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強求作文高分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更有部分所謂的專家在各種刊物上提出“高考作文取悅閱卷老師的法寶”等等之類的話語,滲透著嚴重的功利主義思想。況且各個校園所外現(xiàn)的普遍現(xiàn)象是:中學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動空間有限,生活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一些封閉式管理的學校更是把學生限制在學校的四堵圍墻之內(nèi)。小天地之中,連電視、報紙也不常接觸,寫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這些沉浸于數(shù)理化公式試題中的大腦,怎能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與靈感?狹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長“不準讀閑書”的禁令與某些家庭電機上的封條,這一切也往往導致學生大腦的貧乏,而這種貧乏的大腦又怎能產(chǎn)生深刻的思想與豐富的表達?于是,一切為了考試得分,在這種利益驅(qū)使下,教師“克隆”了前人的思想,再來“克隆”未來國民的思想,這樣的直接后果是:中學生作文除了空話、套話就是謊話、假話。鑒于這個寫作弊端,我們認為可以試著讓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寫作和編輯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寫作和編輯的過程中獲得素材,捕捉靈感。
我們的做法就是讓學生試著編輯一本作文集。主導思想是:通過以編促寫的活動,挖掘?qū)W生的寫作興趣,揚起學生的寫作潛能,在學生自我參與的過程中,增加作品相互交流的機會,增強學生自我寫作、修改、編版、設計、匯編的綜合能力,以力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目標。同時明確規(guī)定,這本作文集可以以自己的作文為主,也可以是他人的作文,既可以是本班本年級的作文也可以是跨班跨年級的作文。
編輯是一種文學活動,處于讀者和作者之間。編輯的內(nèi)容具體指的是:制定計劃、組織稿件、選擇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組織和撰寫言論、制作標題、安排版面等幾個方面。根據(jù)作文教學規(guī)律,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和漫長的過程,因而“編”就成為了作文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我?!肚嗖莸亍肺膶W??膭?chuàng)辦就為學生的“編”提供了條件,學生通過編寫作文集,激發(fā)了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
一、編寫作文集,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害怕寫作文,每當寫作文時,或者唉聲嘆氣,或者抓耳撓腮,叫苦不迭,為了完成任務,只得“榨文”,甚至以抄代寫,敷衍成篇,寫出的文章,也是枯燥無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生給同學、朋友寫信,卻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并且語句通順,頗有文采,究其原因,其實也并不奇怪,學生不會寫文章,主要原因還是學生不喜歡上作文課,對作文沒有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迷戀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潛能,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興趣有著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性作用,對正在進行活動的推動作用和對活動的創(chuàng)造態(tài)度的促進作用。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才能激發(fā)寫作的積極性??鬃釉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若“樂之”,學習就能事半功倍。要改變學生對作文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作文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誘發(fā)體驗的欲望。而編輯作文集的舉措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際操作的平臺。學生親自體驗“編”的各種滋味,從寫作者自身的角度評判文章的優(yōu)劣,增強寫作的責任感,激發(fā)其寫作的興趣,既而提高寫作水平。張志公先生說:“必要性是興趣的根源,不覺得需要,怎么會有興趣?”學生在編輯自己或別人的作品時,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沖動:必須對作品從主題、體裁、機構等方面去進行分析、取舍等,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就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興趣自然就有了。這樣學生就會饒有興趣地投入到“編”的活動中。
二、編寫作文集,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
“編”講究的是“生生互動”,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辦版、出訪、寫作。這些都是需要學生親自體驗和實踐的?!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是這樣注釋的: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也可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習用電腦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通過個體與各體的相互作用,通過活動實現(xiàn)知識經(jīng)驗的增長,在編輯作文自選集的活動中,有十多本是學生自己用電腦進行編輯和版面設計的,作文集的質(zhì)量不斷得到提高,由原來的手寫改為電腦打字。每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都可以編輯一二本作文集。“編”是學習者以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帶著一定的目的和對外界的預期,對現(xiàn)實的事物(客體)展開實際的觀摩、操作和實驗等,直接獲得關于客體的信息,同時在頭腦中不斷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概括等,并對自己的活動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反思抽象,從而建構起關于客體及活動的知識經(jīng)驗。這是個體經(jīng)驗獲得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徑。杜威曾說“在做中學”,皮亞杰及其后繼者的研究均表明了“做中學”的重要性。這樣,在編輯作文集的活動中,學生的動手能力無疑可以得到提高。
三、編輯作文集,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作文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只注重學生作文的寫作,教師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總結(jié),得失的評價,卻漠視了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壓抑學生個性心理,教師普遍忽視關注學生的成就,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評價機制,甚至一定程度上把教師個體自身的寫作意識和愛好作為評判作文好壞的標準。須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編”能從很大程度上彌補其不足。通過“編”,可以讓學生體驗編輯工作的辛苦,咀嚼編輯成功之后的喜悅;既可以給學生提供發(fā)表的機會,也可以讓學生在自編的作文集上發(fā)表,可以在校版??习l(fā)表,還可以通過教師的推薦到社會上的報刊發(fā)表,這些都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幾乎每一個人都有發(fā)表欲,應該說,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們說話總希望盡可能多的人聽到。但是,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語文老師一個讀者,這就好比一個演說家在滔滔不絕的演說時,下面只有一個聽眾——學生的寫作興趣從何談起?相反,如果學生意識到他的作文將有很多讀者,那么,他的寫作積極性將會提高,寫作態(tài)度也會更認真。自從鼓勵他們自編作文集后在班級、年級、校園流通時,每當看到同學們手里拿著自己的作品在閱讀時,我總能看到那些同學內(nèi)心的無比自豪感溢于言表,這必將更堅定他們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決心,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不少同學已自覺向更高級別的刊物投稿,如高三(5)班的葉同學的習作,就發(fā)表在了《作文周刊》上。當我把《作文周刊》葉同學的習作亮出來以后,全班一陣雷動。寫作文開始不再變成學生的一種負擔,這也許是作文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吧!
伴隨著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編輯作文集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原始欲望與動力,提高寫作的興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個性品質(zhì),提高自我動手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教學的改革,對于高考作文分數(shù)比重日漸加大而廣大師生作文心理卻日漸帶有濃厚的功利主義、應試意識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來說,應當是時不我待。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