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條作為繪畫基本語言要素之一,是中國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中國畫是線的藝術,中國的造型能力就是指用線落實意向的能力,藝術家對于線條的理解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單純模擬自然物象的“外形”局限,而是把線條當做獨立的主體因素來研究,并把其當做自我感情的載體,在其中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這些對于線條的深刻理解,使我們更好地把握藝術語言在特定條件下的情感特質(zhì),開創(chuàng)具有獨特形式美感的線性語言,從而推動藝術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關鍵詞:傳神抒情 ;線性語言 ;審美意識 ;技法;情感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8—0—01
每一種藝術語言的產(chǎn)生都有其特定的環(huán)境和存在的價值,然而任何一種研究只有當所有研究的對象趨于成熟時才會有意義,因此而展開的研究才會是較為深刻而富有成效的。
作為繪畫基本語言要素之一的線條,是中國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也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了由幼稚到成熟,由簡單到豐富多樣的發(fā)展過程,逐步完善了線的表現(xiàn)形式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形成了中華民族繪畫獨特的風格,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于線條的個性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制約著一個畫家的繪畫風格和審美情趣。線條在中國畫的價值觀上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線條本身即藝術中所具有的含義,線的精神滲透在繪畫藝術形式中,給予審美者幽深、古雅之感??v觀古今,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的繪畫藝術中以線造型的繪畫方式已基本定型,正如潘天壽所言:“吾國繪畫,以線為主。”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線條正由單純的外在形象的表現(xiàn)向內(nèi)在情感的寄托所延伸,線條所表達的情感漸漸走向多元化,這不僅受當時玄學思想的影響,還延續(xù)著漢代以來的人物品藻風氣,從而具有此時代所獨有的情感表現(xiàn),而這種獨特的情感被藝術家捕捉并物化為藝術作品時,所表現(xiàn)出的線條自然就不再是單純的線條的形象外顯,更體現(xiàn)了藝術家自身的情感。線是在中國畫中傳達意象的最貼切的藝術語言,只有用線作為造型手段,才能夠在宣紙上最自由的“造物在我”,最為自由的指示、落實意向。由此可見,線是落實由眼里到心中的意向的獨特造型手段??梢赃@樣講,中國畫是線的藝術,中國的造型能力就是指用線落實意向的能力,他們對于線條的理解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單純模擬自然物象的“外形”局限,而是把線條當做獨立的主體因素來研究,并把其當做自我感情的載體,在其中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
線條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基本表現(xiàn),藝術家在繪畫中更注重追求繪畫線條的書法韻味,期望能通過線條的豐富內(nèi)涵寄托自己的情感,他們從挖掘線條自身的技法形式走向了更為抽象的線性藝術的情感表現(xiàn),在中國畫里,線條是由特殊的軟性工具——毛筆所表現(xiàn)的,一切線條的表現(xiàn)力包括造型、傳神抒情及各種質(zhì)感等,都是由畫家的觀察、感受、概括、提煉,最后通過用筆以線條形式在畫面顯現(xiàn)的,各種線條的變化、粗細、輕重、虛實、急緩、剛?cè)帷⑶钡雀杏X都是有由用筆而產(chǎn)生的,所以用筆和線條關系密切。由于材料、工具等的特殊性能特點,使得線條的長短、粗細、干濕、濃淡等的變化莫測,為了達到“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的效果,那么在行筆的過程中便要如錐畫沙,蓄剛于柔;如高山墜石,力能扛鼎;枯則如干裂秋風,濕則似春雨潤物。這種特殊性的工具賦予了線條更獨特的形式美感,給人帶來回味無窮的審美意蘊。黃賓虹先生在談到國畫用筆的時候說道:“筆力透入紙背,是用筆的第二妙處。第一妙處,還在于筆到紙上,能壓得住紙。畫山能重,畫水能輕,畫人能活,方是壓得住紙。”所以藝術家在用筆的時候就要把握線條本身所蘊含的內(nèi)在張力和藝術家自我意識的外在制約力,在兩者中取得均衡,控筆技巧是線條繪制的關鍵。亦如潘天壽所言:“古人用筆,力能扛鼎,言其氣之沉著也。而非笨重與粗捍。”可見,線條所蘊含著的豐富內(nèi)涵和生命力,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審美意識,直接反映了藝術家對自然萬物的認識深度及情感寄托。藝術家把線看做是宇宙萬物形式美感和運動形式的抽象傳達。中國繪畫藝術經(jīng)過千百年的發(fā)展,不僅錘煉,純化了筆墨線條,而且賦予了線條生命力的象征意義,總結(jié)出線形本身的形式法則,線條與線條之間的連接要做到“線斷意不斷”,強調(diào)畫中線條筆斷意連的效果;線條間的組織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目的是寫形傳神,但線本身還具有相當獨立的形式美。它是和藝術家主觀情感的表達聯(lián)系在一起的。線條產(chǎn)生的用筆直接受到藝術家當時情感變化的影響,由于用筆中氣的貫通和用筆變化所產(chǎn)生的線的長短、疏密、輕重、粗細、虛實等的變化,多樣化的線性形式的表現(xiàn)更彰顯了整體畫面的節(jié)奏和韻律,所以中國畫中各種不同形式的線的運用,除了各自符合所表現(xiàn)對象的外在特征外還包含著藝術家的情感個性在其中。吳道子能畫嘉陵江三百里風光一日而成,更多的是他情感和個性的流露,八大山人則在疏淡的線條中流露著憂傷和孤傲。線的造型特點可以歸納為程式化、夸張性、抒情性三點。程式是藝術形式成熟的標志,是藝術形式經(jīng)過提煉,概括出的符合對象特征的形式美。程式化的線是從藝術家長期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管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還是后來的“十八描”等多樣的線條程式的出現(xiàn),都是對象典型特征和畫家個性風格的統(tǒng)一,是線性形式走向多樣化成熟的表現(xiàn)。另外,畫家要有深刻的觀察,理解和概括能力,才能適當運用夸張手法,突出形象特征,達到以形傳神的效果。適當?shù)目鋸埿蜗筇卣?,能使形象更鮮明、突出。說到以形寫神,自然少不了說說線條的抒情性,藝術家運用線條作為載體來寄予自己的情感,通過對客觀對象、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畫家主觀的情感意念。
中國畫很重視線條在繪畫中的表現(xiàn)力,稱其為“物象之本”。中國畫利用線條來塑造形體,對線的運用有很高的要求和準則,如評價一幅國畫作品的優(yōu)劣,首先要看線的運用是不是準確表達了物象的外在形象,線是不是有力量,有沒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能不能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完全包容了線條意義上的超越,成為藝術家們寄語情感、宣泄情緒的絕對介質(zhì)。
對于線條的深刻理解,更有利于我們?nèi)ダ斫馑囆g作品尤其是國畫作品所特有的線條語言所傳達的藝術情感,更有利于我們?nèi)プ⒅鼐€條的形式美從而透過線條的多樣化去傳達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更好地把握藝術語言在特定條件下的情感特質(zhì),開創(chuàng)具有獨特形式美感的線性語言,從而推動藝術向更深層次發(fā)展。