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加強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教學課題也被擺上了更突出的位置,如何使作文教學工作更能貼近生活、適應社會,使教學更具有開放性、能動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出高質量的作文?筆者結合新課堂改革要求和作文教學實際,就建構高中作文教學模式,推行效能性作文教學。更好地適應當前開放式高考命題。談幾點看法。
一、推行效能性作文教學現實意義
1 推行效能性作文教學是適應高中語文課改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拓展視野、擴大知識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只有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要求,科學分析,積極探索。并結合當前開放性高考作文試題要求,通過開展效能性作文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能很好地體驗優(yōu)秀作品的寫法,掌握優(yōu)秀作品寫作的各種技法,并能綜合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融通于寫作,體現到文章,使教學工作真正做到來源于書本,貫徹于生活,貼近于實際,從而提高學生應知應會和實際寫作能力。
2 推行效能性作文教學是破解學生寫作難題的需要
通過長年教學實踐情況看,目前,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遇到寫作就難下手、難動筆、生搬硬套等問題。有的學生習慣于用素材堆文章;有的學生不能切合寫作命題,胡編亂造;有的學生在文章結構上難以把握。開展效能性作文教學就是要切合當前寫作過程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現狀,把作文教學的功夫放在引導、訓練和提高上。讓學生能在很短時間內,結合命題要求,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3 推行效能性作文教學是訓練學生應變思維的需要
所謂應變思維,就是隨著環(huán)境變化、題材變化,及時拿出應對性措施。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比較特殊,學校、家庭基本是一線,無從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即使所掌握的資料,絕大多數也是第二手、第三手資料,道聽途說的比較多,素材的真實性、可靠性都存在很大問題。如何提高學生應變思維,在復雜事件中和綜合性題材中,分清主次,明了主旨,抓住本質?筆者認為,效能性作文教學通過教學手段的革新,可以打破作文教學常規(guī),把作文教學變?yōu)橛柧殞W生應變思維的重要手段,通過文章立意的變更,讓學生在短時間及時拿出寫作提綱,寫出好的作品。
二、推行高中效能性作文教學方法與措施
1 作文技法傳授與應知、應會,融通相結合,在夯實學生基礎能力上下功夫
如何教會學生寫好作文,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除了要在課堂中及時向學生傳授必要的作文技法外。更重要地是引導學生把應知應會的內容及時進行融合,合理運用,準備表達。如議論文題材作文教學,除了要向學生傳授議論文寫作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外??梢越M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段、分層訓練(命題訓練、論據收集篩選、正反論證運用)等,教師作引導,讓學生去發(fā)揮,從而使每個層次訓練逐步深入。在此基礎上,可推行倒置寫作訓練法,結合近年來的高考命題,讓學生寫作品的開頭和結尾。學生謀劃作品結尾時,自然而然地會去思考整篇作品的結構框架、題材選擇、技法運用。通過倒置法訓練。既可節(jié)省學生寫作時間,同時,也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余地,對于技法運用、知識貫通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生活感悟積累與作品陶冶評析相結合,在增強學生感知能力上下功夫
學生品文首先要知文、懂文。作文教學不應游離于語文課本教學之外,而是語文課本知識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正因為書外文章書內找,無論要求學生寫什么樣的題材文章,以不變應萬變,都可以從必讀和選讀作品中找到影子。一是文體可以相通,二是寫作技法可以相近,三是寫作語言可以相融。在此基礎上,再加入個人生活感悟、社會關注的熱點,文章就會有深意,有創(chuàng)新,有特點。關鍵是如何將兩者融合,這就需要平時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引路、領路作用,在分析文章時,做到品、評結合,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可提供相關作品供學生參考,前提是不得摹仿提供作品中寫作技巧,而是要讓學生另辟蹊徑。
3 快速命題訓練與鋪設作文框架相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整合能力上下功夫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分段訓練對于學生整體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的每一段、每一章節(jié)都有其主旨和內涵,分段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對于材料性作文而言,做好文章命題更是關鍵,好的命題往往也是作品寫作成功的一半。命題訓練重要地是讓學生透過表象看實質,圍繞本質內容,通過正面、反面、側面分析,合理進行組織材料,鋪設作文框架,做到分合統(tǒng)一,文意貫通。2008年全國卷高考作文提供了“抗震救災”有關的材料作文,包括捐款、救援隊等六條與抗震救災有關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題材。云南一滿分卷考生另辟蹊徑,從反面角度去選材,以“變味的善良”為題,組織題材,使文章在眾多考場作品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