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中生心理問題提出的背景
結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學實踐,筆者就如何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討和分析。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育特點,在不同階段確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怎樣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怎樣利用集體講座、心理訓練、心理咨詢、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把個案輔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素質,是本文分析的重點。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可操作性強,實效性強。
二 高中生心理問題提出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取得進步;可以用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困難,用堅定而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與失??;會在順境中一路領先,也會在逆境中奮勇崛起,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對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開,如學科滲透、心理咨詢、團隊工作等。本文主要結合班級管理工作實踐,就班主任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和嘗試。
三 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創(chuàng)新點
1.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
筆者從高一新生入學開始,就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心理保健的重點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教會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
隨著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獨立性、自主性逐漸提高,心理閉鎖性特征也更明顯,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所以在高一第二學期筆者在繼續(xù)加強學習心理調節(jié)指導的同時,側重良好人際關系的引導,加強心理訓練,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學會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克服各種困難與挫折的勇氣。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漸漸被調動起來,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大大增強,踴躍參加各項活動,表現(xiàn)突出。
2.開展心理咨詢,注重個別輔導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最有利于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學生最好的心理醫(yī)生。班主任要根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來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和調整心理狀態(tài),為他們將來的成才與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理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雙方達到情感和心靈的交流,消除學生的精神壓力,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
四 高中生心理問題矯正取得成效的方式方法
在工作中,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育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以及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階段確定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采取講座、心理訓練、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以個案輔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的辦法,不斷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素質,取得了顯著效果。
對青少年本身而言,若能把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當作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將是十分明智的選擇。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yè)進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十分重要的任務。教師和家長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機會,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針對成因,重在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其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本目標是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個性的健全發(fā)展,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1.不失時機地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幫助他們過好“三關”
人生之路,是希望之路,又是坎坷之路。環(huán)境的改變,集體的重組,對新生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新的起點。幾年來,我們注意抓好高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規(guī)校風,特別注重幫學生過好“三關”,即生活關、學習關、角色轉換關。
2.爭取家長配合,使學生能定出合適的期望值
人生不能沒有期望,有了期望,便出現(xiàn)了“期望值”問題。有的家長認為“文化大革命”耽誤了自己,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一心指望孩子上大學跳出農門,光耀門楣等。由于“望子成龍”心切,有的家長從幼兒園起就劃定孩子的人生軌跡和學習標高(一般沒有想到其他指標),不管孩子是否吃得消,一個“苦”字指導,個別的還以“棒子”指導。這無疑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了壓力。為此,我們采取家訪、開家長座談會,或者把家長請進學校個別漫談等形式,與家長溝通思想,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心理,懂得如何對待快要成人的大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定一個合理的期望值。這樣,學生的心理包袱減輕了,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系也得到了改善,還優(yōu)化了家庭教育環(huán)境。
3.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敏感傾向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想取得學業(yè)和事業(yè)的成功,高中學生也不例外。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由于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過重,失敗體驗過多,師長期望過高,外部評價過低,再加上家庭、社會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就會使一部分學生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在思想意識上造成消極的自我意象,若不能及時糾正,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我不行”“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怎么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負擔,走向成功呢?“霍桑效應”不無啟迪。這要求教師應努力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
4.抓好個別輔導,堅持內化為主,促進自我排解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心理障礙者的閃光點,采用多鼓勵少指責的方式,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和希望,從而增強克服心理障礙的信心和力量,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疏導,促進自我排解。
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變革和發(fā)展對教育的新的要求,也是傳統(tǒng)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轉變的標志之一,需要社會、學校各方的積極配合。因此,除了上述做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綜合施教,突出一致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才可能使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闊步前進,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