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們總喜歡說“這個世界的未來是屬于孩子的”。然而,這個世界卻不屬于孩子。這個違反邏輯的常識在中國很少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注意過。孩子的周圍,總是設置著一道道有形或無形的深院高墻;還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種美麗的口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間,阻斷了孩子的自由夢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往后讓一讓,給孩子留出一塊自由的空間,給他們一雙屬于自己的翅膀,讓他們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樂趣,領略下俯視萬物眾生的靈感?
柳斌認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是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突破口”。由此可見,“減負”的意義不言而喻。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雖然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大力貫徹落實“減負”精神,但是,家教、補習班、提高班等仍然存在。上海師范大學燕園村也認為:“‘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也有稱作‘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我以為,稱‘課業(yè)負擔過重’不妥。因為這一名稱,意味著‘學生負擔過重’僅僅是學校的過錯,因而‘減負’也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其實,‘學習負擔過重’與‘減負’不只是學校的過錯和責任,也是家庭與社會的過錯和責任。我看,‘減負’倒是一項典型的系統(tǒng)工程,單靠學校是辦不成的,必須學校、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共識、攜手合作,才有可能達到應有的目的?!碧接憽皽p負”中的學校因素的多,探討家庭和社會因素的少。
(二)
就業(yè)難是社會熱點。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亮牌“誠招本科畢業(yè)以上人才”,本科畢業(yè)以上面談(面試),本科以下免談。走進人才市場,碰到博士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不稀奇。青島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說:“市場經(jīng)濟就是能人經(jīng)濟,不能把能人經(jīng)濟調動起來。就不是真正搞市場經(jīng)濟?!蓖艨偛玫脑挷缓枚笆袌鼋?jīng)濟競爭(現(xiàn)代競爭)是人才競爭”,這是大家認同的。社會何處沒有人才競爭?而人口爆炸等國情效應愈使人才競爭更加激烈,就業(yè)難上加難。就業(yè)走后門的歪風邪氣更是帶來了競爭“硝煙味”。這種人才競爭,對就業(yè)、對教育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壓力。
升學,過關斬將,優(yōu)勝劣汰,是一個篩選過程,幼兒園入學、小學入學、初中入學、初中升學、高中升學、大學入學,每一階段家長都不敢大意,其中普通高中最關鍵;競爭最為激烈,達到高潮,到了高考,競爭白熱化了。高中階段以下為普及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入學率要求100%;初中入學率要求100%,鞏固率要求98%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升學不成問題,況且免交學費。因此,學生、家長壓力不大。高中以上階段非屬普及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不再100%。高中實行繳費上學,既然要家長自己掏腰包,當然要挑好點的學校了——最好是普通高中、重點高中;如果能上重點高中,那么離大學的門檻不遠了;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家長便千方百計地爭著交高額的擇校費,不惜血本,硬是要讀重點高中,保證不偏離“已設計好的軌道”。這樣,中學階段就有“普高熱”“擇校熱”“大學熱”,而且“高熱”不退,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因此,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家長壓力特別大。
其實,學生、家長狂熱,爭的是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和優(yōu)先受教育的機會這樣的教育資源,押的是學習成績和家庭的經(jīng)濟實力以及人情世放,為的是不進薄弱校免“遭罪”,為的是順利升學,為的是考大學好就業(yè),為的是考博士出人頭地、留學光宗耀祖。學生、家長有一百個理由、一百種的追求,每一個要求都不會過分。但教育資源匱乏難以適應人口大國普及九年教育的要求和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就近入學,劃片招生,不允許擇校”“機會均等”的初中招生政策,換來了一片藍天,還給孩子童年,家長、老師、政府也輕松。高中招生情況就不同了?!捌崭邿帷背掷m(xù)不退,甚至升溫。普通高中門庭若市,班班爆滿。中專招生,出檔線一降再降,甚至“免試入學”100%升學(高中)。職業(yè)高中、職業(yè)中?!笆茏琛辈磺?。普職比的調控政策、鼓勵就讀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優(yōu)惠政策,左右不了學生、家長的意愿,難于改變“已設計好的軌道”。升學與否,考上重點高中與否;這里要經(jīng)過一番拼搏撕殺的,學生乃至家長、老師怎能沒有壓力、學生怎能沒有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呢?
高招錄取率,重點高中獨占鰲頭,升學率接近100%;普通高中也有“希望之星”,高中數(shù)人,但仍有考生寧愿或只能選擇走進社會或相約明年高考。高等職校不受他們青睞,總是招不滿。同樣,升學與否、考上重點大學與否;這里也要經(jīng)過一番拼搏廝殺的,學生乃至家長、老師又怎能沒有壓力?學生又怎能沒有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呢?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又是父母的心頭肉??粗驅W習繁重而日益消瘦的孩子,做父母的心疼,同意“減負”。但走出家門看到激烈的競爭,想到孩子未來就業(yè)問題,便又要求補習了。學校不許,便自請家教。學校“減負”了,家長卻又請家教,學生課業(yè)過重負擔還是沒減輕。市場經(jīng)濟競爭壓力客觀存在的,但是學校、家庭、政府、社會不能人為地把壓力過早轉嫁到了青少年學生身上。學校、家庭應該成為學生在競爭社會生存的“抗壓墻”,保證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并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去了解社會,讓學生身心得到鍛煉,不斷成熟,去適應社會。
(三)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說:“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是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突破口?!痹黾咏逃?jīng)費投入,提高普及程度和層次,縮小學校間辦學水平的差距;大幅度地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地滿足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同時改革招生考試制度;這是“減負”、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這應是“減負”中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正在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
怎樣才能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蕭宗六認為“減負”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F(xiàn)在學校教育觀念不斷更新;而家庭教育觀念和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相對滯后了。許多家長十分迷信“勤能補拙”。“勤”能補“拙”嗎?這里關鍵在一個“度”的問題。作業(yè)練習太少了,考試很容易過關,學習時間太短了,肯定影響學習積極性,學業(yè)水平提升不了;但如果超過學生可能承受的負荷,課難、聽不懂,練習做不完,作業(yè)難、做不了,時間不夠用,當然會影響到體力下降,精神不濟,成績上不去,甚至考試不及格,升學沒指望。學習上的失落感,這種強烈的體驗會成為沉重的包袱,巨大的壓力,使學生抬不起頭走路,挺不起胸做人。“失敗教育使教育失敗”,必然毀了一些本可以發(fā)展個性、學有專長的學生。這樣下去,還談什么提高學習效率或教學水平呢?
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yè)過重負擔。不少家長是有顧慮的:“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會不會降低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是不是與勤學好問矛盾”“我減別人不減,成績會不會輸給別人”等等,這些都是家長最想知道的、也是社會關注的話題。如果讓家庭、社會了解更多的教育理論和科研成果,家庭和社會的顧慮自然消除。認識到“減負”的必要。他們將積極關心、支持、配合、參與“減負”,實施素質教育。對此,政府有引導的責任,而借助學校來宣傳指導是較好的途徑。在孩子——學生面前,家庭和學校關系直接密切,關于教育,教師最有發(fā)言權。而學校對家長宣傳指導“減負”最好的方式是加強家長學校、社區(qū)學?;顒?。傳達“減負”精神;授子教育理論;解釋家長“減負”的疑惑、輔導教育方法,形成共識,達到共育。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