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后進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獨立性,學習沒有目標,導致有些學生干脆放棄不學,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下降,成為了后進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教師肩上的擔子很重,因此對后進生的轉化是問題的關鍵。
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1 欠缺正確思維方法
正確的思維方法是解題的重要因素。不能自主順利解決問題的學生比較缺乏邏輯知識,自學能力差,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后進生常會有概念不清楚、判斷不恰當、推理不嚴密等表現,歸根到底是沒有認識和掌握必要的邏輯知識及邏輯思維規(guī)律。后進生由于認識不清、知識系統混亂,加上題中設置的條件的干擾和變式,就會出現亂套解題方法,機械模仿,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學習障礙。
2 學習習慣差
許多數學后進生由于白小以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不能提前預習,在課堂上不專心,對老師布置的練習和作業(yè)馬虎應對,遇難則過,抄襲了事。不能自主說明解題依據,不想尋根求底,解題時不講過程,不講條理,得出結論便可,課后不去及時復習,認真總結??荚嚽安徽J真復習,馬虎應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3 學習目的不明確
許多后進生的智力因素并無明顯差異,有研究表明,如果學生智商較高,而學習目的明確,對所學科目感興趣,學習刻苦,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反之則不能。在中小學,許多中低智商的學生比高智商的學生學習好的現象很普遍。
二、數學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以上分析了初中數學后進生的表現及產生的諸多原因,筆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數學學科的特點,提出了初中數學后進生轉化策略。
(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重情感教育,用愛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中學數學是一門較枯燥的學科,多數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那么要讓學生喜歡你這門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愛心和耐心。教育中獻出愛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若老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責罵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成見,不喜歡這位老師。這樣學生就沒有上這位老師課的心情,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學習成績也會大幅度下降。教師應該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的手段鼓勵學生。只要學生有小小的進步,教師就要及時地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數學課到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有主人翁的責任感。
2 樹立后進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挖掘后進生潛力的基礎。只有自信,才有競爭,才能積極向上。因此我盡可能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課堂上我讓后進生多做些基礎題,上黑板板演,站起來回答問題等等,使他們得到較多地肯定和表揚,調動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教學中應該遵循“宜淺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則。
3 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中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他們好奇的問題。課堂上我們教師也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好勝心理,在教學中激發(fā)后進生的求知欲。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后進生往往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他們不會學習,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等只會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要求學生預習、自學,在學習中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和聯系,總結尋找學習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fā)引導,讓他們先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覺思考的能力。
1 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管是在課前的預習,還是在課堂上的學習,甚至是在課后的練習。都需要學生通過自覺學習來完成。特別是后進生,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后,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
2 培養(yǎng)探討的習慣。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引發(fā)后進生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中,引發(fā)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
3 培養(yǎng)小結的習慣。在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小結,即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重點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里?這樣強調自己去學習。小結使學生學習的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容易忘記。
綜上所述,轉化后進生永遠是一個實施素質教育和實現教師個人價值所面臨的雙重難題。作為教師,如果在以上各方面多能為后進生花點功夫,后進生也會變成優(yōu)秀生,實踐證明是這一切是可行的。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