理論模型在長沙市社區(qū)控煙中的應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0:56.
[10]徐莉,瞿旭平,毛晨佳,等.運用跨理論模型對中小學生久坐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2):145.
[11]Kambiz Karimzadeh Shirazi, Shamsaddin Niknami, et al. Ahome-based, transtheoretical change model designed strengthtraining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exercise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inIranian women aged 40—65 yea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Health Educ Research, 2007, 22(3):305-317.
[12]Smith C,Ryan A.Change for Life/Cambia tu vida:A healthpromo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l for African descendent and Latino adults in New Hampshire[J]. Prev Chronic Dis, 2006, 3(3):105-107.
[13]戴文英, 莫文梅, 汪陳設, 等. 階段性改變模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行為改變中的應用[J]. 護理與康復, 2009, 8(4):348-350.
[14]楊廷忠, 于文平, 黃麗. 行為改變的一種策略和方法: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模型介紹[J].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2,11(3):352-353.
[15]Sanderson C A. Health Psychology[M]. Hoboken: John Wiley Sons Inc,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