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是學生抒發(fā)情感、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小學是學生打好寫作基礎的關鍵時期,扎實的基礎對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應重視作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用新理念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樂于表達,勤于寫作。本文從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對比、關注學生心理四方面探討了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關鍵字】小學 作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072-01
作文是學生抒發(fā)內心世界、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寫作的形式和技巧,教授學生套用死板的形式,背誦大量的文章等,限制了學生的寫作內容,忽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寫作失去了興趣,而把作文當作一種負擔和壓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用新的思維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呢?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以書面形式表達的過程,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學生的表達欲和興趣程度的大小,因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我喜歡的動物》寫作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動物的不同形態(tài),利用多媒體的倒放和慢放功能,讓學生仔細地觀察這些動物,然后說出每種動物的特點、差異及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最后用筆把這些想法寫在紙上,完成寫作。又如,教學《我喜歡的水果》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喜歡的水果帶過,放在課桌拼成的展示臺上,創(chuàng)設水果王國的情景,讓他們根據興趣選擇觀察并品嘗水果,說出水果的名字、形狀、顏色和味道等。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抒發(fā)自己的觀點,為之后的寫作做好鋪墊。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內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寫出感興趣的事物,把腦海中想要表達的東西,認真、主動地表述出來,有利于幫助他們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二 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寫作素材
小學生作文常常表現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寫出的內容也總是空話、大話、假話等。素材是作文的基礎,是創(chuàng)作文章的關鍵部分,只有真實可靠、作者親身經歷的素材才能讓其寫出感人肺腑,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寫作素材,讓生活成為文章的源頭,情感成為文章的活水,幫助學生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例如,教學《我的祖國》寫作時,很多學生只是從書本上片面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崛起,不能深刻理解地繁榮昌盛背后中國發(fā)展歷程的艱辛,致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感情,沒有創(chuàng)新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淮海紀念塔,讓他們在紀念塔中重新認識中國的歷史和頑強不屈的精神,用戰(zhàn)爭時代的歷史遺留物,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豐富寫作素材,讓學生通過所觀、所感寫出自己心中的祖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拜訪革命老人,聽紅色故事。通過革命老人的切身表述,再現當時戰(zhàn)爭時的激烈和殘酷,讓學生感同身受,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寫作中,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讀者的情感,自然能寫出感人至深的作文。
三 做好學生語句表達的比對和指導
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語言運用并不熟練,寫作時經常會出現用詞造句不恰當的情況。面對這種情形,教師不能一味地否定學生的寫作成果,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是應做好引導工作,采用對比法,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詞組和語句,完善所寫文章。例如,有的學生在寫《我的外婆》時,會寫“外婆的臉圓圓紅紅的,像秋天的蘋果,一笑起來還有兩個酒窩”。描寫外婆走路時會出現:“外婆有一個拐杖,走路時,外婆會拄著拐杖,蹦蹦跳跳地往前走?!薄诿鑼憽段业牡艿堋窌r,會寫“弟弟非常愛笑,笑起來會有一道皺紋……”這時,教師可以把這兩篇文章在班上念出來,引導學生注意作文用詞和語句不當之處,講解它的含義和用法。之后讓學生回家注意觀察自己的外婆和弟弟笑起來的形態(tài),以及外婆平時走路的姿勢等,下一次上課時,讓他們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說出來,指出原來文章錯誤的地方及修改的方法。通過這種對比和指導,可以加深學生寫作的印象,讓學生懂得寫文章不能憑空想象,而是在寫之前要認真觀察,書寫用詞準確、語句優(yōu)美的作文。
四 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勤于寫作的習慣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對一件事的興趣并不能堅持長久,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不代表可以讓他們愛上寫作。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寫作和需求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發(fā)現、感受、體會,讓寫作成為一種表達手段和一種交流習慣,讓學生從被動寫作變成主動寫作。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把一天中發(fā)生的事情都記錄下來;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小說、雜志或觀看電影等,讓其寫出觀后感,發(fā)表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當學生遺失或撿到物品時,可以引導學生寫“尋物啟事”或“失物招領啟事”;讓學生根據熱點新聞或社會焦點,寫一篇題目、題材自定的作文。還可以挑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貼在黑板報上;鼓勵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用比賽激勵他們學習等。可以把學生的生活與作文完全聯系起來,引導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并且通過這種方法,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寫作成為學生的需求。
總之,小學階段是奠定學生寫作的關鍵時期,作文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勤于表達的好習慣,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對比,以及以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于寫作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愛上寫作、樂于寫作。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