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代社會對中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目前職校的英語教學面臨著英語教學基礎薄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學習氣氛不濃、厭學現(xiàn)象普遍等一系列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興趣、情感教學、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對策措施,期望為提高職業(yè)中等學校的英語教學水平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藝考生 英語學習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198-01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擁有了更多與世界對話的機會,博大精深的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的交流日益密切,而具備良好英語能力的國際化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卻頗顯薄弱,為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中職院校中藝術類考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與英語教學狀況令人擔憂。為改變這種狀況,職校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探索出一些適合職校學生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
一 當前職校藝考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
目前的職校學生文化基礎水平普遍偏低,他們不愿下工夫,更談不上吃苦,厭學現(xiàn)象普遍存在,教學活動被動應付,課堂交流不暢,課余不主動朗讀,日常用語交流少,大部分學生厭倦英語學習,導致了職業(yè)中等學校英語教學的困境。
2.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方法和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的影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教師累得氣喘吁吁,學生聽得迷迷糊糊,聽寫單詞、讀課文、做練習、測驗考試,周而復始,形成了機械的程序化,教學課堂沒有生機與活力,使得學生對英語這門主要靠對話交流的課程失去了交流的興趣,課堂變成了一潭死水,老師主動地灌,學生被動地聽,學習成了一種使命,上課成了完成任務,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中職學生心里懼怕學習英語,失去了信心
由于英語基礎薄弱,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懼怕心理,逃課、抄襲作業(yè)、害怕課堂提問、害怕聽寫單詞、害怕讀單詞、害怕讀課文,是他們共同的表現(xiàn)。上英語課如同聽天書一般,不知所云;面對單詞不知如何讀;教師領讀時,只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其實卻迷迷糊糊什么都不明白。學生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感覺,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二 改善職校藝考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對策
1.實行趣味英語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教學要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對英語“沒有興趣”的藝考生,作為一線教師,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長時間“不喜歡”英語的藝考生,教師們不能操之過急,必要的話可以降低要求,在他們實在不會用英語表達的情況下,可以換用最簡單的方式,譬如說用漢語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只要說得到位,一樣也可以得到表揚。這樣,他們便會認為自己在英語課堂上并不是一無是處,這些許的成就感也會使他們在課下努力。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習方法上加以引導,鼓勵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有句話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終身學習,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要求的。
此外,利用現(xiàn)代傳媒技術,發(fā)揮眼、口、耳、手、腦的感知功能,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聲、像教學設施,做到直觀、有趣味,使學生易于接受,不僅做到有直觀的感性認識,更有有趣味的理性講解,從而改變了一成不變的課堂、嚴肅認真的老師、枯燥無味的環(huán)境,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2.消除情感障礙,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心理障礙是可以逆轉的,如逆反心理可以轉化為求知欲,嫉妒心可轉化為進取心。英語教師與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樣,也應理解掌握這一理論,并運用一定的心理理論知識,深入了解學生各自的心理特點,做好對藝考生的指導和轉化工作。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并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只是由于學習成績的落后而造成自卑,喪失自信心,最后自甘墮落。對這類學生,如果教師能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比單純的學科知識輔導和糾正錯誤所發(fā)揮的作用更具有持久力。
3.構筑師生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系易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易于師生間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教學雙向活動的開展,易于用真摯的愛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不斷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教師自然的教態(tài),和藹可親的微笑,耐心細致的啟發(fā)誘導,熱情禮貌的語言,對學生每一點積極因素的鼓勵,都會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成為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動力。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需要,而每位學生如果經常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對他個性的尊重,更容易使他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更自信。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從學習到生活全面關心學生。在教學中,要改變過于嚴肅的形象,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們感覺有安全感、親切感,從而減少焦慮,充分調動起學生語言學習與習得的積極情感。
誠然,藝體類考生的學習現(xiàn)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只要教師們堅定信心,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采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就能全面提高藝體類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為藝考生順利進入高等學府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