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散性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指對同一個問題,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不同角度地、不同側面地對所給信息或條件加以重新組合,橫向拓展思路,縱向深入探究,逆向反復比較,從而找出多種合乎條件的可能的答案、結論或假說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fā)散創(chuàng)造。
我所任教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教學中不愿被動地適應、服從、模仿或執(zhí)行,而是想力求成為主動的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和選擇者。除此之外,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想象力也極為豐富。因此,我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學習與記憶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以激活其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
聯(lián)想是記憶的基礎,也是新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的手段。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地為教詞而教詞,而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從而使學生的詞匯記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常用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的方法:
方法一:讓學生學會遣詞造句
遣詞造句是指以某指定的詞匯或詞組為思維發(fā)散點,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檢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比如說在教授“cook collect milk pick water taste pull up”這些單詞,當課件出示圖文這些詞匯時,老師問:“What can you do on the farm?”學生回答“I can cook”老師接著問“cook what?”如果學生不知道,老師可以示范“cook food,cook…”學生“cook eggs,cook ducks,cook dogs,cook sandwiches….”他們的思維一下子就被發(fā)散了,一個個詞組猶如潮水般涌了出來。然后造句“I can cook eggs.I can cook ducks.I can cook pears.”接下來由pick說到pick oranges,pick apples,pick bananas,I can pick pears.I can pick bananas…collect“collect eggs,collect stamps,collect storybooks,collect collect…”
通過這樣的練習,雖然其中可能出現(xiàn)不少錯誤,但從中不難看出學生聯(lián)想豐富,思維活躍,更重要的是不僅讓學生掌握了cook這個單詞,而且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和cook有關的句子及用法。
方法二:讓學生學會“左思右想”
無論是教學新詞匯還是復習舊詞匯,都可以啟發(fā)學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把兩個或多個詞匯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
例如,學習England一詞時可以將English,London,the UK和British等單詞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詞匯知識,又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又如,在教學spring、summer、autumn和winter這四個表示季節(jié)的單詞時,我將天氣、花草樹木的生長、動物的活動、著裝以及旅行安排等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既達到了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再如,在教學單詞piano時,教師可以將piano這一樂器作為思維發(fā)散點,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如guitar、violin和ac—cordion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如何幫助學生探究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方法三:讓學生學會給詞匯“添枝加葉”
詞匯并不是孤立的,每一個詞匯都屬于相應的詞匯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多次嘗試在詞匯上“添枝加葉”,即詞匯“滾雪球”活動,從而讓學生學會新授詞匯及其用法。
例如,在教學單詞Internet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讀音及用法,筆者讓學生四人一組開展添“枝”加“葉”(即擴詞成句)的訓練活動:Internet—surf the Internet—I surf the In—ternet—I usually surf the Internet—I usually surf the Internet at the weekends.這樣,學生就由孤立地學習單詞自然地過渡到了說句子。這一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開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幫助他們對新知識識記、回憶和再認,提高了學習效率。
詞匯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五、六年級學生應達到二級目標。二級目標在詞匯方面的規(guī)定是:學習本級話題范圍的600至700個詞匯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構建詞匯與相應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發(fā)散性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二級目標所規(guī)定的詞匯。
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詞匯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開闊其思路,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賀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