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裁分析是語篇分析發(fā)展的較高階段,人們可以通過體裁分析揭示不同體裁語篇獨具的圖示結(jié)構(gòu)和語言表現(xiàn)形式,探討語篇的意義和功能。本文運用體裁分析理論,分析了奧巴馬勝選演講的圖示結(jié)構(gòu),并總結(jié)了它在功能、釋義、語言層面上的一些特征。
關鍵詞:體裁;體裁分析;勝選演講
[中圖分類號]:[H0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8—0—02
一、體裁和體裁分析
對于“體裁”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體裁研究可分為兩個主要學派:以John M. Swales和Vijay K. Bhatia為代表的斯威爾斯學派和以Jim R. Martin為代表的澳大利亞學派。Swales 認為,體裁是交際事件的一種分類,“包括具有共同交際目的的一組交際事件”(Swales, 1990)。Martin 把體裁看做是“我們作為特定文化中的成員,所從事的一種階段性的、有既定目標的、有目的的活動”(Martin,1984)。雖然兩大學派對體裁的定義措辭不一,但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體裁是交際事件的一種類別。所謂交際事件就是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運用語言在社會生活中辦事的實例。(2)交際目的是確定體裁的重要因素。它決定了體裁的存在,形成了語篇的“圖示結(jié)構(gòu)”,影響著語篇的內(nèi)容和風格的選擇。(3)體裁具有規(guī)約性。它是語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會交往工具,具有重復性和習慣性,其基本原則不可隨意更改。(4)盡管體裁有其常規(guī)性和規(guī)約性,但由于文化因素和語篇變量的不同,屬于同一體裁的語篇之間仍然存在某些差異,內(nèi)行人仍可在體裁規(guī)定的框架內(nèi)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
體裁分析是在傳統(tǒng)的語域分析、語法修辭分析、交際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語言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的研究成果,不斷深化完善的結(jié)果。它克服了傳統(tǒng)語篇分析方法的不足,充分考慮語篇結(jié)構(gòu)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將語篇分析從簡單描述擴展到深層解釋,力求對語言的宏觀結(jié)構(gòu)和交際功能做出深層解釋,對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語篇建構(gòu)的規(guī)約性做出總體概括。體裁分析的根本宗旨即研究語篇的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它的最顯著特征就在于它的解釋性,因此,它能幫助讀者解析語篇的組織模式,從而挖掘特定語篇所具有的特定的客觀認知結(jié)構(gòu),幫助人們充分理解和認識語篇建構(gòu)的內(nèi)在規(guī)律,深入了解和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達到真正的交際目的和實現(xiàn)語篇的社會功能。
在體裁分析方法方面,斯威爾斯學派以語步(move)和步驟(step)為出發(fā)點,并多以學術和職業(yè)語篇作為分析對象。而澳大利亞學派的體裁分析是基于M.A.K.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發(fā)展起來的語言研究方法,把體裁劃分為講故事、求職、與醫(yī)生預約等交際事件,重點分析這些交際事件的圖示結(jié)構(gòu)。Hasan的核心思想是“體裁結(jié)構(gòu)潛勢”理論,她提出體裁分析的兩大步驟,首先從宏觀上確定語篇的圖示結(jié)構(gòu)并加功能標簽,其次從微觀方面分析不同功能標簽下作者選用什么詞匯、語法來實現(xiàn)這一功能。
二、奧巴馬勝選演講的圖示結(jié)構(gòu)和語言特點
奧巴馬勝選演講圍繞是否變革展開,其交際目的在于表達獲勝的喜悅之情和對支持者的感激之情,并指出未來政府工作的重擔,揭示美國變革的必要性,激勵美國公民為實現(xiàn)變革而共同努力。
奧巴馬勝選演講的圖示結(jié)構(gòu)可概括為:
Move1: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udience(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
Move2: Introducing the topic(介紹主題)
Step1: Using a series of conditional clauses to raising several questions(運用一系列條件句提出幾個問題)
Step2: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by enumerating facts(通過列舉事實回答提出的問題)
Move3: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the supporters of this election(對本次大選的支持者表示感謝)
Step1: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his opponent(對自己的對手表示感謝)
Step2: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his partner(對自己的搭檔表示感謝)
Step3: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his family(對自己的家人表示感謝)
Step4: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his campaign team(對自己的競選團隊表示感謝)
Move4: Supporting and developing the topic(支持和展開主題)
Step1: Describing the hardships of winning the election(描述贏得選舉的艱辛)
Step2: Indicating situ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揭示國內(nèi)外局勢)
Step3: Encouraging people to face up with the difficulties and take some measures(鼓勵人們直面困難和采取行動)
Step4: Proposing the topic directly: America can change(直接提出主題:美國可以變革)
Move5: Concluding the topic(總結(jié)主題)
Step1: Look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 in the past 106 years(回顧了過去106年間美國的發(fā)展)
Step2: Calling on the nation to work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change(號召全國民眾協(xié)同努力以實現(xiàn)變革)
Move6: Ending the speech(結(jié)束演講)
Step1: Thanks to the audience(感謝聽眾)
Step2: Prayers for God’s blessings and support(祈求上帝保佑)
每一語步的語言特征可描述為:
語步一旨在演講者在演講開始前與聽眾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營造融洽的氛圍,一般通過一些問候語來完成,如“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但是奧巴馬使用的是“Hello, Chicago!”則更為簡潔有力,也更為口語化,使聽眾倍感親切,“Chicago”這一替代詞的使用也不乏幽默,能夠彰顯出新任總統(tǒng)樂觀、開朗、有魄力的性格特征。
語步二介紹演講主題。奧巴馬首先用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who still wonders …, who still questions…” 這一排比句型提出幾個問題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而且排比句式的氣勢可以激起聽眾的熱情,突出演講的效果。然后用“ It’s the answer told/spoken by …”這一句式列舉事實回答了所提出的問題,事實的列舉使回答更令人信服,更能贏得聽眾的贊同。最后引出主題——變革已經(jīng)蒞臨美國,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此外,“ we can …, we did …”這一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使聽眾感受到自己和總統(tǒng)是站在一起的,拉近了演講者與挺重的距離。
語步三對大選的支持者表示感謝是勝選演講慶祝晚會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一語步從功能層面上講是抒情性的。奧巴馬首先感謝的是對手麥凱恩對美國所做的奉獻,并贊揚其有君子風度,對他贏得的一切表示祝賀,這些友好的示意便會減少兩個對手之間的摩擦,為他以后的政治仕途鋪平道路,這點充分體現(xiàn)了奧巴馬的政治智慧。其次,奧巴馬感謝了他的搭檔——美國當選副總統(tǒng)喬·拜登,感謝他為競選做出的努力,這更增進了兩個搭檔之間的情誼,為以后兩人順利合作做好了鋪墊。再次,奧巴馬感謝了他的親人,尤其是他對兩個小女兒表達的愛,讓聽眾感受到奧巴馬可親可近、關愛兒女的一面,引起了不少聽眾的共鳴,人們不難想象到一個對家庭如此熱愛,對家庭如此負責的男人定能擔當起統(tǒng)治、管理好國家的重任。最后,奧巴馬感謝了他的競選團隊,并且給予了這個團隊很高的評價,稱“這個團隊是政治歷史上最好的團隊”,因為是這個團隊使競選的勝利屬于了他。
語步四,支持和展開主題,這是這篇演講稿的核心語步。此語步承接語步三,指出這次勝選不僅是自己個人的勝利,真正的勝利屬于“你們”。首先,奧巴馬指出這次當選來之不易,選民為此付出了很多,而這樣做全都是為了美國的明天。接著,奧巴馬采用舉例的手段指出目前國內(nèi)外嚴峻的形勢,表明“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們要攀爬的坡還很陡”,并闡述了新政府的變革立場和態(tài)度,力圖激起國民的士氣,使國民對新政府充滿信心,號召全民共同努力,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實現(xiàn)變革。其中,美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被多次提及,如民主、自由、機會、建國歷史等,同時指出這些價值觀是美國的寶藏,是它們決定了美國可以變革,就是力圖激發(fā)聽眾的愛國情感和共同的價值觀,進一步堅定人們對美國夢實現(xiàn)的信心。而且,這些價值觀散布于全文,已達到引起情感共鳴的功能。從功能層面上講,這一語步總體上是描述性的,奧巴馬試圖列舉有關國內(nèi)外形勢的諸多事實,因此這一語步典型的言語行為是報告性的,而非抒情性的。盡管這些對形勢的估計是客觀性的,但它們?nèi)圆幻鈸诫s了主觀的成分,這從“democracy”,“l(fā)iberty”,“opportunity”這些褒義詞的運用中可以看出。在描述客觀事實的同時,奧巴馬還向美國人民發(fā)出呼吁,多次用到“Let’s…”,試圖提醒聽眾和他本人應做的事和應承擔的責任,因此該語步又帶有抒情的成分,二者的結(jié)合使整篇號召全美上下共同努力實現(xiàn)其政治抱負的演講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語步五,旨在總結(jié)主題。這篇當選演講的總結(jié)可謂新穎獨特,它通過一個106歲老婦人的經(jīng)歷將美國的歷史和當前乃至未來成功地糅合在了一起,即回顧了歷史,展現(xiàn)了現(xiàn)在,又提出了對未來的期望。每回顧一次歷史變革,奧巴馬都會在結(jié)尾加一句“Yes we can”,這一簡短有力的口語式語言極大增強了演講的感染力,激起了聽眾強烈的共鳴,達到了演講者與聽眾的感情交流,這也預示著在美國未來的變革中,美國人民同樣能喊出“Yes we can”。
語步六,表達了演講者對聽眾的感謝,標志著演講內(nèi)容的結(jié)束。奧巴馬采用了西方國家特有的祝福方式“God bless you”,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意圖運用共同的信仰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孫立華.國內(nèi)體裁分析研究綜述[J].學術論壇, 2009(7).
[2]、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
[3]、 李永寧.語篇、體裁分析理論及其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