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教學不是預先設計的、唯一的課程方案的執(zhí)行過程,而是一個基于一定基礎的、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情境的基礎上,循著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機智地調節(jié)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創(chuàng)設“動態(tài)生成情境”則是化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要求教師用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在預設方案的設計上,要求教師為課堂教學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師生有充分對話、交流、評價的機會,寬容學生思考的突發(fā)性和偶然性,促成課堂教學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埋下“伏筆”;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上,要求教師不是機械地執(zhí)行預設方案,而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基點,在尊重預設方案的前提下,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差異性;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上,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視課堂為具有特定生成功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jù)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生與文本互動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過濾”和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同聲音和精彩“插曲”,從中發(fā)現(xiàn)可以把教學進一步引向深入或拓展延伸的新“契機”,靈活調整“預設方案”,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樂于參與的、富于創(chuàng)新的、主動建構的教學活動,不斷地動態(tài)生成新問題,產(chǎn)生新認識,獲得新體驗,在動態(tài)生成中展現(xiàn)師生智慧的火花。那么,就中學化學教學而言,都有哪些動態(tài)生成策略呢?
一、善待錯誤,明辨是非促生成
錯誤也是教育資源。因而,面對學生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不要急于拋出標準答案,更不要代替其思考。在教師多次強調之處學生仍然出現(xiàn)錯誤時,臉上仍應不慍不怒,且對原本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并快速采取措施,調整預設,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做、去看、去想、去說、去比較、去感悟,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對容易出錯的地方加深印象,牢固建構知識。
例如:在分析電解硝酸銀溶液時,同學們先寫出陰陽極的電極反應式,陽極:40H——4e=Q2+2H2O;陰極:4Ag++4e=4Ag,再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將兩電極反應式相加,得到總反應式4OH+4Ag+=Q2+2H2O+4Ag。從思維方式上看,學生已經(jīng)做得很好,雖然不正確,也不能馬上否定他們的答案,而要先給與肯定,在此基礎上再一步步提示他們放電的氫氧根來自于哪里,他們就會明白了。
二、巧設問題,組織討論促生成
巧設問題是指問題的設置要合理,要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可過難或過易,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開放性和生成空間。同時,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能夠引起爭論,要有利于通過爭論將問題討論逐漸引向深入并一步步生成后繼問題。合理的問題設置是動態(tài)生成的關鍵。如果一個化學問題比較簡單,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就能很快解決,那就沒有進行討論的必要;反之,若一個化學問題過于繁瑣或有較大難度,不管留出多長時間讓學生展開討論也不可能得出結論,這樣的問題同樣沒有組織學生討論的必要。要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交流中有所生成,至少這個問題對學生個體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獨立解決起來比較困難,而要通過小組討論才能解決。也只有這樣的問題才會引起學生強烈討論欲望,才會成為動態(tài)生成的堅實基礎。在問題討論中,教師應保持中立原則,要給學生予以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不要替代學生思考,不要指責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節(jié)外生枝”和“意外插曲”,要保護不同觀點,要相信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弄清是非”,實現(xiàn)生成。
例如,“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教學,讓學生以HCl、CH3COOH溶液為研究對象,應用實驗對照法,設計實驗方案,證明CH3COOH是弱電解質。學生會設計出取相同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測量溶液的pH,或與鎂條反應,或與碳酸鈉等鹽反應。教師進一步追問這些實驗的共同點,從而繼續(xù)追問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證明CH3COOH是弱電解質。學生通過討論還可以進一步設計出測溶液的導電能力、鹽溶液的酸堿性等方法。
三、抓住疑點,引發(fā)爭論促生成
就是讓學生針對某一化學問題(疑點),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學識發(fā)表不同意見。把學生在理解、感悟上的疑點視為一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爭論生成新知識、新技能、新思想。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疑點,捕捉良機,通過對教學疑點的追問尋疑、爭論辨疑、反思釋疑等方式引領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形成彼此思想上的交鋒、碰撞、融合。
例如,在學習速率的影響因素壓強時,我們從壓縮氣體體積使得壓強增大來分析壓強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有學生會提出:改變其他條件而引起的壓強改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結果會不會一樣?這時,需要教師此時就要抓住學生提出的這一疑問,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辨析,以生成正確結論。讓學生分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給出得到這一結果的理論依據(jù)。再通過分析壓強對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改變了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引起的,從而得到正確的結果。
四、抓住亮點,激勵評價促生成
學生獨特思維之亮點是“動態(tài)生成”的寶貴資源。因而,教師要善待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獨特思維所閃現(xiàn)的“智慧火花”,激勵他們標新立異、勇于質疑、大膽猜想,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
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的熱效應與鍵能之間的關系時,學生往往會搞混淆是反應物斷鍵吸收的能量減生成物成鍵放出的能量,還是反過來。這時有學生會提出:“根據(jù)蓋斯定律,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可以等于反應物斷鍵過程的反應熱加上生成物成鍵過程的反應熱。”教師視這為動態(tài)生成的良機,及時給學生以激勵:“這位同學對蓋斯定律理解的很好。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其他同學也要向他學習?!苯處熢诮o同學們激勵評價,肯定其積極思考、勤奮學習的基礎上,也抓住同學們高漲的學習熱情,改變預設方案,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態(tài)生成情境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問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預設的同時,隨時關注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新信息、新思維和新方法,開發(fā)和利用良性的生成問題,構建活力課堂。真正做到“以境生情”,以良好的情境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識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精神的需要。
(責任編輯 付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